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Order / Get Ready
整整八年,從Repulic到Get Ready,已經足夠讓一個小樂迷從國中生長大到大學畢業。
New Order在90年代的空白讓樂迷可以說是幾乎已心碎,彷彿他們又要成為另一個名存
實亡的樂團。但是’98的復出演出又證明了他們仍然充滿了活力,於是樂迷開始期待
他們的新專輯,不同於90年像死寂一般的絕望,這次將是充滿可能的現在式,我們將
到唱片行買新秩序的新專輯,聽起來就是令人懷舊但是興奮的一件事。
沒有人提過著那段衝突的日子,四個成員通通三緘其口,讓這段空白的歲月充滿了神
祕的問號。不和諧其實早就從Republic時期開始,團員們聚少離多,甚至傳出在錄音
室大吵大鬧,許多錄音也是分開來錄製的。官方說法是他們有點厭倦了彼此,想要嘗
試些不同的東西。但是情況應該沒有那麼簡單,也許是在音樂上面有了無法彌補的歧
見,但是從經紀人到樂團成員都密不透風,我們只能猜測那段各自發展side project
的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主唱Bernard Sumner渴望的走向應該就是偏向Kraftwerk般的懷舊電子流行風格;而貝
斯手Peter Hook則可能希望往更黑暗更搖滾的風格邁進;而鼓手Stephen Morris和鍵盤
手Gillian Gilbert可能希望延續著之前八零年代的Syth-Pop。分離的起端都是應為原
本的平衡遭受破壞了,於是變成了極端矛盾的組合,但這也跟New Order對於新聲音的
開發陷入瓶頸有關係,於是幾乎整個九零年代樂團成員都在忙著追尋自己的音樂理想,
順便為了辛勞的八零年代,放了一個長長的假期。
他們之所能湊在一起,還是要歸功看不下去的經紀人Rob Gretton,他居中連絡團員,
甚至嗆明要嘛就宣佈解散,不要這樣名存實亡的。事實證明團員還是想念彼此的,在
’98年開始展開現場活動後,他們就開始忙於寫歌與新專輯的錄製,而就結果論來看,
明顯地Peter Hook在這場樂團風格角力中取得了最大的上風,但是這純粹是事後諸葛之
詞。然而新專輯展現的青春鮮明色彩,跟他們長期地觀察樂壇的潮流脈動也有關係,
他們始終擁有很高的音樂智商,讓他們能夠在高度妥協且不費力的情況下做出動人的
音樂。很可惜的Rob Gretton居然在99年因為心臟病突然辭世,這也讓他們的團圓更顯
得彌足珍貴。
初聽Get Ready時,絕對會感受到那新穎動人的力量,他們決定讓專輯的天平傾向於搖
滾的部份。這是個聰明的決定,他們已經很久沒有涉入舞廳、Club、舞曲電音界了,
其實這也可能跟當時就決定的樂風恐怖平衡有關係,總之這次New Order是以搖滾的姿
態回來,也是自從Low-Life之後,少數整張都有Stephen打鼓而非電子鼓機的節奏,也
讓新專輯脫離了八零風格那種單點鼓的俗味,進而呈現更新鮮時尚的味道,不過就喜
歡那樣節奏氣味的老樂迷來說,反而呈現覺得有點悵然若失。
Get Ready提供了所有能夠吸引新樂迷的條件,好聽的旋律,嶄新電音搖滾混種的節奏
編曲,讓所有新樂迷驚訝於他們居然是有二十歷史的老樂團,更驚訝於他們曾經是
Joy Division。但是對於老樂迷來說,”感動”是最常感受的體驗,而在感動褪去後,
專輯還是提供了相當堅韌的耐聽度,雖然整體的基調上還是架設在Republic上的輕軌
行走,並沒有太多的突破與實驗之作。
除此之外,鍵盤在他們樂風裡的角色也越來越不重要,從Debut專輯Movement以來的那
種淒迷低調、迷幻飄逸,或是明亮樂動的鍵盤之音將會在Gillian Gilbert缺陣之下,
剩下將是微微地氣氛而已。Gillian因為需要照顧她和Stephen生病的女兒,所以沒辦法
參與樂團大部分的活動。(也有陰謀論指出Gillian是被迫要退出樂團的。),不過碎南
瓜的Billy Corgan和Primal Scream的Bobby Gillespie名列客席還是稍稍彌補了我們失
去Gillian的遺憾。
唯一我比較不能適應的是,專輯裡開始出現靈魂女聲的和聲,這個招數明顯是Bernard從
他和Johnny Marr的單飛組合Electronic帶過去的,但是我偏心的認為這實在不太適合他
們的樂風,尤其是在如此重視搖滾的氛圍底下,顯得有點奇怪。還好我喜愛Bassline統
治貫穿了這張專輯,許多熱血動人Hooky牌的Solo更是溫故知新,而Berny的吉他Riff更
是展現前所未有親和力與份量,基本上在這張專輯裡,這兩樣樂器的表現是主角,而其
他元素反而有點模糊配角,還好整體搭配起來是如此感動的演出。
Crystal 是專輯第一隻單曲,然而專輯板更是配合樂風概念,呈現出偏向樂團現場演
出的搖滾感受,流暢痛快且速度感十足,編曲更是這張專輯的代表,在強勢的Bassline
帶動之下,這首歌不用電氣也可以跳舞,而且它還出奇地耐聽,非常有深度的旋律。
60 Miles An Hour 則是一首芭樂好聽的進行曲,非常適合開車前進時聆聽,Berny彷
彿年輕二十歲的聲音展現了特別的質地與存在,走著他喜愛的Perfect-Pop,相當地澎
湃有趣,旋律亦復流行入耳。
Turn My Way 加入了比利光頭合作,並且在中間展現了他一慣有破壞力、撕裂感的吉
他演奏,非常有男子漢氣魄的一首歌,十足地搖滾歌曲,在兩把吉他的張力之下,Billy
Corgan的聲線更顯得特出,悅耳好聽,但是有點扭握達皮,碎南瓜骨的感覺。
Vicious Streak 又回到了熟悉的合成器時代,緩慢寫意的進行了,點點吉他和主旋律
相得益彰,讓人心情沈澱寂靜,甚至比Ruin In One Day更加的蒼白深沈,鍵琴鋪陳的主
旋律動人心弦,需要細細地品嚐,這首 也深得老樂迷的喜愛。
Primitive Notion 這首歌擁有Peter Hook從復仇計畫裡帶來的Bassline,整體氣氛營
造的比旋律更加動人,少數前奏比副歌動聽的歌曲,氣味一流的綠葉作品。
Slow Jam 是樂團自己相當喜愛的歌曲,這首歌Berny唱出宛如Techqiue的慵懶情調以
及浪漫情懷,大塊吉他聲線佔據了整個空間,彷彿與不斷上升的貝斯競爭,副歌的口號
頗有年少衝動感覺,但也唱出自我的心聲,我相當喜歡這首歌。
Rock the Shack 請來Bobby Gillespie合作,好聽動人之餘,卻有點新意不如,不但
旋律像是從Primal Scream那邊般過來的,連髒髒的吉他都因應聚全,而且Bass變得有
點渺小,算是有點混,但是和不錯聽的歌。
Someone Like You 最後也發行了單曲,這首歌的編曲頗有以往的迷人香味,算是專
輯裡相當電氣化的作品,果然表現出以往該有的冷調疏離,雖然旋律不特別,但是可以
說是新舊融合的頗為巧妙,喔,這首歌也有靈魂女聲。
Close Range 這首歌的旋律略嫌重複,算是巴尼流的歌曲,不過副歌還算好聽,不知
為何,511現場搖滾版的這首歌相當的不一樣,連間奏那部份都好聽上許多,專輯則顯
得有點有力未逮。
Run Wild 用空心吉他版作為結尾是相當聰明的方法,這首歌輕快優美,充滿宜人下
午的陽光青草味,更提供了專輯意猶未盡的聆聽感受,非常清新甚至是Indie-Pop化的
小品歌曲。算是令老樂迷懷念,新樂迷驚艷的作品。
由於有足夠的時間創作,這張專輯顯得十分完整美好,上一張專輯有點匆促的感覺也
不復見,也因為如此,發行的單曲也出現了許久沒見的B面歌,這一期創作的B面歌
(包括之後的Here To Stay),品質都不輸專輯裡面的任何歌曲,甚至頗有凌駕之姿
。而這張專輯的年輕之音也吸引到了更多的年輕樂迷,再加上之後幾個大紅的樂團都
以New Order為效法對象,總算讓他們的復出展現了一團熱鬧的氣氛。
但是對於老樂迷來說,在感動逝去之後,還是有得有失。高興地是他們發行了新專輯
,而失望的是他們做出了不少的妥協和流失了某些特別的因子,甚至有樂迷更表示Get
Ready是Berny和Hooky的單飛計畫。不管如何,很高興他們在新世紀找到了自我的方
向,縱然他們犧牲了以往某些特別的質感,但還是保有了他們令人喜愛的基底元素,
就一個認識彼此三十年的樂團而言,這張專輯算是相當美好的復出與嘗試,也是一個
新的里程碑。
那些從曼徹斯特來的小伙子,他們對我們說著不同的故事,他們是Joy Division,他們
是New Order,二十五年過去了,故事仍然沒有結束,他們繼續忙著寫著一張又一張的
新故事,忙著讓人產生美好的感動,輕鬆自在地當著活在當下,他們是活動中的傳奇
樂團,New Order。
喔,關於1993年之後的空白。
那只是個特大號的逗點。
--
部落格
http://blog.sina.com.tw/hydeles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86.120
推
01/29 21:36, , 1F
01/29 21:36, 1F
Brit-pop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