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皇家品味 De Smaak van De Keyser (雷) VRT 比利時 2008

看板EAseries (歐美影集)作者 (我的SM所有羊)時間2周前 (2024/11/08 14:19), 2周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2周前最新討論串1/1
本劇比利時 VRT Max免費線上看連結,可 V出去以 Safari 翻譯字幕欣賞至2025/02/05: https://www.vrt.be/vrtmax/a-z/de-smaak-van-de-keyser/ 比利時荷語區「法蘭德斯公廣」串流平台 VRT Max偶爾會把他們經典舊劇重新上架,今冬上架的是從二戰談到戰後的 De Smaak van De Keyser (2008)直譯「凱薩家的品味」,不過主題曲名竟是反過來的 "De Keyser van De Smaak" 英語直譯 The Emperor of Taste ?我就浪漫一點譯作《皇家品味》吧!看海報上老中青三位女主顯然是「女性世家」的傳承故事、拍在比利時「琴酒之都」Hasselt 類似法國愛拍的葡萄酒鄉、既有醇酒就要有美人 <3 屬於女性主角的夢中天菜竟是全球觀眾很熟的「紅雀叔叔」Matthias Schoenaerts!本劇的他尚未走紅還在靦腆害羞的青澀年代! https://i.imgur.com/l9UIrVv.jpg
不過看他穿的竟是比利時二戰軍裝 (!)這可令人暗叫不妙呀:半世紀來在歐美影壇如過江之鯽的二戰題材,多年來早有「美國英雄」「英國堅毅」「法國佔領」「德國檢討」四大系主流敘事,那不論一二戰都堅守中立卻都最先被滅掉的 XD 比利時又該怎麼拍?對戰爭劇迷來說本劇可看二戰熱戰全面開打的「比利時戰役」(1940/05/10-28) ,深情男主就躬逢其盛參加到第一晚的「埃本-埃美爾要塞戰役」Battle of Fort Ében-Émael (1940/05/10-11)!可說美英法都還沒起床他們的二戰就已結束 XD 從此過上戰俘營生活... 只是男性的戰爭故事又和女性的酒鄉故事有何關係? https://image.tmdb.org/t/p/original/ptyVdi1KVh6dZGzfhX0yiPYFhSh.jpg
外孫女 Alexandra的酒鄉尋根 當然最直接就是「浪漫愛情」:品味出眾的酒廠小姐愛上農村小伙子、兩人在戰前 1930s花前月下勾勒夢想過著田園詩畫般生活、尤其能擄獲酒廠小姐的芳心就要「味覺交心」蒙上眼睛品味大地千百種花草!然而「德國入侵波蘭」全歐枕戈待旦動員了男孩、自此聚少離多只能樂觀互慰希望戰爭不會來,不久戰爭開打男生很快被俘女生也過著佔領區生活、但兩人仍書信傳情除了情話綿綿更有「戰地花草」傳來思念的氣味... 話說比利時二戰也就打半個多月、接下去四年多的德國佔領仍有日常生活與勞動生計,一戰已被德國蹂躪一遍 XD 二戰能懂更多眉角放軟身段得保不失嗎? 本劇倒是把比利時獨特的「佔領人生」中高壓緊張調和鼎鼐的「求存哲學」,與三代女主角的「酒鄉之心」遙相呼應,不過如何呼應還須一集集把故事看下去才會慢慢體悟。本劇故事先有「現在線」的 2007 談現代化琴酒酒廠 De Keyser Drinks 的祖孫三代女人們,她們在酒廠發展上陷入經營理念之爭,其中外表作風一派流俗的媽媽 Martine只想「合併大廠」「國際行銷」「大眾口味」以擴大市場增加利潤得保酒廠於不墜、但外表冷靜作風決絕的外婆 Helena 堅持「品味至上」smaak 才是釀酒核心精神絕不容妥協!而理解兩位長輩的重責大任就落到外孫女 Alexandra肩上。 https://i.imgur.com/LLkzHdk.jpg
外婆與情人 Alfred 氣味交心 到底冷靜決絕目光如電的外婆是如何養成這般鐵面?沒經歷過戰爭的小輩 Alexandra就要踏上「尋根之旅」遍找各地檔案館探索「戰爭秘辛」:「過去線」1939 Helena 還是如花少女時已養成極高品味,自小學習品酒開發感官已是「琴酒之都」Hasselt 的釀酒新星,未來嫁了老公有男繼承人就可接掌父親酒廠事業發揚光大!只是她儘管追求者眾卻眼光極高、跌破大家眼鏡偏就喜歡一個自釀小廠的農家小夥子,這小夥子 Alfred 雖靦腆害羞在各種舞會調情場合都有點呆萌,但他對自然土地乃至人生理想都有純粹的「本真」!這本真即使再素樸都令 Helena 一見如故心心相印。 只是 Alexandra越查這外婆戀人 Alfred 越津津有味浪漫嚮往時,回頭看看自己剛過世的外公怎不是他而是他好友George?難道以前外婆神通廣大惹得兩個男人為她團團轉?甚至可能在兩男之間還有三角戀情?那到底「二戰開打」又發生了什麼讓兩男出征一起被俘卻只一個人回來?為何外婆嫁了回來的 George 卻與他相敬如賓自此過了冷靜的一生?本故事若以少女眼光來看當然先關心「誰才是真愛」,但故事看久慢慢體驗外婆世故經歷後才漸懂大人的重量,尤其經歷過戰爭與佔領的那代人們「不可承受之重」絕非下代可感同身受!慢慢這已非關浪漫愛情而更直指人格脊骨: https://i.imgur.com/WLhXvUj.jpg
情人的好友 George 輕浮逐流 首先兩男中與 Helena 心心相印的 Alfred 別的沒有就是一個「真」,不論承平或戰時他要的不多就是簡單的愛情與理想,為了能見女友一面傳遞一點花草氣味 (!)他能身為戰俘甘冒大險偷翻鐵網只為摘一株小花!至於平日不論是比利時軍中的形式主義、還是德軍戰俘營中的臉色眉角,諸般虛偽矯飾他全嗤之以鼻、只願忍辱負重做完任務努力活下去;相對地好友 George 就笑臉迎人長袖善舞,說好聽是與人為善人見人愛、但也很容易輕諾寡信隨波逐流,這種身段不論在比軍中服務法語區長官、還是在戰俘營合作德國長官,他總能快速上爬走路有風 (!)卻都自命是服務弟兄。 看來本劇拍「佔領比利時」可不是談萬惡德軍欺負善良小比人、而是長袖善舞的小比人如何失去自我隨波逐流當個 Nazi Collaborator!結果深情男主 Alfred 擔綱浪漫戲份半季就退場 QQ 反倒是長袖善舞的好友 George 才真擔綱隨波逐流失心墮落的道德主戲!當然在「納粹佔領」下不論身為戰俘還是佔領區居民,你若堅不合作就是以卵擊石迎來一戰般的毀天滅地,史實比利時慘過一戰這回到了二戰很快就乖乖投降委曲求全了... 只是在「求全」與「通敵」之間仍然有一條 fine line,你上達德國天聽得其賞識 (!)會就此越線忘了敵我?甚至開始自我中心圖自己發展繁榮? https://i.imgur.com/3T7Sd99.jpg
二戰佔領「對德合作」有一條紅線! 世界很現實、本劇很寫實,能在亂世扶搖上爬走路有風的都是這種長袖善舞投機份子們!本劇 George 每次發揮長才給權威看見得權威賞識,一開始的初衷都自命滿懷仁善是為了照顧弟兄,在比利時法語軍官手下就是照顧那時在比弱勢的荷語區同袍、在德軍手下就是照顧仰人鼻息的比利時同袍... 只是當德軍採用史實「法蘭德斯政策」Flammenpolitik劃分種族位階要把小比「分而治之」時,他還真初次如獲恩寵般 (!)不但掌握權力漸失分寸、甚至開始自我中心為己牟利不吝犧牲其他人!當這種小人之心牽涉到「男女情愛」時,即使情同兄弟仍對 Alfred 心生嫉妒醞釀危機。 本劇過去線 E01還是戰前田園鳥語花香、E02 已應召入伍分派碉堡枕戈待旦、E03 二戰開打才第一天就摧枯拉朽成為階下囚!E04 男生戰俘生活勞苦陰鬱、女生佔領人生仰人鼻息,但 Alfred & Helena仍書信往返花草傳情無須言語只需彼此氣味、眼看德軍對荷語區還算友善 (?)不久就可釋放戰俘回家過聖誕... 只是 E05回家的竟只 George 卻無Alfred?只聽 G言詞閃爍「他意外死亡」「託我照顧妳」就理所當然要來接收兄弟的女友?甚至戰後還發明各種英雄故事聲稱 A「勇救小孩」「被德軍射殺」是戰爭英雄可追贈勳章?但與 A以真交心的 Helena 自知這一切都只是虛矯。 https://i.imgur.com/VmT0Bxc.jpg
法蘭德斯「見風轉舵」總扶搖上爬? 然而這只是長袖善舞的 George 一人信口開河?還是整個比利時在戰後面對這段過去的集體粉飾太平?本劇微觀來看是「戰火愛情劇」觀看 Alfred & George的「求真 vs 虛矯」,但巨觀看來更是「戰後時代劇」看看比利時荷語區這群「法蘭德斯人」如何攀緣富貴狐假虎威 (!)而在隨波逐流中喪失了自己脊骨... 的確整個比利時國小兵弱、遇到大國戰爭不論軍民男女都只有委屈求全,但你配合德軍佔領讓產業生活維繫運轉是「劃清界線」公事公辦?還是既得德軍青睞就來順勢「扶搖上爬」圖自己利益?甚至趁機扭轉比利時的「尊法輕荷」就來挖法語區牆角醞釀荷語區獨立? 其實德國老大哥早知這些荷語區「法蘭德斯人」小鼻小眼不安於世都在想什麼,一戰二戰都謀劃了Flammenpolitik「法蘭德斯政策」誘惑荷語菁英配合納粹求自己獨立!至於這種「分而治之」政策從誰學來又被誰學去 (!)這個談了還真傷感情... 本劇眼看 George 不論 E01-E02戰前面對法語區上司、E03-E05 戰時面對德軍佔領、甚至 E06-E08戰後對美國資本 (!)都能逢迎討好攜手合作,自命是「為我人民服務」其實已走路有風自我中心謀自己私慾,儘管外表總是光鮮亮麗站在「時代浪頭」不論如何改朝換代永遠是贏家?但真與他走過那些當下的人都知背後有多少不為人道。 https://i.imgur.com/hMxSXBt.jpg
求全不委屈,外婆 Helena 的酒鄉風骨 E07 戰後年代他們都已中年時,有位外來角色說得好:「戰時你們追隨德國人、戰後你們追隨美國人」,永遠投機取利從沒自己原則與風骨!本劇以 Helena 關心的「戰火愛情」來看當然好奇 George 究竟對死去情郎 Alfred 做出了什麼,不過還有更多男性角色經歷「戰爭創傷」卻不是被德虐待而是看見 George 這種人如何「人心不古」... 於是 Helena 與其說是「愛情故事」的美女主角、與 Matthias Schoenaerts 飾演的田園帥男浪漫對戲?不如說她更像是「道德故事」裡的一盞明燈、與墮落的 George 乃至粉飾太平的整個戰後法蘭德斯 (!)做一個絕不妥協的鮮明對比。 這對比首先體現在戰時:Helena她家大宅被德國徵用,德軍看似秋毫無犯她老爸對德也公事公辦,儘管幾位少女閨蜜眼看現在沒有比利時男卻有一堆制服德男 <3 已忍不住開始心猿意馬中?但德軍就算再飽讀詩書談吐溫雅彬彬有禮、我們就是「佔與被佔」的權力關係絕無真誠交心!當然如此堅守自我是會被德軍敬重還是令他們惱羞成怒 (?)那真需上帝保佑呀... 不過上帝若沒保佑 (!)倒也不失為一種暢然醒悟、從此不再相信任何外在權威而只全心堅守自己的「本真」!看過去線的少女 Helena 如何創傷長大,現在線的外孫女 Alexandra也知外婆如何變成如今這般鐵面冷靜。 https://i.imgur.com/xN4SwoA.jpg
戰後一代,母親 Martine養成消費縱慾 這對比還體現在戰後 1945-60s 的酒廠經營不同取向:戰前酒廠爸爸就在給 Helena 物色男友作為男性繼承人、Helena 堅持自我找了很久終於找到 Alfred、爸爸也很欣賞他的誠樸踏實與細膩求真 <3 是皆大歡喜!然而戰後只有油嘴滑舌的 George 回來爸爸也接受,看他毫無耐心細心品酒釀酒仍「沒魚蝦也好」,派他當酒廠行銷後他不知「堅持品味」「推廣佳釀」只知跟隨美國「包裝行銷」「換瓶上市」「口味大眾化」,每每令堅守本真堅持品味的 Helena 不可置信幫他擦屁股!只是觀眾也會好奇 Helena 怎麼會嫁這種人?情郎死了就嫁他兄弟不也一樣是「沒魚蝦也好」? 一直堅守本真的 Helena 過去有何創傷陰影致她如此流俗妥協?這就成了「現在線」外孫女 Alexandra尋根旅程的最大謎團,但更令人唏噓的支線故事在她流俗母親 Martine:現在線 2007 酒廠再度遭受英美為首的「貿易自由化」大舉入侵,願高價併購酒廠未來可將她們 De Keyser琴酒行銷全球!中生代母親 Martine平日苦苦經營已感不易一直嚮往大賺一筆過上好日子、怎知外婆 Helena 還在「堅持原味」絕不妥協於全球市場與大眾口味?本劇現在線總是 Martine一臉氣急敗壞還縱情酒色、Helena卻是一張鐵面老神在在做自己的品酒與研發,母女性格天差地遠是如何養成? 「過去線」進展到 E06-E08「戰後重建」「經濟起飛」才令人恍然大悟又觸目驚心:正是二戰創傷令比利時人如 George 般為忘卻痛苦而陷入集體失憶、「過去的都已成過去」我們只能一心前進未來、未來就是「馬歇爾計畫」的美式資本主義 (!)正可讓我搭順風車過美好生活!於是當老爸 George 一味忘卻過去求繁榮享樂、老媽 Helena 堅守本真絕不忘卻過去而陷鐵面封閉時,給女兒 Martine的日常相處教育養成都落到 George 的肩上... 以當代「兩性分工」來看我們都覺 H是壞媽媽 G是好爸爸、但在戰後花花世界跟 G學到的是「快速賺錢用力享樂」的消費主義隨波逐流! https://i.imgur.com/2BXRK3x.jpg
戰後二代,外孫女尋根一回傳承 smaak? 於是本劇「戰爭」與「釀酒」兩大主題的遙相呼應漸清楚起來:這個世界瞬息萬變我們土地也來了好多過客、但你是根植土地禮尚往來還是出賣土地與虎謀皮?面對二次大戰德國入侵即使我們國小兵弱只有被佔領,但佔領仍有掌握分寸的「求全」與出賣自我的「逢迎」兩條道路;面對戰後美式資本主義大舉入侵即使我們只有跟著玩自由貿易,但本土產品譬如琴酒仍有「堅持品味」與犧牲品味的「迎合市場」兩種取向;同樣地面對愛情也許主流男女急著成家生子認為「沒魚蝦也好」?Helena卻能清楚區分什麼只是行禮如儀的「策略結盟」、什麼才是打從心底的「求真交心」! 而如果你這一生只是如戰後比利時般、一味逃避不堪過去讓繁榮與酒色麻醉,你撤了人格脊骨失了品味堅持已沈浸虛假逃避真實、怎有可能品嚐鑑賞遑論悉心調製我們琴酒的「皇家品味」De Smaak van De Keyser?當然像 George 這種流俗之人就別多談了,但釀酒一生已百煉成精的 Helena 年逾八十仍有一道坎:她鐵面外表下隱藏的過去真的就是 100% 的「真」?如果人生全真頂天立地又有什麼好不為人道?是否這「非真即假」的基進二分世界觀反將她黑暗記憶塵封在最深角落?而她來日無多想交棒外孫女 Alexandra傳承 smaak,但自己都真不起來又怎期待小輩學習典範? https://i.imgur.com/XIsra4v.jpg
本劇儘管談「二戰佔領」「戰後重建」「男女愛情」「釀酒人生」無一不在批判比利時集體的「隨波逐流」,但與其像鐵面外婆 Helena 這樣基本教義「堅真」一生出淤泥不染、不如看見萬民苦難人們有限都只為苦苦求存而不免失心流俗;當然能夠脫俗求真才是一個國家土地的核心脊骨可長可久,但唯有當你能大器原諒別人虛矯背後的苦衷、才能原諒自己的不堪污點以成就「全真」。不知多少版友去過比利時?在比遊玩是一兩天或一週以上?本劇「琴酒之都」Hasselt 大概要待半月以上才會玩到吧 XD 推薦喜愛琴酒、愛玩比利時、與關心二戰不同觀點的觀眾 VRT Max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Ak_pwsEcR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17.2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731046785.A.791.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8.169.17.250 臺灣), 11/08/2024 14:35:39

11/08 16:00, 2周前 , 1F
謝謝推薦
11/08 16:00, 1F
文章代碼(AID): #1dBQs1UH (EAseries)
文章代碼(AID): #1dBQs1UH (EA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