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美國是避难所 有責任保护人们

看板EpochTimes (大紀元時報)作者時間20年前 (2005/06/18 04: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李鼎:美國是避难所 有責任保护人们 大 記 元 > 大 記 元評論區 > 專欄作家 李鼎:美國是避难所 有責任保护人们 【大 記 元6月17日訊】最近,大 記 元記者王魯魯就陳用林從中共駐澳洲悉尼中領館出走事件采訪了美國科羅拉多州眾議員湯姆.坦奎多(Thomas Tancredo)。記者問到,如果事件發生在美國,如果華盛頓的中國使館官員向美國政府要求政治蔽護,美國政府會如何回應的時候,坦奎多議員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非常希望我能馬上回答說:絕對沒問題,美國會接受他,保護他,照顧他的家人,确保他的安全。因為這是美國的立國精神、意義所在。這里是人們的避難所,我們有保護人們的責任和義務。” 坦奎多議員指出:“我們可以看出當中國成為一個經濟大國、步入世界的時候,中國對世界所造成的變化和影響。這些變化主要是由經濟貿易往來引起的,對美國而言 即是最惠國待遇(PNTR)等等。這些貿易造成了一個形勢,就是把中國變成了經濟上的龐然大物。它在經濟方面有了比以往更多的能量。 如果中國僅僅在軍事上 對美國和西方构成威脅的話,我們可以有非常強硬的立場。面對陳用林事件,澳大利亞政府會眼睛也不眨的同意陳用林的請求。但現在的情況是經濟上的,我們都希 望与中國有經濟貿易往來,我們,還有澳大利亞就在這件事情上就有所擔心和顧忌。這就是目前世界面臨的現實問題。而恰恰由于我們的幫助,如給予中國永久的最惠國待遇等等,造成了這樣的讓人哭笑不得的局面。” 坦奎多議員說,“我希望我能夠這樣回答,我也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這樣做,我真的很希望。但是我現在卻無法馬上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坦奎多議員說出了美國人的自豪,雖然歷史上還沒發生過中共官員在華府出走的案件,如果真的曾發生的話,“絕對沒問題,美國會接受他,保護他,照顧他的家人,确保他的安全。因為這是美國的立國精神、意義所在。這里是人們的避難所,我們有保護人們的責任和義務。” 然而,在今天的中美關系來看,由于上千家美國的大公司,大財團在与這個被《圣經啟示錄》稱為“大淫婦”的北京做生意時,牽動著許多美國人的個人利益的時候,正如坦奎多議員所擔心的,“我希望我能夠這樣回答,我也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這樣做,我真的很希望。但是我現在卻無法馬上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這是很值得每一個美國人深思和擔懮的問題。美國的立國精神到底是什麼?沒有了立國精神那還是神所要的美國嗎?神還會保佑美國嗎?因為愿“神保佑美國(May God Bless America)”已經成為美國人民的座佑銘了。 大家都還記得,在后里根時代即老布希總統當政時,在發生北京天安門64大屠殺之后,方勵之夫婦進入美國駐中國的大使館避難,中共當局隨即譴責美國庇護方勵之,并指控方在“六四”學運期間是“幕后黑手”,又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予以通緝,并派兵包圍了使館區。后經美國方面斡旋,最后方勵之夫婦被困美使館386天后,終獲批准离開中國。老布希總統的勇气至今讓人民贊賞。 當然,如果這事發生在今天的華盛頓,一位中共使館的官員向移民局提出政治避護,他(她)和他(她)的家人是否會受到美國的保護呢?陳用林發生在澳大利亞的事是否會在美重演?就連我們的國會議員“現在卻無法馬上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可能只有牽動到更高層才能有肯定的答案。 然而,同樣的問題,美國的法 輪 功之友的執行長官阿蘭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說:“如果中共使館的官員找到我的話,避護肯定是成功的,我們的律師會負責提供一切幫助。如果總統不同意的話,馬上會受到人們的彈劾,民主党一邊馬上就會起來反對。” 阿蘭的回答可能代表了許多善良純真的美國人民的意見。 但愿陳用林發生在澳大利亞的事不會在美國重演。否則美國如何能在世界上代表正義的一方? 据了解,美國移民局給与在美的法 輪 功修煉者避護,這是美國政府對法 輪 功修煉者人權和信仰自由的支持。因為同樣的修煉者在中國是受到中共嚴重的迫害,許多人還被迫害致死,在中共停止對法 輪 功的迫害之前,他們如果被遣送回中國的話是極不人道的。 我們相信,中共使館的官員一旦向美移民局提出政治避護的話,一定會得到美國的保護,因為他們如果被送回中國的話就會像法 輪 功學員一樣被中共迫害,甚至被迫害致死。 美國是人們的避難所,政府有保護人們的責任和義務。國際警察的美名非他莫屬。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6/17/2005 12:50:14 PM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5/6/17/n957549.htm
文章代碼(AID): #12ioto00 (EpochTimes)
文章代碼(AID): #12ioto00 (Epoch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