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A night of love and death with... P …

看板Brit-pop作者 (The Tears.)時間20年前 (2005/03/19 01:0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St. James Church - London - 12th February 2005 下午三點剛過,彎進人潮洶湧的Piccadilly St.,沿路摩肩接踵走到 197號的St. James Church,我才發現原來在倫敦最著名的景點:Piccadilly Circus附近真的有一座前院有個小市場的老教堂。像許多觀光客般信步走 入建築物內部,也才第一次看到今晚Ed Harcourt將舉行演唱的地點竟然已 經開始準備工作了;話雖如此,也不過就是佈置舞台、擺放樂器、調音等 等的動作而已。向簡易控制台上的老兄探詢一下今晚的開演時間之後,反 正時間還早,正打算先回旅館準備時,原本就已忽晴忽雨的天空竟突然降 下帶著小冰球的傾盆大雨,看來今晚仍是一個寒冷的冬夜。 第一次聽到Ed Harcourt的名字,大抵亦是MCB的功勞;有陣子似乎都 是翻看上面介紹的詞句,覺得吸引人就千方百計找來試聽。幸運的是,他 的首張專輯Here Be Monsters (2001)當時也才剛由EMI代理進口,所以並 沒有花費太多心力;被歸類為所謂『新民謠』的好處是不必我多加說明, 你就可以很容易想像出大概的音樂形象,而Ed Harcourt比較特別的一點則 是他選擇鋼琴作為主要的編曲骨幹,雖然事實上專輯中大多數的樂器也都 出自他本人的演奏。 當時很沉迷於Here Be Monsters裡那些討喜的旋律如Something in My Eye、She Fell into my Arms,以及狂暴與哀傷形成強烈對比,同時亦是 令我至今最感動的Ed Harcourt作品Beneath the Heart of Darkness,和 接續的Wind Through the Tree,極其安靜又深沉。現在為了寫這篇文章把 這張專輯翻出來聽,結果因為太悅耳了而無法專心在電腦上,字打的斷斷 續續。很高興這麼久以後聽到Shanghai還是能馬上感受到灑滿陽光般的歌 詞,讓你很想接受邀約、就這樣和他一起搬到上海,擁有自己的三輪車, 然後大啖金槍魚排……。Here Be Monsters是如此音色飽滿而兼容並蓄, 完美表達出一位初出茅廬的singer-songwriter應有的潛力與野心,不管是 鋼琴、吉他、小號、手風琴或弦樂編制,Ed熟稔而大膽的運用讓整張專輯 絕無冷場;然而當我好不容易入手他的第一張發行Maplewood EP(其實只 是他在位於Sussex的奶奶家中獨自錄製之demo輯),也才知道Hanging with the Wrong Crowd和Apple of My Eye的原始版本竟然是經過多方雕琢才能 有專輯中的姣好面貌;明白了好音樂並非一蹴可及之後,反而對他更有親 切感了。 在那個AudioGalaxy尚能造福大眾的年代,也下載了許多b-sides,結 果再度證明Ed Harcourt並非省油的燈。像是Last of the Troubadours、 Sleepyhead和When in Stockholm等早期單曲的B面作品,更別說第二張專 輯發行之前,官方網站披露可能會收錄的新曲Clockwork Toy與Sister Renee ,每首都充滿了慧詰巧思卻又不會落入風格相似的死胡同,彷彿是百寶箱 中各式各樣的藝術品般,總能帶來不同的驚喜。 於是也開始買一些單曲,像是From Every Sphere (2003)發行前的探 路曲All of Your Days Will be Blessed,還有之後的Watching the Sun Come up。現在重聽這些早已被冷落多時的收藏,發現Fireflies Take Flight、Bittersweetheart和Bleed a River Deep竟是如斯動人,The Birds Will Sing for Us以及Watching the Sun Come Up可與任何Ed製作的爽朗 流行曲式一較長短;專輯From Every Sphere蘊含的豐富詩篇委實是Ed Harcourt精心鋪陳的巔峰之作,有點無法理解為何自己當時並沒有非常喜 歡,之後也沒有持續注意他的消息。 等到去年,Ed Harcourt在短短四年間發行的第三張專輯Strangers (2004)鋪貨於台北各家大小唱片行,才發現他又有新作品的我,雖然也在 第一時間買下,卻只聽一次就失望的直到因為決定要去看這次的現場,才 又在出國前夕聽了第二遍。感想還是他的作品已經流於過度製作,那種急 於想掙脫過往風格的渴望卻沒有辦法讓Ed創造更加寬廣的視野;不管是Born in the 70's或The Storm is Coming,熱鬧的搖滾編曲之下,隱藏的徒然 是無力的嘶吼與空洞的語言。不過音樂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感覺,記得之前 這裡不是也有人大加讚揚Ed的新專輯嗎?可是我心裡畢竟仍舊希望他能緩 緩腳步,做出自己真正滿意的作品再出版也不遲;想想Strangers之中竟然 只有The Trapdoor、Kids和The Music Box較能將我拉進他營造的氣氛,聽 著聽著竟然替他可惜了起來。很懷念他以前那些希奇古怪的曲子像是Ghost Writer,或者是Blackwoods Back Home天馬行空般的器樂編排讓人想起他 很喜愛的藝人Tom Waits......難道Ed的才華只能帶領他到這個地步而已嗎 ?希望我只是太杞人憂天而已。 ---to be continued--- -- a thousand circus mirrors cannot move a frown we are the real clown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139.68

138.88.239.100 03/19, , 1F
早期真的非常有老湯姆的味道
138.88.239.100 03/19, 1F
文章代碼(AID): #12EmcA3k (Brit-pop)
文章代碼(AID): #12EmcA3k (Brit-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