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當社會的憤怒砍向媒體時
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106215
當社會的憤怒砍向媒體時
■苦勞評論2005/07/04
引用自 苦勞網 ....
每天全家圍桌共進晚餐時,只要打開電視新聞,不可避免就會被強迫「屍體配飯」、
「腥羶色當菜」。忍無可忍的閱聽大眾,除了邊看邊罵之外,連續於這兩年四月發起的「
關機運動」,也漸漸成為抗拒的模式之一。6月29日,媒體改造學社與閱聽人監督聯盟等
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進一步要求新聞局對於八家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的執照,
進行嚴格審查,撤除劣質新聞頻道執照以去蕪存菁。
閱盟的比喻是:「國會與媒體是全台灣公認的兩個亂源,國會已經減半,媒體也該減半。
不知是諷刺亦或是悲哀,一般認為民主社會進步的兩大基石,如今同被視為社會亂源。
在爛成一片的競爭邏輯下,民眾看十家媒體感覺直如一家,無怪乎嫌減半還太多,
新聞媒體的專業形象大受質疑,媒體爛,民眾難道沒有生氣的權利?要求減半,
似乎也合情合理,反正這麼多新聞台每天也只搶一樣的新聞,深度,也只在於哪一家
最敢模擬、想像力最豐富。尤其在王育誠腳尾飯鬧劇爆發之後,新聞報導的「專業」
簡直被當成笑話,越「專業」的媒體越不求真、越以炒作、模擬、八卦見長,
甚至還用「都是民眾愛看」拉著閱聽人來當墊背,完全喪失「專業」的自覺。
但砍掉一家新聞台,至少200至300從業人員立即失業,不過工作權及專業的危機可不是
現在才出現。現今台灣新聞媒體品質之爛,快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由財團巨鱷主導,
一切以向錢看的淺薄眼光造成了惡性商業競爭下流的媒體生態。新聞台淺碟炒作,
基層從業人員背黑鍋,媒體惹民眾賭爛,記者變成過街老鼠,而職場的勞動條件更是
一日不如一日。這幾年,從自立報系易主倒閉開始,到真相、環球電視台、明日報
無預警關廠,各大報系的大裁員,平宗正採訪殉職,這幾個月以來台灣日報欠薪,
哪一件不是媒體市場化的後果?新聞從業人員在惡質環境下遭受工作權及專業上的
雙重危機。
面對這種惡劣的情況,別說組工會了,就連就地抵抗的例子都少。某一名兩大報
之一的工會幹部曾經感嘆地說:「作為白領的記者,面對勞動條件下降時,
常常想的都是如何繼續成就自己,將作品集結包裝一下後,另謀高就。」
不過一旦媒體就業市場緊縮,還有多少人步入中年的新聞工作者有這樣的幸運呢?
以2001年遭到中國時報裁員而奮起抗爭的中時中南編為例,在2002年由中時工會及
中南編自救會進行的調查,47個自救會成員中,有18個人處於無業狀態,
只有八個人找到媒體的工作,「精英份子成游民,低薪工作渡小月」成為真實的寫照。
平常頂著媒體光環跑新聞,遇著高官大老闆一個個都對你巴結、和顏悅色,新聞工作
者當然有其自感榮耀、光鮮的一面。社會給予媒體另眼相看,讓新聞工作者因身為媒體的
一份子連帶享有的小特權,卻不等於遇到自己的事情時,就會據理力爭。
記者在抗爭場合,常常成為被懇求幫忙的對象,但在管中祥的〈記者的不滿不該只是
嘴上的牢騷〉中描述,最有發言能力的媒體工作者遇事時,卻也常常只懇求別人幫忙表達
。當自己沒有行動,隨著惡質的媒體生態載浮載沈,成為結構的一部份,甚而記者同業遭
受公司不合理對待時,記者往往也是最不懂相濡以沫的一群。
媒體環境持續低落,受害最直接的,其實就是從業人員。社會地位日漸低落、同業良
性互動減少,最後,連公司都軟土深掘、用完即丟。在這種情況下,媒體工作者如不更重
視自身的專業,放棄自身所應肩負的社會責任,到寒冬來臨時,社會大眾是支持,還是用
看鴻妃戀、王育誠腳尾飯等事件的方式,觀賞媒體工作者自身的哭喪好戲?
--
歡迎來 國際事務版(IA) 坐坐唷
如果不曾走過這一遍 生命中還有多少苦和甜美?
(C)lass 【 分組討論區 】====>
國家研究院 政治, 文學, 學術 ====>
PoliticMan 研究 Σ政黨/政治人物研究院 ====>
IA 政治 ◎國際事務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246.149
Ancho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