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迷失的一代」逃離歐洲

看板EpochTimes (大紀元時報)作者 (thriving)時間13年前 (2012/02/11 15: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紀元2012年02月10日訊】 歐洲統計局1月31公佈的數據,歐盟27國青年人的平均失業率高達23%,這些人被媒體 稱為「迷失的一代」。一些人選擇了繼續深造,推遲就業計劃;而那些有創業精神的年輕 人則選擇離開自己的國家,到他國尋找工作機會。 南美洲、非洲、大洋洲成「新寵」 據《廣州日報》報導,歐盟委員會匈牙利籍委員安多爾早在2011年12月就指出,15到 20歲的年輕人中,20%沒有工作,他們有可能成為「迷失的一代」。許多青年到美國、加 拿大、巴西、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國就業。據歐盟委員會一位發言人透露,葡萄牙和愛爾 蘭的人才流失情況最嚴重,許多人選擇了非洲國家,因為那裏使用他們的母語。 由於巴西是2014年足球世界盃和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東道主,多座城市正興 建體育場、機場和飯店。因此,許多外國建築師都選擇去那裏工作。巴西勞工部去年1月至 11月發放工作簽證5萬多份,比前年同期多三成。新移民潮中大部份人來自深陷債務危機的 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在2011年,巴西的西班牙移民激增45%。 愛爾蘭也出現了人員外流的現象。他們移民的對象主要是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這是因 為在歐洲框架下,這兩個國家的簽證比較容易獲得。2011年愛爾蘭移民人數為4萬人,其中 許多是婦女。 繼續深造或實習 在歐洲,有些擁有漂亮履歷和高學歷的優秀畢業生,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來自羅馬尼亞的女孩安娜有著讓人羨慕的履歷:一流大學碩士學位,數年國際交流經驗, 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流利。但她發現,要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來支付日常生活費用是一項 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無奈,安娜只能選擇繼續深造。 還有很多人則選擇進入企業實習,儘管多數情況沒有報酬,但也可以讓履歷豐富一點 ,好過在家浪費青春。「有活幹就高興,即便需要我們倒貼錢。」卡米耶說。這名24歲的 法國小伙曾在麵包房和農貿市場打過工,如今在德國找到一份平面設計的自由職業。 柏林三成學生 願做「性工作」 去年8月的英國騷亂中,鬧事者中多數是青年人甚至是未成年人。有分析家認為,「8 月之亂」反映出迷途青年成為影響歐洲穩定的「定時炸彈」。 另一方面,青年的道德水平不斷向下,也是不爭事實。歐盟不久前公佈一份報告稱, 全歐洲有大約400萬人吸食毒品,其中大部份是青年人。另一份歐洲的調查顯示,柏林有約 33%大學生表示願意考慮通過性工作賺取學費,巴黎和基輔的相關比例也高達29.2%和18.5 %,這些性工作包括賣淫、色情舞蹈、互聯網祼體展示等。 也有分析認為,青年失業率高企可能滋生排外主義、社會分裂、犯罪率、自殺率增長 等一系列社會矛盾。 「迷失的一代」 上世紀20年代,美國作家格特魯德‧施泰因首次提出「迷失的一代」這一說法,當時 指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年輕人。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留下戰爭創傷,厭惡戰爭, 在戰爭結束後找不到出路。 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衰退期間,日本年輕人普遍就業難,也被稱作「迷失的一代」 。他們中不少人因為受挫太多整天躲在家裏,沉迷電子遊戲和互聯網或借酒消愁。 (責任編輯:岳青) 資料來源:http://0rz.tw/Cwn7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5.57.250
文章代碼(AID): #1FDXgk7L (EpochTimes)
文章代碼(AID): #1FDXgk7L (Epoch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