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雷)

看板EAseries (歐美影集)作者 (盲羊)時間2天前 (2025/03/31 10:47),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21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這部劇在Netflix剛上架第一天,就聽到室友弟弟的推薦,接下來一週的時間,陸續在不 同平台上看到人討論。因為預計要看,所以大部分都快速滑過去,只留存了一篇關於《失 控的焦慮世代》的一篇短文(因為自己剛好正在讀這本書)。 《失控的焦慮世代》讀完,接著馬上看《混沌少年時》,一書一影集的內容,在我腦中互 動得極為激烈。雖然書是以美國為主(也有拿其他國家的數據,畢竟全書重點「手機為主 的童年」,並不是美國獨有的狀況),而影集是以英國為背景的故事,但看的時候會強烈 感受到影集主創對英國社會的觀察與《失控的焦慮世代》作者非常一致。 《混沌少年時》四集,核心故事沒有太過戲劇化的翻轉,但每一集看完都改變觀眾對事件 與角色的看法。核心故事即「少年刺殺了一位女同學,警方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是他所為」 ,第一集很簡單,就是呈現一個警察拘留青少年罪犯的過程。由此留下的問題是:他為什 麼要這麼做?(家庭問題?戀愛關係?在第一集我們只看到少年否認犯罪,而無法確定問 題出在哪裡) 第二集警察進到校園,在各年級請學生提供線索。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校園的狀態與警方 期望的差異極大,校園裡所有學生都在用手機並且所有學生都已經知道案件,警方追查的 方向完全錯誤,因為事件前因後果都不在現實世界,而是在手機互動的網路之中。 第三集也是公認拍得最好的一集,全部幾乎就是心理師與少年的對談。從友善家常對話開 始,很迅速地切入到一個令少年緊張的問題「爸爸和爺爺」、「陽剛」,心理師追問而少 年不願回答,在少年混亂爆怒之後, 心理師離開現場再次回來,仍追著這個問題,慢慢 看見少年自我形象與期待之間的落差、在學校處於較邊緣的狀態、社群上由密碼組成的霸 凌(及背後原因)、對親密關係的想像(13歲的孩子應該有什麼樣的兩性身體經驗)、無 法控制的情緒崩潰與憤怒,最後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道德認知異常(無法接收到他人死亡 的嚴重性)。 看完後與較早看完的室友討論少年說「那個影片中的人不是我」是說謊嗎?雖然「說謊」 是比較直覺也比較合理的一個看法,畢竟在第四集時,少年說要認罪,表示他確實知道自 己是那個影片中的人。但我看時一直有一種覺得少年犯行時處於一種類似「解離」的狀態 ,接著在讀《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談到作者在治療發展型創傷者「分裂的自我」時, 當事人會有一個保護者的角色,在遇到危險時出現成為保護者。這並不是說少年一定是人 格分裂之類的狀況,而是在極端狀況下無法產生連續性記憶(失去那段記憶)。然而在與 心理師談話的過程,少年的記憶應當時慢慢拼湊起來,只是仍是無法接受,持續否認(記 憶停留在他持刀但未對女孩做身體上的侵害)。這裡的想法,或者不一定精準,但劇組保 留的空間,我想應該也可以如此理解。 第四集發生在第三集十三個月後,聚焦於少年家人生活受到的衝擊,盡力維持日常的同時 ,必須面臨外在突發的各種壓力。結尾反回去強化第二和第三集留下的一個問題:少年的 家庭有狀況嗎?他的行為是家庭造成的嗎?劇組給出的是警世之言:少年的家庭也許有它 的狀況,但那狀況可能就是一般的狀況(爺爺與爸爸可能都是「陽剛」的典型男性,而爸 爸受過肢體暴力,卻盡力阻止自己複製暴力行為),並沒有像各種影劇或早期研究那樣「 殘暴的家庭」,反而是可以互相依靠和支持的「好家庭」。由此劇組提出的觀點顯然是「 虛擬世界正在隱性地侵入到現實中」,暴力如此不明白地發生在肉體世界,即使生活在有 一定安全度的現實中,仍可能在看不見的虛擬世界中發生影響心靈的重大事件。 雖然最後一集我感覺有點太大白話,回想全片難免會感到「片中的大人都不手機成癮,只 有青少年與孩童手機成癮」有點刻意,但整部片讓我對《失控的焦慮世代》所描繪的世界 有更為具像化的理解,因此仍是今年到目前為止Netflix最佳。 *** 這裡是我的樂園: https://tzuyang1222.blogspot.com/2025/03/adolescence.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29.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743389241.A.2E6.html

03/31 23:30, 1天前 , 1F
推心得
03/31 23:30, 1F

04/01 16:22, 21小時前 , 2F
這部對話寫得很厲害
04/01 16:22, 2F
文章代碼(AID): #1dwW8vBc (EAseries)
文章代碼(AID): #1dwW8vBc (EA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