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Order / Here To Stay
1980年,當Bernard Sumner與團員排練著”Ceremony”、"In A Lonely Place”的
時候,他是個跟我年紀差不多的慘綠少年,來自曼徹斯特工業區的藍領家庭。他是
Joy Division的吉他手和鍵盤合成器手。而幾個月之後,他將是New Order的主唱兼
吉他手,繼續找尋迷濛未知的音樂之路,如果你那跟他說:你將會創造出英國金榜冠
軍的暢銷曲、英國有史以來最暢銷的8吋單曲,以及20年後將會有人把你的人生拍成
電影。這個年輕人一定會覺得你瘋了。
很明顯的,24小時派對人(24 Hour Party People)裡面出現的真實人物,沒有一個喜
歡這部電影的。或許就像Berny回憶到的:「這感覺其實是有點奇怪的,這種事情應該
是要等到我們死之後才做的,對於還活著的人來說,有人扮演自己、演著自己的人生,
的確是蠻恐怖的。」,他或許點出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也就是20年看起來似乎還是
不夠久,還沒有久到能夠讓我們遺忘他們真實的身影,也就是這部電影將缺乏想像的
空間,因為他們一直在那。
或許我們透過各個音樂雜誌的報導而想像的故事,要化作真實的場景而令每一個人
滿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儘管我們暸解,但依舊沈溺於自身編織的幻想夢境。不
過New Order還是很上道的將當時的新單曲”Here To Stay”作為電影的宣傳歌曲,這
首與the Chemical Brother合作,象徵曼城兩代傳承的單曲,不免俗音樂錄影帶也要
為電影宣傳一下,拍成了一個追逐著Bernard的可愛記者,順便間接見證了曼城音樂
Scene,裡面出現的都是24小時派對人的電影場景,乍看之下會有點小小的感動。
”Here To Stay”這首在專輯”Get Ready”之後推出的單曲,還是充滿了之前的年輕
之音,但是可能因為化學兄弟加入的關係,整首個舞曲的節奏是”Get Ready”裡面看
不到的,甚至還微微滲出了Big Beat的氣味。歌詞也是一派的懷舊光明,頗有詠嘆黃
金時光的感覺,一句” We're here to stay”真是道盡了曼城光榮的感人名句。
長度比較短的”Radio Edit”加重了鼓擊的力道和節奏的強度,聽起來比較像是個在
閃耀舞池發光的電氣作品,換句話說也比較偏向化學兄弟這邊;而”Original Mix”
就非常的New Order,節奏和緩了、鍵盤合成器的氣味開始流瀉,Bassline又隨時跳出
來亂舞,彷彿又回到了Republic時期的美好,我覺得欣賞這首”Here To Stay”應該
從原始版本的開始聽,更能體會其中的意識差異。
而在24 Hour Party People的原聲帶裡面,這首更是放在最後的結尾曲,在欣賞完
Buzzcock、Happy Mondays、808 State、Joy Division之後,在聽完略帶迷幻感受的
這首歌,真的讓人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彷彿伸手就可以觸摸到那80年帶的舞池歲月,
New Order很少寫出這麼有渲染力的作品,老實說我覺得”Here To Stay”比”Waiting
For the Siren’s Call”中所有的歌曲都還要動聽。
最後更別忘了B面歌”Player in the League”,這首歌覺得有收入專輯裡的實力。旋律
動人好聽,編曲更是馬上令人聯想到Republic裡面的Spooky,但是更為搖滾、更為緊實,
證明他是在Get Ready時期誕生的寶寶。歌曲裡面充滿了New Order該有美好的元素,活
跳跳的Bass Solo更是令人動人的絕招。不過很可惜的這也是最近新秩序唯一的B面歌,
長度比較短的”Radio Edit”加重了鼓擊的力道和節奏的強度,聽起來比較像是個在
閃耀舞池發光的電氣作品,換句話說也比較偏向化學兄弟這邊;而”Original Mix”
就非常的New Order,節奏和緩了、鍵盤合成器的氣味開始流瀉,Bassline又隨時跳出
來亂舞,彷彿又回到了Republic時期的美好,我覺得欣賞這首”Here To Stay”應該
從原始版本的開始聽,更能體會其中的意識差異。
而在24 Hour Party People的原聲帶裡面,這首更是放在最後的結尾曲,在欣賞完
Buzzcock、Happy Mondays、808 State、Joy Division之後,在聽完略帶迷幻感受的
這首歌,真的讓人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彷彿伸手就可以觸摸到那80年帶的舞池歲月,
New Order很少寫出這麼有渲染力的作品,老實說我覺得”Here To Stay”比”Waiting
For the Siren’s Call”中所有的歌曲都還要動聽。
最後更別忘了B面歌”Player in the League”,這首歌覺得有收入專輯裡的實力。旋律
動人好聽,編曲更是馬上令人聯想到Republic裡面的Spooky,但是更為搖滾、更為緊實,
證明他是在Get Ready時期誕生的寶寶。歌曲裡面充滿了New Order該有美好的元素,活
跳跳的Bass Solo更是令人動人的絕招。不過很可惜的這也是最近新秩序唯一的B面歌,
是低!之後的單曲就沒有B面歌了,全部都是Remix來取代,也讓這首的收藏成分大大加分。
坦白說,我不喜歡24小時派對人這部電影,或許我是第N個這麼說的人,但是在”Here
To Stay”的加持底下,這部電影也曾在我心中閃耀過那麼一下次,因為那句” We're
here to stay”充滿了熱血的地方認同感。曼徹斯特是那麼一個神奇的都市,一個搖滾
的都市,在那裡,儘管生活狗屁倒灶的事情一大堆,每個搖滾青年還是都能大喊著
” We're here to stay”。好一句口號。
--
部落格
http://blog.sina.com.tw/hydeles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86.120
Brit-pop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