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Tim Buckley---Goodbye and Hello
(非英搖) 不喜者止步
搖滾樂史上的父子檔有誰,一般人馬上浮現腦海的不外乎是 Bob Dylan
and Jakob Dylan (The Wallflowers)。當然了,兩者樂風不盡相同,而
身為父親的老巴也證明了自己在搖滾樂史上的地位,這方面兒子倒是沒
啥太大突破性演出,頂多除了那首 One Headlight紅過一陣子。
Jeff Buckley,相信對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了,傳奇如同流星一般殞落
的生命,在密西西比河中溺死,享年三十一歲。
現在要分享的是他的老爹,Tim Buckley,另一個早逝的天才,享年二十
八歲,那時的Jeff還只是個小朋友,死因 “過度用藥”,什麼藥?海洛因!
在那個迷幻藥使用氾濫的時期,歌手為了提升自我創作的境界,往往使用藥
物來幫助自我層次的昇華,藉由藥物所產生的想像空間,擴張聽覺與幻覺,
創作中所表達出來的事物,可以從另一個層次去探討。
由聽眾的角度出發,可能會覺得某首某首歌不夠迷幻,試問:何謂迷幻?
聆聽者與創作者的角度不同,我們在聆聽的同時,有時不妨看看歌詞,細看
其中所欲表達的景象或是感受,來進一步深度了解。
Tim磕過頭了,早期的他已經充分的展現出吉他上的造詣,搭配上音域寬廣
的歌聲,即使任何一張他的專輯從沒打進過排行榜前一百名,但對後世的影
響卻極深,馬上可以想到的例子有4AD的This Mortal Coil,以翻唱為主的他
們,在三張專輯中翻唱了兩首由Tim所創作的歌曲,Song to the Siren、I Must
Have Been Blind,其中Song to the Siren曾經被Robert Plant與Cocteau Twins
翻唱過,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比較聽聽;另外一張就是Sing a Song for You:
A Tribute to Tim Buckley,專輯中找來了一狗票被稱為新迷幻樂風的代表性
樂隊,簡單說來,過往的迷幻與現在的迷幻意義不同,新迷幻樂風藉由大量的
吉他feedback製造出層層的音牆效果,延長聽覺上的聆聽體驗,與傳統迷幻音
樂不同之處在於,新迷幻樂風讓現在的歌迷容易沉浸於飄邈的虛幻空間之中,
和過往的老迷幻相比,有時新的聽眾在接觸舊東西時,往往就已偏蓋全,自我
判斷何謂迷幻何謂非迷幻音樂。切記,歌詞與創作者的時代背景,一定要考慮進去。
Goodbye and Hello,Tim最被推崇也是最成功、影響最深遠的專輯。專輯封
面上的他,臉帶著微笑,注意那被子彈穿射過的眼睛,隱含著當時反戰風潮的
反諷。專輯中產生了許多名曲,像是Hallucinations、Once I Was、Goodbye
and Hello、Morning Glory。其中Hallucinations被選為美國最重要五十首迷
幻單曲之一,細聽著這首歌,Tim吉他的演奏手法,大量的勾弦與空間感的營造,
伴奏樂手congas鼓的搭配,對我來說,每次聽都有著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帶上耳
機細聽,那空洞的層次與延綿不絕的吉他聲響,當時的Tim,透過迷幻藥物的使用,
將他眼中所看到的事物與景象,換化為這首歌,消逝的燭火,追尋的美好情境突
然消失;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後來的現場版本比較,在被譽為搖滾史上傳奇現場之
一的Dream Letter: Live in London 1968中,Hallucinations被延長為七分多鐘
的版本,手頭上有一張Peel Sessions的版本,這首歌與Troubadour拼在一起玩,
玩到十來分鐘,聽著現場的congas鼓演奏與Tim的吉他搭配,不禁令人神往,在那
樣的年代中,有多少這樣的樂手。
Tim高亢的嗓音是他的招牌特色之一,這方面身為兒子的Jeff遺傳到父親,兩者
皆以動人高亢的嗓音著稱,當大家只注意到Jeff的時候,別忘了也回頭聽聽身為
老爸一樣早逝的Tim。後期的Tim因為藥物的過度使用,導致呈現瘋狂的狀態,在
後期的專輯中,包含Dream Letter這場演唱會,Tim皆嘗試要將影響他的爵士藍調
根源加入到樂曲之中,往往顯得冗長而且結構變的精密,加上唱片公司給予的創作
壓力與商業考量,失去了原本早期的美感,當然了,這是個人感覺,喜歡的還是一
樣很喜歡。有兩張專輯現已絕版中,Blue Afternoon與Starsailor,在這兩張專輯
中,呈現的正是Tim當時最瘋狂的樂曲表現,有人甚至會有難以感受之感,覺得Tim
的變化差距之大,與早期優美的歌曲相比,Tim好似變了一個人。
我喜歡聽Goodbye and Hello,原因除了這是他還沒變成狂人的時候所作的專輯,
另外每一首歌的空間感與Tim令人驚奇的吉他彈奏,還有最為重要的歌聲,皆讓我遙
想那個年代中的創作過程,想像自己在當時的錄音室中,看著樂手的合力演奏,看
著歌詞,幻想Tim的悲劇性人生,在他寫下歌詞創作的過程中,透過藥物的昇華揮灑
出個人所看到的景象。
一個早逝的天才。
往往,消逝的過往,也正是我們想留也留不住地~
相關網頁:
http://www.timbuckley.com/
--
我的不才明日報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eves/
五四三音樂寫字樓 Yeves版 http://music543.com/
歡迎舊雨新知一起聊音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252.88.89
推
59.104.137.22 07/03, , 1F
59.104.137.22 07/03, 1F
Brit-pop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