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音樂的發展

看板ClassicMusic作者 (和平之鴿)時間15年前 (2010/06/12 13:2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整理/廖真珮 隋唐兩代是中國樂舞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唐代宮廷設置了各種樂舞機構,如教坊 、梨園、宜春院、太常寺等,其中的樂工、歌舞藝人多達數萬人。士大夫階層和豪富之 家還有很多能歌善舞的官伎、舞伎。這些人中間集聚著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他們以 自己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獻身於藝術創造,將樂舞藝術推向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  唐代有《破陣樂》,原名《秦王破陣樂》是歌頌唐太宗李世民武功的樂曲。貞觀 元年(627)唐太宗命呂才等人創作,由一百二十人披甲執表演。此為表現戰陣的樂舞 ,音樂粗獷雄壯。伴奏樂器以大鼓為主。表演時聲勢浩大。 日本尚保存有敦煌寫卷的《秦王破陣樂》曲譜,相傳是唐代石大娘所演奏的五弦琵 琶譜。(有一,四,七,八,九,工,子,卜,十,下等的字所寫成的譜)唐時期的樂 舞畫面一般都在壁畫的中下部,幾乎所有佛座前面都繪有伎樂歌舞的場面,中間有舞 伎婆娑起舞,兩邊有樂隊管弦齊鳴。畫中的人物形象雖然都是西方淨土中的「菩薩伎樂 」或神仙境界中的「天宮伎樂」、「飛天伎樂」、「天王伎樂」,卻都以神化和誇張 的藝術形式曲折的反映著隋唐宮廷和富貴人家的樂舞情景。 隋唐以來,中日兩國音樂文化交往頻繁,日本經常派遣唐使、學問僧和留學生來中 國,他們在中國演奏日本音樂,又把中國音樂帶回日本。公元702年,日本設立「雅樂 寮」,有樂師專門演奏唐代傳去的樂曲。唐開元年間,日本人吉備真備在中國留學十 七年回國時,帶去相傳為武則天撰寫的《樂書要錄》方響、銅律管等。至今在日本還保 存一種關於唐樂舞、散樂和雜戲的古圖錄。 http://images.epochtw.com/20100612/b3-1.jpg
左:唐朝五弦琵琶。 右:現代製作之琵琶。 (維基百科) 本文網址:http://tw.epochtimes.com/10/6/12/140791.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7.9.151

06/12 16:42, , 1F
廖真珮老師很厲害 有幫琉球恢復古老宮廷樂"御座樂"
06/12 16:42, 1F
文章代碼(AID): #1C4na6D_ (ClassicMusic)
文章代碼(AID): #1C4na6D_ (Classic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