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第七號交響曲 (雷) Russia-1 俄羅斯二戰劇 2021
本劇俄羅斯 smotrim線上看連結,從台灣就可以 Safari 翻譯字幕欣賞:
https://smotrim.ru/brand/65187
水管亦有上架全劇六小時半,可開俄語字幕翻譯成中文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EyNLfv5j8Q
今年俄羅斯「衛國戰爭八十週年」有很多二戰影劇,我逛遍歐美多國平台從未見過一齣 (!)全部都是俄羅斯限定!其中 Russia-1 串流平台 smotrim就精選了近年八齣二戰影劇,目前我看過的陸軍劇《那是我們的道路》(2025)喜氣歡快士氣高昂、空軍劇《戰機:克里米亞之戰》(2024)英雄美人豪情浪漫、海軍劇《海軍上將庫茲涅佐夫》(2025)看盡大江大海致敬無名英雄、科研劇《原子》(2025)則胼手胝足十年一劍共度國家生存危機... 今天再看的這齣 Седьмая симфония (2021) 直譯《第七號交響曲》,有聽古典就知這是「蕭七」又稱《列寧格勒交響曲》:
https://image.tmdb.org/t/p/original/sFcZIPFko3ATiUJg6ihJXdzwji6.jpg

蕭士塔高維奇 Dmitri Shostakovich自己就是列寧格勒人,在共產初期學習音樂也在戰前成為蘇聯頭牌作曲家,雖然他對共產是忠誠還是懷疑總有不同陣營後世史家做不同解讀,但他在史達林「社會寫實主義」藝術綱領下的創作掙扎總為人津津樂道卻又神秘難解... 他於 1942/12/27 創作完成的《第七號交響曲》官方說法一開始是「獻給列寧」、但開寫沒多久陷入二戰就改「獻給列寧格勒」,儘管明顯應景「列寧格勒圍城戰」獻給飢寒交迫死傷慘重仍胼手胝足堅毅共度的全城軍民們、但不少音樂史家認為其實針對「史達林清洗」感嘆列寧格勒早在戰前就已被玩殘...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49665674.jpg

總之「一個蕭七多種解讀」我們就聽聽,當代俄劇致敬抗戰祖輩也沒在護航共產,本劇也不多拍老蕭創作理念與其人其事、只在劇末找個演員客串兩秒打開收音機、真縱貫八集的還是「列寧格勒首演」的史實指揮 Karl Ilyich Eliasberg與「列寧格勒廣播樂團」一眾虛構團員們:自1941/06/22「巴巴羅薩行動」打響「蘇德戰爭」以來、1941/09/09「列寧格勒圍城戰」開始了三年抗戰、才在 1941 年第一個冬天就已陷「人道危機」!1941/12/27「第七號交響曲」在 Samara 創作完成、1942/03/05 Samara 首演後 3/29 莫斯科首演、何時能有「列寧格勒首演」振奮人心?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50201776.jpg

於是本劇竟在這圍城末日來拍一部「組團劇」,倒不像當代美式 YA 一個車庫幾個魯蛇來組團追妹,卻如蝙蝠俠組「正義聯盟」般走訪各路落寞英雄傾聽其甘苦、要在絕望世道相互扶持給予彼此一個新機會,你我只要放下歧見攜手站起挺身而出、真能打破陰霾創造希望為這世界做出點不同!話說各種「二戰絕望」題材我們在英法影劇也看得多了,不是「法蘭西小鎮」德軍佔領下的慘綠年少、就是「不列顛空戰」躲防空洞 keep calm and carry on...但這一切西線苦難拿來對比「列寧格勒圍城」根本天堂比地獄!這裡軍民一死就四百萬人,也許西方不理但老俄絕不忘。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50201742.jpg

故事開始:1941年第一個圍城冬天,猶記這年春夏之交還歌舞昇平遊人如織、主角這群古典音樂家更以樂會友派對調情過幸福人生、即使比起英美德法不算富裕但已羨煞全球所有後進國家們... 怎知戰爭開打短短半年已愁雲慘霧、城市慘遭圍殲希特勒也擺明不留活口、黨還管制後撤人數 QQ 堅持絕大多數軍民與城共存亡!走不了的只能拿著糧票領取配給卻日漸消瘦、過沒多久城市大宅傾頹荒廢處處凍死骨,有人即使拼搶船票送妻小出城 (!)仍被德軍攔截轟炸落得屍骨無存... 這種時候「列寧格勒廣播交響樂團」一場團練才 15 人 (!)要怎演老貝《第九號交響曲》?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49665702.jpg

本劇 E01還真不怕羞就用寥寥數人排練《貝九》極盡窘迫與尷尬!但史實年方 37 在本劇卻已是老者 XD 的指揮大師 Karl Ilych 仍氣定神閒按表操課就讓音樂演下去... 然而很快我們就知他的「氣定神閒」與其說是「從容不迫」不如說是「忍辱負重」:戰爭開打許多男性團員都上前線了、女性團員則響應國家上了各種生產崗位,畢竟其他戰時工作都比樂團重要有更多糧票、沒辦法誰叫圍城斷糧每個社區都開始有人餓死,哪天這個提琴手那個調音師沒來上班還要派人詢問是否要收屍、仍留下的則百無聊賴喪失希望漸憤世嫉俗、甚至各為己利小鼻小眼勾心鬥角了起來...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49665656.jpg

其中最糟的是有個年輕小提琴家 Natasha才剛畢業正血氣方剛,本來正是揮灑自我的年代卻遇上圍城壓抑,滿心孤寂憤懣竟化作不倫暗戀 (!)來勢洶洶想把指揮 Karl Ilych 給據為己有!指揮太座 Nadia 本為 Natasha 的大學老師兼樂團學姊、聽這小妮子狂言奪愛只是啞然失笑、誰知小妮子 Natasha把心一橫密告政委同志 (!)把 Nadia搞到入獄調查!如此逆愛挑釁強如 Karl Ilych 也不禁怒火攻心,只是能開革小妮子無法保出老婆真令他憂心忡忡愈形容枯槁... 當個獨居老人好不容易撐完慘白聖誕得保不失,竟有「蕭士塔高維奇」遠方來信如天降大禮: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49665706.jpg

老蕭獻給列寧格勒全城軍民的《第七號交響曲》終於完成出版!熱騰騰的樂譜縱憑空比劃那音符也躍然紙上,整個驚愕毀滅沉潛隱忍破浪而出根本就是我們圍城的寫照!然而老蕭編制要 80 人我們卻只剩十分之一?有何能耐完成「列寧格勒首演」向國人也向納粹證明我蘇聯韌性?本來黨對這無用樂團多所限制又諸般鄙視、看他們好多人有德國淵源更難免仇視,如今有了「列寧格勒首演」這愛國任務瞬間大翻身!怎奈黨派來幫 Karl Ilych 重組 80 人大團的政委同志 Seregin竟冤家路窄:一個月前接到舉報把妻子 Nadya抓走的那位政委就是他!如今怎還有臉來合作?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49665654.jpg

同在蘇聯「一個屋簷下」要攜手合作,就需「放下成見」認識彼此傾聽故事以建立信任,經過這場磨合洗禮方能領略老蕭《第七號交響曲》那圍城軍民胼手胝足的意義與實踐:(1) 首先 Karl Ilych 需要板起臉孔挺直腰桿與惡人合作,交付「前團員名單」給 Seregin去各地前線以「特別命令」帶回,這才發現「失落的團員」已在末日情境隨人顧命過著非人的生活!(2) 非人生活若是「貧困潦倒」或「家破人亡」那還是小事,只需藉著樂團特權召回他們未來還有「糧票加給」可解其困厄;(3) 但許多團員還家有老小面黃肌瘦,一張糧票多人吃補如此投機該如何面對?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50201733.jpg

(4) 有些團員餓死病死凍死戰死留下了遺孤,本已自顧不暇的其他團員能否分享資源齊心救援?「同事孩子就是我的孩子」這在平時很容易,但現在戰時會是大家的集體負擔抑或是集體救贖?(5) 有些團員宛如「搶救雷恩大兵」般被從前線拉回了後方,眼看前線同袍混著羨慕嫉妒目送他離去,難道後方樂團優於前線弟兄?(6) 有人音樂專才聽聲辨器能幹掉敵機,難道戰場貢獻不如首演大業?(7) 有人無法安於後方忍辱拼著上前線、有人無法忍受前線絕望拼著當逃兵,到底亂世人人自處能有何歸宿?國家只能用法律道德批為「擅離職守」卻無能體察傾聽激勵其自覺?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50201739.jpg

本劇就看指揮 Karl Ilych 一臉忍辱負重枕戈待旦研讀樂譜整頓樂團、政委 Seregin則每集到處找人要人見證各前線崗位,還有幾個樂團配角七手八腳苦中作樂過著小生活、人窮志短偷雞摸狗只顧享受末日小確幸,但若偶能群策群力救援一回成功做點事、那「音樂之愛」與「藝術喜悅」的人生初衷都仍蠢蠢欲動中!也許 E01-03 各種團員百態仍以胼手胝足的正向描繪作為劇情主軸給觀眾在寒冬中暖心、但 E04-06 漸漸顯露團員小鼻小眼的劣根性與末日下的道德崩潰危機、作為全團道德燈塔的 Karl Ilych 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但又能怎麼面對?難道堅守道德潔癖全驅之別院?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50201749.jpg

尤其一臉鷹犬樣的「政委同志」Seregin 更宛如一切禮壞樂崩的墮落集大成:Seregin 第一次與 Karl Ilych 交手就是「以黨之名」不分青紅皂白抓走他愛妻!甚至未來多次照面都是一臉虎視眈眈「你們怎麼這麼多德文名字」「怎麼這麼多德語音樂德語文學」來勢洶洶要思想檢查!甚至他平日沒碰樂團時擔任「社區保防」守望相助搜捕間諜兼抓宵小時、每遇有人撒謊隱瞞被他抓包 (!)就是一頓拳腳打到快鬧出人命!然而如果觀眾從 E01第一場戲就注意到他,就會理解他如此「嫉惡如仇」背後有何憤世嫉俗的深層創傷... 戰時人人都慘遭剝奪面對失去,滿腔悲憤會怎麼發洩?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50201772.jpg

也許「嫉惡如仇」卻上不了前線打不了德軍時,身在後方就只能「虎視眈眈」遍找罪惡區分你我陷入對立。對 Karl Ilych 來說,是我們古典樂團忍辱負重奉命留守貢獻國家提振士氣,結果竟有「政委同志」小鼻小眼扯我們後腿,為何「我們」努力貢獻國家卻有「他們」在搞思想檢查?然而對基層出身不識古典的 Seregin來說,過去承平就是我們勞工養你們風花雪月卻不事生產、如今戰時好多人要上前線你們卻有後方特權、甚至我們常民兢兢業業保密防諜 (!)你們卻與萬惡德國淵源深厚還互通款曲?當「我們 vs 他們」上綱到國家民族,承平時代「四海一家」已昨日黃花。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50201737.jpg

說到最後老蕭新作《第七號交響曲》的核心精神是什麼?本劇老蕭也只寄來總譜但他本人不在場,一切就由 Karl Ilych 上班研讀樂譜準備排練下班回家看盡亂世百態:也許要先看見眾家團圓各有多少困苦卑微已隨人顧命、進而體察其情體諒其罪方能陪伴扶持激勵再起、有此體悟再回頭面對心理大敵 Seregin方能恍然大悟「我們 vs 他們」這心理窠臼:戰爭困厄讓人人退守一隅自掃門前雪、困苦受難沒有出口於是遍找假想敵、總覺我的困厄不是由對方所致就是被對方忽視?然而一首讚頌圍城人們的樂曲,當然訴求「四海一家」的美善初衷,尤其戰時絕望瀕臨崩潰更須謹記!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backstage/2411823/w1500_49665670.jpg

記得蕭士塔高維奇《第七號交響曲》「列寧格勒」與《第八號交響曲》「史達林格勒」我們台灣 NSO近年都曾演出過,我也聽過呂紹嘉老師兩次解析雖然現在大多忘光光 XD 但只要記得那「開戰驚愕、圍城絕望、黑暗光明、破浪而出」的希望意象,重聽一次全曲後再搭配本劇比較欣賞就知其遙相呼應,不論戰時多少百鬼橫行人心不古、都無法壓抑光明美善的人性勝利。本劇作為「二戰抗戰劇」比起英國愛拍的「倫敦空襲」那屍橫遍野悲慘絕望百倍也不止,應算今年 smotrim「衛國戰爭八十週年」精選影劇中最灰慘黯淡但也最有超越昇華,推薦關心二戰東線的觀眾有緣瞧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LoOFBnJzs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84.1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747586125.A.541.html
EAser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