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網絡霸凌更傷學童

看板EpochTimes (大紀元時報)作者 (永邦)時間15年前 (2010/09/26 20:1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紀元0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尤妮絲甘迺迪雪佛(Eunice Kennedy Shriver)國家兒童及人類健康發展機構」針對7,313名六到十年級學生所做的一 項調查研究顯示,網絡霸凌對受害學童造成的傷害,更甚於過去面對面或侷限在校園範圍 內的傳統欺凌行為。 據科學新聞網站physorg.com近日報導,本項研究的主持人王晶(Jing Wang,音譯)表示, 網絡霸凌行為研究是一項新興的研究領域。參與研究的人員發現這樣的霸凌行為已出現在 美國的中小學校,且容易使受害者得到更嚴重的憂鬱症。 報導中說,網絡霸凌行為通常是指透過網絡或手機傳遞的欺凌行為。隨著網絡與手機的普 及與便利,有關惡意嘲弄、合成照片等內容可透過網絡如臉書(Facebook)等社交網站及手 機傳遍世界各個角落,人人都可能獲得信息,如此受害者在無法掌握「觀眾」人數的情況 下,將更為沮喪及無助孤立。 根據2005年「學齡兒童行為健康」調查顯示,5成以上的學童在調查時間點的前數個月內 ,至少有一次曾欺凌他人或者曾遭人謾罵等言語欺凌的經歷。此外, 5成以上的學童曾捲 入關係欺凌,即被同儕排擠,2成的學童曾參與或經歷肢體欺凌,約14%學童涉入網絡欺 凌。 研究顯示,男孩和女孩一樣脆弱,而尚待釐清的是,沮喪的孩童與易受欺凌程度二者間的 因果關係,亦即沮喪孩童的自尊心低才較容易招致欺凌,或者是因為被欺凌才變得自尊心 低以及沮喪。 為了防範網絡霸凌,研究人員建議應在「小學及中學教育再授權法案」架構下,納入學童 網絡安全的議題。美國密蘇里州已規定各學區應在現行反欺凌政策中納入有關網絡霸凌及 電子通訊的規定,其他州也有類似的規定。 此外,從全球致力消除網絡霸凌的努力中,可以發現教育是改變社會文化是對抗網絡霸凌 的重要課程。 王晶表示,通常孩童並不清楚其所遭遇的是否為網絡霸凌。也有學者表示,孩子們不太願 意揭露此等惡行,因為在人們固有的觀念裡,報告欺凌行為是一種「打小報告」以及設陷 於他人的舉動,導致最後不是施暴者遭到懲罰,而是報告者成為使他人受害的麻煩製造者 。 另一方面,孩子們也不太願意告訴父母,因為他們擔心會因此失去使用電腦與手機的權利 。因此,專家建議家長應主動留意子女的手機與電腦,但這對父母而言,又是另一項艱難 的課題。 美東時間: 2010-09-26 03:44:29 AM 【萬年曆】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9/26/n3036370.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4.155
文章代碼(AID): #1CdpZ8zi (EpochTimes)
文章代碼(AID): #1CdpZ8zi (Epoch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