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一段永恆尋覓的旅程

看板Brit-pop作者 (soulful......  )時間15年前 (2010/06/06 00:19), 編輯推噓12(1204)
留言16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全文(圖文並茂版)刊載於十八歲以上才能購買的雜誌中, 另煩請非經本人同意請勿轉載! CD,全稱Compact Disc,1982年問世以來,佔據了人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它可以用來儲存檔案、作摩托車(腳踏車)擋泥板的反光鏡等……但最重要 的,還是在於它提供了一個更方便的管道,聆聽音樂的管道。在mp3逐漸盛 行的當代,以及黑膠那具有反璞歸真、追求原始最佳音質的復古風氣下,CD 的存在,仍舊具有其不可抹滅的重要性! 初戀,總是最美 猶記得八零年代,那個還是以卡式錄音帶為主的年代,在大大小小的唱片行 中,總是會看到有人憑藉著帶子本身側面的中文翻譯,在那尋找自己可能喜 愛的音樂。後來逐漸地,CD開始引進台灣,對於愛樂者而言,CD的出現,無 疑是一種嶄新的體驗。雙倍於卡式錄音帶的價格,並不因此影響消費者的購 買欲望,更優異的音質、可以跳轉自由選曲、薄薄一片的簡易收藏,讓CD逐 漸的攻佔了整個音樂市場。 當時的音樂市場,除了現在仍然常見的傳統殼裝CD外,部分業者引進美版長 條狀直式紙殼版本,我曾經在好奇心驅使之下,購入了美版長條狀CD:皇后 合唱團(Queen)的The Miracle,當時幼小的心靈,自然是覺得新鮮有趣的 ,但後來因為不方便保存與收藏,就沒有繼續購入該種版本的CD。掉詭的是 ,放眼現在的台灣音樂市場,越來越大部頭的精裝豪華版本紛紛出爐,只見 各式版本越製作越大包,以視覺上的感官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但卻忽視了其 保存方便性,不禁令人感嘆,究竟是聽音樂;還是買收藏品!? 那段懵懵懂懂的追尋歷程 擁有了第一張CD之後,你就知道,一段追尋的歷程,已然正式展開!國中小 時期,CD對於一個生活所得只有零用錢的小孩而言,是個奢侈的花費,也因 此,我開始運用台灣小孩最強的心算算數能力,大幅度地將生活開銷,換算 成以CD單位換算,舉例而言,當時的CD一張約莫235元至270元間,一頓餐錢 約莫30至50元,省著點吃(改買蘋果麵包與牛奶,小朋友請勿模仿),則省 個十來天,就可以欣喜若狂的前往唱片行購買一張自己想要的CD!隨著年紀 的增長,上了高中、大學,零用金的可用額度相對提高之後,習慣成自然的 ,所有省吃儉用的積蓄,全部投入在CD購買之上,外型打扮從來就不會是考 量的重點,此時也只能安慰自己,雖然外型不如人,但至少心靈層面,是滿 足而愉悅的! 除了省吃儉用,比價自然是一項重要的學問!台北唸書時期,總是從西門町 的ABC、玫瑰、Tower、佳佳唱片行,沿路一直走到台北站前的佳佳、光南、 大眾、玫瑰,而公館的宇宙城、台大誠品音樂館、信義金山路口巷子內的2.31 ,更是不可不去的聖地!就這樣,邊走邊在腦海中記下價錢的差異,即使價 差只差五塊錢,一樣會不辭辛勞的來回折返,就為了便宜那麼一點點!現在 想來也許可笑,但對於一個窮學生而言,多走幾步路所省下來的五塊錢代價, 卻有著不凡的意義。 在記憶中,為了購買CD所幹過最瘋狂的傻事,發生在2.31。當時,現已聞名 全球的Belle & Sebastian台灣尚未代理引進,2.31的謝老闆進了幾張水貨, 並且告知所有顧客,謹守公平原則,先到先贏。後來到貨日為一有著狂風暴 雨的颱風夜晚上,我一接到謝老電話,馬上從新莊騎著破摩托車,迎著暴雨, 奮力騎往平日不塞車約莫需要四十分鐘車程的2.31,千辛萬苦終於到達目的地 ,只見2.31只有謝老一人,而我是唯一一個上門的顧客,就只為了那張,期待 已久、夢寐以求的Belle & Sebastian! 人癡、人傻、人狂,當時的我,大概可以用這樣的形容詞,來說明我對CD的終 極狂熱。 欣賞;賞心 不像現在市面上充斥可見的華而不實大部頭長空心紙殼包裝,其實,CD外殼 本身的設計,往往也蘊含著巧思與其獨特所欲表達的意涵在其中。 舉例言之,永遠的壞男孩Rolling Stones其著名專輯Sticky Fingers,以突 起的下體牛仔褲作為封面,頗有著性暗示的涵義在裡頭,其中的特殊版本, 以真實呈現的拉鍊作為噱頭,內頁在縫上一塊布料,成為許多樂迷所欲珍藏 的特殊版本。 八零年代著名的後龐克樂隊Public Image Ltd.(PiL),其專輯Metal Box, 原始設計則是以十六吋圓形鐵盒作為包裝,將最早發行的黑膠單曲置於其中 ,後來的復刻版本,則是模仿原始設計,將CD融入其中。 更有所謂的手工製作CD外殼,例如曾來台表演的英國後搖滾樂團Yndi Halda ,其首張專輯採限量兩百張手工製作,大量的拼貼新聞紙、圖片及手繪曲名 ,讓兩百張CD包裝皆呈現截然不同的風味;另一有名例子則是歌聲能讓你陷 入無限哀愁的Michael Gira,深居簡出的他,常自行雕刻設計包裝圖樣,並 且以絕對限量之方式親自手工壓製發行,亦是樂迷們爭相收藏的珍稀版本。 比起現在常見的大量印製、收藏不易的CD包裝,打開後往往和普通CD相同, 有著內頁與CD,所餘僅剩空殼,不能丟棄卻又不知如何擺置,實令人頭痛不 已!不如收藏真正用心製作的版本,感受創作者的用心,才有其值得疼惜愛 護之處! 伴隨著痛苦與甜蜜的整理過程 隨著CD收藏數量的增多,如何分類與整理,儼然成了一門另類學問!一般而 言,最常見的分類方法,還是以字母(英文)或筆劃順序(中文)來排序; 誇張一點的分類法,則是將各種不同樂種或廠牌,細加重整組合,獨立搖滾 、老搖滾、後搖滾、電音、實驗、現代音樂、古典、爵士、電影原聲帶、廠 牌合輯等敘說不完的分類,讓人焦頭爛額,卻又在整理過程中,可以發現自 己不曾加以留意的收穫。 筆者曾經作過最蠢的事,莫過於將CD以出版年份分類(chronological),分 到整個人將近精神崩潰,完成之時雖有著扎實的成就感,但過不了多久,隨 著CD的重複挑出播放,反而又搞亂了原本的秩序,故並不推薦從事此一CD狂 才會做出之傻事! Forever with music 對於一個活到現在,還是死命守著購買支持傳統CD產業的人來說,其實最終 所追求的,是那股對音樂無止盡的熱愛,戴上耳機、翻著CD所附的專輯內頁 說明、一杯咖啡、一根煙,這是人生所能追求的最極致享受!也許有人已然 投入mp3的懷抱,但實體的感受,與其所能真實呈現的價值感,往往是虛擬的 檔案格式所無法比得上的。你喜愛音樂嗎?前往唱片行,選購一張你所愛的 專輯吧! -- 我的不才部落格(天殺的沒想到真的變成部落格了!!!) http://blog.roodo.com/yeves 五四三音樂寫字樓 Yeves版 http://music543.com/ 歡迎舊雨新知一起聊音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0.16.234

06/06 00:50, , 1F
06/06 00:50, 1F

06/06 00:56, , 2F
懷念當年錄音帶和CD剛出來的時代....
06/06 00:56, 2F

06/06 01:07, , 3F
推 我愛慢慢翻著歌詞本然後將CD放進播放器的感覺~ XD
06/06 01:07, 3F

06/06 02:15, , 4F
喜歡把新CD從塑膠殼裡挖出來的感覺 正常情形下沒損壞的話可分
06/06 02:15, 4F

06/06 02:15, , 5F
辨出是不是新品
06/06 02:15, 5F

06/06 11:43, , 6F
要討論收藏的方式嗎?去哪裡訂製大容量的CD櫃,要空間足夠
06/06 11:43, 6F

06/06 11:44, , 7F
又可防塵,不易掉落,不易被兒童拿到...
06/06 11:44, 7F

06/06 18:55, , 8F
不喜歡特殊包裝 不喜歡限量 最討厭存錢後想慢慢買卻絕版
06/06 18:55, 8F

06/06 20:24, , 9F
討厭限量+1 還要競標 絕版期的抬價.... 買cd變相成了收藏..
06/06 20:24, 9F

06/06 20:28, , 10F
新出的紙殼CD 明明出的不好 卻是壓低成本後消費者不得不的選擇
06/06 20:28, 10F

06/06 21:03, , 11F
推!!!
06/06 21:03, 11F

06/06 21:12, , 12F
我也比較愛CD
06/06 21:12, 12F

06/07 04:16, , 13F
紙殼CD也很討厭 裡頭沒塑膠CD殼的那種很容易買來就刮痕
06/07 04:16, 13F

06/07 14:11, , 14F
推!還是實體最有感覺啊!
06/07 14:11, 14F

06/07 17:17, , 15F
寫到心坎兒裡了~~瓜爸!!
06/07 17:17, 15F

06/07 23:47, , 16F
好喜歡這篇唷!也點到好多自個兒心坎滴話呀
06/07 23:47, 16F
文章代碼(AID): #1C2dZuSI (Brit-pop)
文章代碼(AID): #1C2dZuSI (Brit-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