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評:開咪了!BBC名嘴來中國電台幹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2/1/1/3/101211366.html
2010-01-27 11:46:28
http://we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001/27/101211368.jpg

蘇珊.奧斯曼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從1月25日起,每天早上7點,如果你打開收音機,
調到FM91.5,就能聽到一位女士用渾厚大氣、純正無比的英語主持節目。她就是
近一段時間被媒體狂炒、因不滿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年齡歧視,而來華“打
工”的前著名主播蘇珊.奧斯曼。
與招聘方“鬥智鬥勇”
高挑的身材、低沉而大氣的嗓音、知性的氣質,這就是蘇珊給《世界新聞報
》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據蘇珊說,她來中國工作主要是因為兒子的推薦。目前正在牛津大學上學的
兒子去年夏天曾到上海實習,結果對充滿活力的中國非常著迷,並勸說母親到中
國工作。於是,當時已經離開BBC的蘇珊開始在網上查詢中國的招聘信息。在發
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以下簡稱國際台)正在招聘外國專家後,蘇珊立刻寄去了
自己的簡歷、照片、主持節目的錄音帶和錄像帶。很快,她便得到了回音。
與中國人慣常的簡歷不同,蘇珊的工作履歷中完全沒有提及年份,也絲毫未
透露自己的年齡。國際台負責招聘的管理人員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給蘇
珊發郵件說:“我們對你的簡歷印象深刻……但是,請你告訴我們你的年齡。”
蘇珊回信說:“我能告訴你們的是,我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媒體工作者。”對方
在回信中不依不饒:“我們非常看重你的工作經驗,但還是請告訴我們你的年齡
。”而蘇珊也沒有屈服。結果,國際台方面給蘇珊打電話說,“你不透露自己的
年齡沒什麼意義,你的護照等材料都會告訴我們的。……你知道自己的中國屬相
嗎?”蘇珊回答說:“我屬狗,因為我出生在1958年。”就這樣,蘇珊終於曝露
了自己的年齡。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蘇珊說,“我怕說了自己的年齡後,對方就再也不打電
話了。在英國,女性隨著年齡增大,機會也會越來越少。”而國際台英語中心副
主任李培春告訴記者,他們當時追問蘇珊的年齡,實際上是希望她年齡大一些,
這樣更能說明她有著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
BBC前同事很驚訝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蘇珊來中國工作的消息引起了中國媒體的廣泛興趣。不
過,這條消息最初並不是由中國媒體報道的。在啟程來華的前兩天,蘇珊就自己
的去向發表了一份聲明。由於蘇珊在英國是一位公眾人物,因此英國不少媒體,
包括著名的《金融時報》都就此發了報道。
當《世界新聞報》記者問她,BBC的老板會不會因為她的公開指責而氣惱?
蘇珊笑著說,“應該不會,因為我不是第一位站出來道破這種‘年齡天花板’的
人,而且這種歧視又不是BBC一家媒體的事,在英國各行各業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
據蘇珊說,她與BBC的許多前同事、老板仍然保持著聯繫。在她離開英國前
,她的前老板還祝她“好運”。近來,不少同事都給她發郵件,充滿興趣地詢問
她在中國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實際上,許多BBC前同事都對她能到國際台工作感
到驚訝不已,有人認為她挺“幸運”。
蘇珊的兒子曾對母親說,“如果你不到中國去工作,我會感到失望的。”記
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蘇珊是一位單身母親,孩子18個月大時就與丈夫離了婚,獨
自將兒子扶養成人。為了讓兒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即使是在BBC工作時,蘇珊一
度也從事多份工作,在家鄉布裡斯托和倫敦間奔波。
完全沒有“耍大牌”
從去年12月份起,蘇珊正式開始在國際台英語中心上班。用她如今的上司李
培春的話來說,無論是編輯、播音、還是對時間的精准把握,蘇珊都表現出了非
常高的專業素養。尤其是她的聲音,聽上去就很“高端”。不過,這一切都在李
培春的預料之中。出乎他意料的是,蘇珊在工作中完全沒有“耍大牌”,對同事
和中國文化非常尊重。
記者在英語中心採訪時碰到了澳大利亞籍專家茱莉安。問起她對蘇珊的印象
,茱莉安大贊蘇珊很容易相處,而且在業務上為大家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
蘇珊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她對中國人的處事方式印象深刻。當兩個中
國人發生爭論時,他們用語會非常“直率”。更令她驚奇的是,中國人“很善於
接受批評,爭吵後很快就忘掉,很少有人會懷恨在心。”她說,要是在英國,同
事間如果發生如此激烈的爭論,那麼就意味著兩人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每天2點半起床
雖然與中國文化挺有淵源,但蘇珊坦承,她對中國媒體“一點”都不了解。
不過,她並不怎麼擔心中西方媒體差異會給她的工作帶來困難。在她看來,中西
方對新聞的關注點應該是差不多的。
此外,對中國同事能用英語做直播節目,蘇珊覺得非常了不起,因此打心裡
非常“尊重”他們。當然,她也希望自己能給國際台的節目帶來一些“積極的”
變化。
當採訪臨近結束時,蘇珊突然主動問記者,“難道你不想問問我將來的打算
嗎?”她說,她現在最希望的是把節目做好。從25日起,國際台英語廣播(
FM91.5)每周一至周五7點至8點將直播由她主持的《新聞縱貫線》(The
Beijing Hour)。她拜托記者在報道中一定要提及節目的名稱和時間,以方便聽
眾收聽。
在採訪她之前,記者已從國際台英語中心副主任李培春那了解到,由於蘇珊
主持的是早間節目,她每天早上2點半就得起床,然後4點到崗準備工作。為了能
保證休息時間,她每天晚上7點後就關閉手機。當記者問她,每天早上2點半起床
是不是太難了,她回答說,她需要一個小時來“收拾好”自己,然後讓自己的聲
音和頭腦“清醒”。這樣,一走到辦公室她就可以投入工作了。
20年前開始扎針灸
蘇珊說,她目前正在拼命學中文,已請了一位漢語教師。由於不懂中文,她
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過不少困難。她舉例說,去超市買東西時她唯一認得的好像就
是“雞蛋”,和一些蔬菜、水果。有一回,她想買大米,問了好多人,花費了不
少工夫才終於買到。所以,她有時幹脆請中文老師把自己要買的東西用中文寫在
卡片上,然後拿著卡片進超市。
雖然只會說一些中文單詞,但蘇珊與中國文化的結緣卻很早。她告訴記者,
在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喜歡看一本故事書,上頭有留著長辮子、但頭頂剃
光的中國男人的圖畫。那時,爸爸帶她去餐館,她也會嚷著要吃中國菜。正因此
,家裡人給她取了個挺有中國特色的外號“蘇珊.WONG”。
由於背部有時會疼,蘇珊很早就迷上了針灸。她告訴記者,早在20年前,她
便開始定期扎針灸。令她高興的是,到北京後很快就在住處附近找到了一位能扎
針灸的醫生。
新聞分析:從蘇珊來華,看中國媒體的開放性
一位前BBC大腕到中國官方媒體工作,這件事之所以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
,因為它的確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蘇珊的現上司李培春表示,在蘇珊到來前,他曾經擔心,越是像她這樣在西
方媒體中如此資深的人,在未來的工作中越可能與中國人出現分歧。但到目前為
止,雙方並未因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新聞理念而發生衝突。他認為,這與蘇珊對中
國文化的尊重有關,也與中國媒體近些年在報道理念上的突破有關。
從數字上來看,國際台英語中心去年初還只有15位外國專家,但現在已經有
了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主要英語國家以及肯尼亞的近30位專家
。中外員工的比例上升到5:1。
李培春指出,傳統上,外國專家在中國媒體中的角色主要局限於潤色稿件。
但近年來,國際台英語中心已開始讓外國人參與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以提高對
外報道的可信性和實效性。此次讓蘇珊主持國際台英語廣播黃金檔的全直播節目
,正是中國官方媒體轉變傳播理念的最好體現。
--
http://KevinAction.pixnet.net/blog
http://kknews.funp.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95.13
Ancho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