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授以停招研究生抗議招生制度

看板EpochTimes (大紀元時報)作者時間20年前 (2005/06/29 14:2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著名教授以停招研究生抗議招生制度 大 記 元 > 新聞 > 大陸新聞 著名教授以停招研究生抗議招生制度 【大 記 元6月28日訊】(大 記 元記者文華綜合報道)6月24日北大著名法學教授賀衛方公開發表聲明,質疑現行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把真正有潜力可堪造就的人才擋在了考試高墻之外,聲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此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丹青也出於對招生體制的不滿,提出辭職。 據北京晨報報導,賀衛方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中外法學》主編、北京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是我國法理學、法制史以及比較法學等領域的著名學者。24日他在學術批評網上發布了《關於本人暫停招收碩士生的聲明——致北大法學院暨校研究生院負責同志的公開信》。信中他對北大入學考試淡化專業傾向,復試考生不懂專業常識的現象表示了强烈不滿。 他說:“現行法學研究生入學考試設計存在著相當嚴重的缺陷,考兩張綜合卷涵蓋多達十門課程,這種打著對考生全面考查旗號的做法實際上產生的後果却是削弱了考試應有的專業偏向。尤其是法律史和法理學專業,這樣的考法足以讓那些愛好理論和歷史、並且對此已經有大量閱讀(因而很可能'偏科')的考生被卡在門外。”而通過初試的考生又不夠專。今年參加法律史研究生復試的考生,連法律史的基本知識都難以回答,最終四個名額却只有一個過關。賀教授稱,“這樣的考試對於學生而言也是很不公平的。 ” 為此賀教授决定:“自2006年起,不再招收法律史專業研究生”。 同時,賀教授也對保送制度提出了質疑,“保送生有兩種,一種是因為學習成績優异而保送”,這種“保送生過分偏向於應試型”,學問未必做得好。“還有一種保送生是學生幹部、特長生”,賀教授認為,這是更不合理的保送。“這樣出身的人很少有人能成為好的學者。” 與之相關的是今年3月下旬,國內眾多媒體報道了清華大學著名美術家陳丹青教授對現行招生制度的憤慨。博士導師陳丹青連續四年無法招收到一名滿意的學生,在眾多投考他的學生中,有許多藝術氣質、修養和專業成績都很不錯的學生,但他們因為政治和英語成績不及格而落選,有的因為只差一分而與心愛的專業無緣,為此陳丹青十分憤慨,為何僅因政治,英語幾分之差,就讓很有專業天分的人飲恨終生呢? 陳丹青感到不合理和荒謬的還有那些充斥了“量化”、“管理”、“科學”、“科研”等等詞彙的表格,不知它們和人文藝術的規律與本質有什麼關係。正如他所深切感受到的,這些年我們的教學和科研中充滿了虛假的“科學管理”精神和虛假的繁榮,好像什麼事情一經量化就變成了科學,或者就有了科學性。 陳丹青說,現在人文藝術教育表面看似繁榮,什麼擴招、創收、增加學科、重視論文等,但實則是退步,學生“有知識沒文化”、“有技能沒常識”、“有專業沒思想”。他認為,現行的教育體制,很多是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並沒能真正培養出受教育者的基本科學素養。 關於辭職一事,陳丹青表示,他會將手裏的工作處理完,把現有的研究生帶完後再離開。據說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鐵林曾以讓賢院長的職位要請陳丹青加盟,陳却表示:“我離開的是這個體制,而不只是離開學校。”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友漁對此評論說,很多知識分子,其中包括擔任學院院長、系主任職務的學者,他們談到導致陳丹青“憤怒”的種種類似弊端,無不表示深惡痛絕,對問題的分析也可以說是鞭辟入裏。但在慷慨激昂之後,他們中間似乎很少有人采取行動。相反,大多數人實際上還是照樣做一切自己表示不屑的事。徐友漁呼籲說,我們也許不可能像陳丹青那麼鮮明地公開批評,但難道不可以多少為改變不合理的東西盡力?至少不要一面批評,一面却又支持和鞏固,以致於使人真的認為,不合理的東西是根本不可動搖的。 ( http://www.dajiyuan.com)6/28/2005 5:07:21 AM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5/6/28/n967660.htm
文章代碼(AID): #12mZvp00 (EpochTimes)
文章代碼(AID): #12mZvp00 (Epoch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