顛覆中國電視的“十大另類主持人”

看板Anchors (主播)作者 (小歪)時間20年前 (2005/07/12 01:3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沒有他們,電視觀眾至今看到的可能還是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播報風格;   沒有他們,電視觀眾至今听到的可能還是不疼不痒、矯情做作的節目內容;   沒有他們,電視觀眾早晚得把電視給砸了……   他們的出現,突破了電視的模式化,推進了節目的市場化。一句話,他們讓 電視節目与觀眾的心靈感受真正接軌,所謂“砸爛電視”的話碴再也沒人提了 崔永元(《實話實說》《小崔說事》) 顛覆手段:坏笑   男人有兩种。      有一种男人,他走到你身邊,往那儿一站,凜然正气,你突然就緊張起來, 頭腦缺氧,手腳冰涼,全部的自信像散了架的木桶里的水,稀哩嘩啦淌了一地……      另一种男人,他走到你身邊,往那儿一站,什么話也不說,只沖你笑笑, 你頓時就覺得溫暖起來,全部的自信像听到了一聲起床號的士兵,從各個角落里 沖出來,集合在你的心里……      前者是水均益,后者是崔永元。只要提到小崔,就不得不每回都把小水拎出 來當靶子。      小水的肩一直是端著的,小崔的腰總是哈著的。小水的嘴角永遠是使勁地抿著, 眼睛里揉不進半點砂子。小崔始終是平和地坏笑著,坏笑中依然忠厚,并寬容你的過失。      小水和小崔,是門里門外兩個人:一個是西裝,一個是T恤;一個是應該穿 皮鞋見的,一個是可以穿拖鞋見的;一個會讓人想起馬雅可夫斯基那句著名的詩: “他不是男人,他是穿褲子的云。”一個會讓人想想崔健那句同樣著名的歌: “假如你看我有點累,就請你給我倒碗水。”      小崔身上所体現出的平民化心態和真實深刻的語言,絕不是裝出來的。無論他 是否出名,他的言行都會讓認識他的人向往。 李詠(《幸運52》《非常6+1》)    顛覆手段:猖狂      “頂著一個方便面腦袋”的李詠,絕對是個离經叛道的异類。古怪的出場服裝, 夸張的肢体動作,在一檔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節目中張狂得目中無人,囂張得牛气 沖天。可他愣是讓一大堆觀眾樂得四腳朝天,真是看不懂!“誰都會有机會!” 李詠在電視里誘惑著你,他拿著一塊塊題板給你設套儿讓你往里鑽,或者“高了、 低了”的讓你撞大運猜价格,配合著低音炮般的音響效果,同樣是傳播知識的節目 卻再難看見陳鐸老先生時期的儒雅庄嚴,是搞笑,是自嘲,是后現代解构主義的新 一代“大話益智”。      李詠用他大開大合的“猖狂”姿態走紅了。這個世界變化快,耍活寶也能人人愛! 也許是人們看倦了太多的正襟危坐,所以當李詠猛地將所有題板拋向空中并大喊一聲 “恭喜你”的時候,觀眾傻眼了,還有這樣的主持人!?      李詠的西裝“嘎嘎”的很有紳士感,李詠的笑容坏坏的很像坏男人,李詠的主持 怪怪的成為“這一個”。是誰給了李詠“猖狂”的權利?是千載難逢的机遇成就了他。 是誰助長了李詠“囂張”的气焰?是觀眾把手掌拍疼了把嗓子喊啞了的熱情讓他得了 便宜還繼續賣乖!      李詠是幸運的,在《幸運52》里,最幸運的應該是他! 黃健翔(体育比賽評論員)    顛覆手段:性情      2004年葡萄牙歐洲杯,央視著名解說員黃健翔赴前方進行實況報道。      黃健翔絕對是個性情中人。性情中人多的是,但把這种性情帶到了体育解說中, 只有這哥們一個人敢這么整。      亞特蘭大奧運會,中美兩國女足爭金。比賽還沒開始,擔任解說的黃健翔就 杞人憂天,對裁判能否頂住東道主的壓力公正執法表示質疑──這在央視轉播的 國際大賽上是第一次;      世界杯外圍賽中卡之戰,黃健翔又對主教練米盧的用人策略進行了公開指責 ──在現場直播中,中國的評論員點名批評中國隊的主教練,這也是第一次;      最离譜的是雅典奧運會,正在央視第二套解說意大利和伊拉克男足比賽的 黃健翔,預報說劉翔的110米欄決賽一會儿將在第5套節目轉播。你猜怎么的? 這哥們儿居然呼吁電視觀眾赶緊調台,不要看這場跟大家沒什么關系、又不是很 精彩的三四名決賽。一個解說員在節目當中讓觀眾不要看自己的節目,這种做法 空前絕后。      誰也不能否認,黃健翔的所謂“性情”,只不過是他和電視觀眾真正想到一塊去了。 劉儀偉(《天天飲食》、《東方夜談》)    顛覆手段:裝憨      說實話,這哥們當年在央視炒菜時,我還真沒怎么看好他:憋腳的普通話, 比普通話還憋腳的長相,笨手笨腳切菜的模樣,嬉皮笑臉的姿態……日久天長, 看下去卻是越來越順眼。估計這跟娶媳婦差不多,最開始看著丑,時間一長, 習慣了,審美模式都給改變了。      后來才知道,人家劉儀偉不簡單,之前做過企宣,寫過文案,制作過唱片, 還填過歌詞,成名后有事沒事還愛弄個專欄什么的。這兄弟不是主持專業畢業的, 可人家三下五除二憑一把炒菜大勺就全搞定了,甚至還娶了個央視的編導做老婆, 真長志气!      劉儀偉現在主持的《東方夜譚》也說新聞,關鍵是換了一种口气,以幽默的 角度切入,比正儿八經的播音員親和了好多;劉儀偉也向觀眾問好,但他別出心 思地先深鞠躬;劉儀偉也很八卦,但人家八卦得有趣可愛好玩;劉儀偉也算明星臉, 但人家擺出一副非凡的親和力……看見了沒有、對照了沒有、思考了沒有,那些 科班出身的俊男靚女主持人們?沒事儿學著點,別一門心思只長心眼不長學問。 張越(《半邊天》)    顛覆手段:文化      主持《半邊天》的張越,只客串了一把《藝術人生》,就把朱軍給干廢了。        那次是她采訪謝霆鋒。其實,張越那個年齡段的人根本就不會喜歡小謝的歌儿。 朱軍也不會,但換了他肯定會做出一副“英雄惜英雄”的樣子,要么就像是他對 劉德華梁朝偉說的“其實我真是很佩服二位的藝術成就,真的”,讓人掉一地雞皮疙瘩。 听听張越怎么說的:“我沒听過你的歌曲,對于你我只听說過一些不好的新聞, 我和你的年紀差比較多,當我听到你的那些消息時,我只覺得,這孩子真可惜。” 看小謝的反應,他對張越的提問和用詞,都感到很意外又很震撼的神情。他們倆的交流 非常認真、非常深入。謝霆鋒几次由衷地感慨張越与他有共鳴。桀驁不馴的小謝 ,眼睛里始終充滿了對張越的敬畏。我不知道當初劉德華是怎么看待朱軍的。      主持人的知識累積和文化積淀實在是太重要了。張越是個作家,而朱軍是說相聲 出身。      中央電視台最好的談話類節目主持人非張越莫屬,她完全依靠個人對被采訪者 尊重和平和的態度,使對方放松傾述。不論是很感性的普通老百姓,還是不輕易流 露自己的成功人士,她都能在潛移默化的气氛下使對方說出對人生的真實感受。而 這些感受又完全是在節目策划之外的收獲。      “風沒動,幡也沒動,而是你的心在動;胖也好,瘦也好,何須庸人自扰” ──張越說的。 阿丘(《社會記錄》)    顛覆手段:口音      全名:邱孟煌      籍貫:廣東汕頭     生于:1968年      工作經歷:政工師--編劇--演員--      娛樂節目策划--主持人     喜歡的人:周星馳 金庸      喜歡的食物:廣東肉脯      愛好(非特長):足球 收藏      座右銘:說自己的話,讓別人走去吧!      初見這一節目,還以為是鳳凰衛視的欄目呢。主要是主持人獨特的形象和 引人入胜的敘述方式:八字眉、小圓眼、厚嘴唇、詼諧、調侃,但又一本正經。 但仔細一听,說的又都是內地的事,再看台標,是中央電視台,于是就奇了怪了: 一向嚴謹的中央電視台,怎么選用了這么一個舉止像是說書的、帶著地方口音的 人來當節目主持人?      阿丘大名邱孟煌,南宁藝術劇院的專職編劇,因為在廣西衛視主持《百姓專利》, 被央視相中,進了《社會記錄》。當年,劉儀偉以自己是央視惟一可以不說普通話的 主持人自豪,不過劉儀偉主持的《天天飲食》只是個生活類節目,《社會記錄》卻是 純新聞性的。讓帶著南方口音的阿丘播報新聞節目,算得上是中國電視新聞意識的一 种改變,預示著中央電視台正在主動把姿態放低。      中國以長江為界,占一半人口的南方人,絕大多數普通話說得不標准,有些人甚至 都听不懂普通話。他們認為普通話、特別是由電視上的人說出來的普通話都是“官話”, 和他們總是有點隔膜。阿丘的口音,讓他們一听會說:“唉,這個人說話像是我們這邊 的。”以阿丘的語境和語感告訴他們一些事情,他們覺得很親切,而北方人又會覺得很 新鮮。       當然,阿丘也有缺點,總感覺像是街頭賣假藥的,鏡頭前手舞足蹈,指指點點, 很肆意,很張揚,不正統,不嚴肅,最過分的就是重慶井噴事故后,他和金龜子做節目, 愣說對方的襪子上有硫化氫的味道,有點欠扁。 馬斌(《馬斌讀報》)    顛覆手段:即興      馬斌其貌不揚,表現卻不凡,作為央視2套《第一時間》的主持人,主持的節目 叫《馬斌讀報》。在《馬斌讀報》以前,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用主持人命名的欄目只有 《小崔說事》,用的還不是崔永元的大名,馬斌兩個字卻和他主持的《馬斌讀報》一 起響當當地叫開了。名不見經傳的馬斌憑借著每天早晨在央視2套放松、活潑、詼諧、 幽默的讀報給人耳目一新。      在電視中讀報,本身就是對電視最大的顛覆。電視畫面要求生動活潑,富有變化。 但讀報節目往往鏡頭呆板,常常是一個人、一個畫面貫穿始終,它犧牲了電視本身具 有的优勢,將其簡化為和廣播節目一樣。所以,讀報原本是和電視屬性相悖,可 《馬斌讀報》之所以成功,胜在“內容為王”──將每一條消息都經過重新包裝, 融入馬斌個人的觀點和立場。       一早起來,听著《馬斌讀報》,電視觀眾洗洗涮涮穿衣吃飯,該干嗎干嗎,什么也 不耽誤。偶爾,他們可以忙里偷閑地抬頭摟一眼電視。 歐陽夏丹(《第一時間》)    顛覆手段:爽极      我是幸運的,在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但遺憾的是,似乎和正常時段的節目沒有 緣分,看看我的黑眼圈就知道了,那不是起早就是貪黑的惡果,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感 覺到城市的夜生活是什么樣子了。沒轍,誰讓我喜歡電視呢! ”      這是一個外柔內剛、溫婉細致的女孩,她的出現,讓偌大的央視變得有些不同, 就像城市上空吹來一襲清爽的晨風。也的确,她的魅力總是在清晨展現得最充分。      歐陽夏丹成功之道在于她是“說”新聞而不是“念”新聞,在觀眾飽受電視刻板 呆滯冰冷的播報方式折磨之后,出現一個近乎和你平常聊天談話的一种不死背稿子的 輕松形式,讓人感覺親切自然舒服無比。      在劉儀偉從央視跑到上海去的同時,歐陽夏丹和他來個逆向流動,從上海電視台 進了央視,不過最初主持《第一時間》時并不順手,尤其是和馬斌合作,在“北廣” 當老師的馬斌語速很快,思維更快,歐陽夏丹常常跟不上馬老師的節奏,好几次直播 時都出現了“打錛”的狀況。這是讓主持人最沒面子的事情。不過,跟馬老師這樣道 行极高的人混,時間久了,想不提高也難。 畢福劍(《星光大道》《××七天樂》)    顛覆手段:离譜   韓喬生曾被許多体育迷稱為“央視的周星馳”,這其中的好賴誰都能听得出來。 其實,老畢才是繼崔永元之后最具幽默喜劇气質的主持人。看他策划和主持的“七天樂” ,全是智慧。      在節目中,老畢將周星馳所慣用的“戲說”、“大話”、“戲仿橋段”等手段 無所不用其极,甚至比周天王走得更遠。老畢調侃戲謔不分對象、不分場合,比如 將周濤主持的《朋友》隨隨便便就改成了《冤家》,肆意篡改王志的《面對面》, 好的東西不學,卻非得模仿人家的歪嘴巴。背著朱軍改版《藝術人生》,采訪對象 變成了武松。      小崔搞了個《電影傳奇》挺火的,老畢看著眼熱,也拿經典影片“開涮”。 他讓于文華和尹相杰出演新版《李雙雙》,配樂則是八三版的“射雕”,讓黃健翔 和沈冰出現在《地道戰》中,背景則是《上海灘》的音樂。黃健翔一人演了八個角 色,沈冰沖著鬼子說英語……摒棄了說教,老畢的電視節目第一次給觀眾帶來了 24K純度的娛樂。      老畢曾是中國第一個登上南极的記者,問其最大感受,他回答:找不著北。 慕林杉(新聞頻道《气象‧資訊》)    顛覆手段:實用   說句實在話,目前的電視觀眾沒有几個人能真正、完全、徹底地听得懂 《天气預報》的──我指的是宋英杰楊丹那些气象先生气象小姐在《新聞聯播》 之后說的內容。不過,誰要是說他听不明白慕林杉在新聞頻道主持的《气象‧資訊》, 那可就怪不得別人了。      在慕林杉口中,肯定沒有像什么“气象云團”、“中高气壓”這些讓咱們非 專業人士一听腦袋就大的專業詞匯:風,几級;雨,多大;气溫,多高。再多哆嗦 几句:某地的降溫藥擺上柜台被一搶而光、這大熱天的出行最好帶上遮陽帽、老頭 老太太出門得注意些什么……有時間就多說兩句,時間緊就說哪儿算那儿。      慕林杉和她主持的《天气預報》播出沒有准點儿,插空它就冒出來,不過預報 的大風大雨基本上來得都比較准時。 圖片以及原文出處: ChinaRen社區 - 娛樂旮旯 - 顛覆中國電視的“十大另類主持人”(組圖) http://club.chinaren.com/club/91/12/8981291.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225.24.27
文章代碼(AID): #12qgrvnv (Anchors)
文章代碼(AID): #12qgrvnv (Anc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