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天災人禍 1/3長城不復存在

看板EpochTimes (大紀元時報)作者時間20年前 (2005/07/06 08: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飽受天災人禍 1/3長城不復存在 大 記 元 > 新聞 > 大陸新聞 長期日曬雨淋、自然風化,再加上人為破壞,是長城的直接殺手。為了商機,小販將商店蓋在長城牆基上。(AFP/Getty Images)飽受天災人禍 1/3長城不復存在 【大 記 元7月5日訊】據中國長城研究會調查,目前長城的基本情況是:1/3基本完好,1/3殘破不全,1/3不復存在。長期日曬雨淋、自然風化,再加上人為破壞,是長城的直接殺手。目光短淺的企業為了利益建工業園、私挖濫采;還有旅遊業的毀滅性的盲目開發;人民無知的利用長城墻體做豬圈、羊圈,這一切行為正一點一點的將長城蠶食殆盡。 據央視經濟半小時7月5日報導,從戰國時期開始,歷代王朝幾乎都在寧夏築過長城,這裡因此有長城博物館之稱。長城在寧夏有1500多公里長,但是古老的長城居然被當地農民開挖成了豬圈、羊圈和廁所,陣陣熏人的惡臭從不斷的散發出。更令人痛心的是,利用長城墻體做豬圈、羊圈,在當地並非個別現象。在短短30米的範圍內,就被發現4處這樣的情況。 文物專家說,在寧夏這段用黃土夯築的長城和北京八達嶺的長城具有同樣的價值,他們都是明朝修建的建築奇跡,和八達嶺用磚石修建的長城相比,寧夏的土長城更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別看這些土長城看上去不起眼,但它們同樣是我們的國寶。 寧夏境內的長城始建於戰國,明朝達到了鼎盛,它代表了當時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寧夏的土長城穿沙漠,過草原,橫亙在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個歷史上最大的文物,為人們帶來了大量的歷史信息。 文物專家說,黃土夯築的長城是萬里長城中最脆弱的一段,400多年的雨水沖刷使得它更像是一位老人進入了暮年,但我們卻承擔不起失去他的後果,因為一旦失去這些黃土夯築的城墻,中國的萬里長城將損失一半。專家說:「這樣的損失是我們民族的一大悲哀。 鹽池縣博物館張館長說,在鹽池有兩道並行的長城,天災,再加上人為破壞,這道長城有些地段現在已經基本上從地表上消失了,而建築質量比較好的頭道邊長城,不少地方也變成了眼前這個模樣,其實,在寧夏面臨危險的不僅僅是鹽池的長城,青銅峽長城、中衛長城也頻頻告急。 在中衛的下河沿村,由於長城附近住滿了居民,長城的墻體上佈滿了六七十年代開挖的大大小小幾十個窯洞,然而和鹽池不同的是,在這裡的一家企業直接把房子蓋到了長城的墻基上。 事實上,在長城上建房,把長城當家,在當地還有很多這樣的現象,就在離這家企業不遠處,有兩位老人已經把自己的家建在了長城上,把長城上的窯洞當成了自家的豬圈。 成大林是中國文物學會長城研究會的會長,30年來他幾乎踏遍了萬里長城的每一寸角落,他說,長城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威脅,從老百姓挖窯洞到企業私挖濫采,再到水泥製造的假冒長城,長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著。 淄博博山縣原山森林公園的一段古長城,原本可以供人欣賞和追憶文物,如今它卻被當地用石塊和水泥修成了現代建築。 山東章丘縣七星台旅遊度假區,抑制不住發展旅遊的衝動,他們將這裡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破壞後,直接用水泥和水泥預制板在遺址上重修了長城,同時還給這些空心的假長城安上了金屬的門框和玻璃,用來做小賣部和客房。 在河北,遷安鎮未經文物部門批准將一段2000米的長城承包給了個體戶,這個個體戶花費了百萬資金,以及20多個村民三四個月的時間,把這段長城改造成了白花花的怪建築,目前這段怪建築已經多處垮塌。 在山西,娘子關的城樓不僅被整改了,同時這裡的城墻也用磚修成了現代建築。 在寧夏靈武縣小龍頭長城風景區,為了發展旅遊,原本用黃土夯築的長城,卻被包裹上一層空心磚壘的墻,盡失原貌。@ ( http://www.dajiyuan.com)7/5/2005 4:03:47 PM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5/7/5/n975786.htm
文章代碼(AID): #12ooFY00 (EpochTimes)
文章代碼(AID): #12ooFY00 (Epoch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