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光與影
從六零年代開始搖滾樂和電影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又直接影響到了興起
於八零年代,時至今日仍方興未艾的 Music Video風潮。撇開帶著濃厚商業
取向的音樂錄影帶不談,搖滾電影經過三十幾年來不斷地演化與改良,替每
個世代各自留下了永恆的經典。經由不同的題材選擇與詮釋手法,搖滾電影
也發展出了各異其趣的風景。
搖滾紀錄片仍是最大宗的表現形式。它可以單純紀錄樂團幕前幕後的生活,
不論是巡迴演出、團員間的爭執或與商業機制的互動,如近幾年的Radiohead
/Meeting People Is Easy或Wilco/I Am Trying To Break Your Heart;它
也可以紀錄一起由搖滾樂引發的事件,如同時拍攝於一九六九年幾乎可以並
稱樂史上最著名的搖滾紀錄片:紀錄嬉皮年代音樂神話的 Woodstock和發生
於四個月之後紀錄Rolling Stones傳奇演唱會槍殺事件的 Gimme Shelter;
它也可以紀錄一段音樂風潮,如紀錄Brit-Pop興衰史的Live Forever。如果
把紀錄片當作一種激進的工具,它也可以選擇嚴肅的話題,例如探討九零年
代搖滾圖騰Kurt Cobain死因並試圖將真相還原的紀錄片Kurt & Courtney。
紀錄片之外傳統的劇情表現手法也有著一脈相承的延續。有的搖滾電影直接
由樂團成員飾演劇中的角色,如開啟搖滾電影濫觴的Beatles/A Hard Day's
Night或傳奇樂團 The Who的兩齣搖滾歌劇Tommy、Quadrophenia。它也可以
是一段搖滾歷史的再現,如重塑七零年代華麗搖滾場景的 Velvet Goldmine
,講述八零年代英倫Post Punk、Madchester狂潮興衰的24 Hour Party People
,或是重現七零年代老搖滾神采的 Almost Famous。描述樂手平生事跡的搖
滾電影也常見精彩的篇章,當然不能不提由Oliver Stone執導,描寫傳奇人
物 Jim Morrison的 The Doors,或著墨於 The Sex Pistols低音吉他手Sid
Vicious感情生活的Sid & Nancy。透過音樂與影像結合的張力,使搖滾電影
有能力揣摩更純粹的意識型態,由Alan Parker拍攝的Pink Floyd/The Wall
就是其中的經典之作,這部片子不但本身成為難以超越的搖滾圖像,它也直
接影響了之後所有Music Video的表現技法。
除了直接和搖滾樂團搭上關係之外,有的電影則藉由搖滾樂來訴說一些發生
在你我身邊的故事。High Fidelity是根據英國作家Nick Hornby同名小說改
編的電影,把場景搬到芝加哥而不是小說裡設定的北倫敦。主角是一間唱片
行的老闆,於是我們可以在電影裡看到搖滾樂如何影響他的生活、他的感情
和他的人生。
幾乎所有的搖滾電影都會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符號象徵、專有名詞、音樂標誌
。觀影的過程就如同一趟解謎的旅程,我們在影片裡隨著導演佈下的線索拼
湊出一幅美好的搖滾風景,而這也建構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想像世界。不論
搖滾電影想要表達的是自由、解放、頑強的獨立精神;亦或是墮落、敗德、
頹靡這些想當然爾的搖滾印象,我們都必須手拿一把量身打造的鑰匙進入這
個神秘的國度。它是專屬於某一族群的烏托邦,有著複雜的通關秘語。
反正搖滾從來就不是一件可以和每個人分享的物事。
-----------------------------------------------------------------
幫某M男姓雜誌九月號寫的兩篇稿子之一。另一篇就是之前紐約遊記的
濃縮綜合版,所以就不再重貼了。
這篇由於字數限制(只能寫一千字),所以我覺得其實也沒什麼內容,
大家就當成流水帳隨便看看就好。
不過雜誌的美編我覺得還不錯,有附一些我拍的照片,如果有空去快餐店
,洗頭店,書店不小心看到可以隨手翻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204.37
Brit-pop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