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樂評]巴奈與她的朋友,不曾停止
文/破報 鄭尹真
「記得在藍色的海裡,我是不吭聲說話的孩子,嘩啦啦拉,嘩啦啦拉……」
六月夏至,天晚了,以「減碳」為題的音樂會在大安森林公園進行。星星之下的燈火熄去
,舞台邊緣人們擺上成列的燭燈微微照耀。黑暗裡唯一有顏色的是聲音。那個豐饒的顏色
讓你猛地回頭,是歌手巴奈一身黑衣進場,她閉著眼睛正在跳舞,身體高低起伏,口中吟
唱;後方小丘上有人遙聲高和,轉頭望去只能隱約辨出高大的白色身影矗立人群,像座山
。「是那布,」前排的爸爸對他孩子說,語氣裡有著遇見老朋友的高興。巴奈隻身抱把吉
他,坐定舞台中央,讓台下一起合唱新專輯的〈海歸〉,觀眾開心喊成了夏夜此起彼落的
青蛙:「呱呱呱呱嘩嘩嘩嘩……」。你還不懂為什麼聽她這麼簡單的字句哼唱也讓人眼眶
發燙。她又唱出高高飛起的歌句,似期待又彷彿問話,身旁人們試圖以歌聲應答,但後方
那座山已經傳來回覆,篤定曠遠,凌駕聲河之上,她和他自由強壯穿越了整座人造森林,
直入雲霄。
這是巴奈和她男人那布。伊斯坦達霍松安那布。巴奈獨唱時那布沒有露面,但她要大家合
唱時就聽見他,在遠遠的後方。剛好新專輯《停在那片藍》發行第一天趕上夏至減碳音樂
會,他們一早從台東過來,拿到專輯,裝上滿滿一箱紙殼CD自己跑路鋪貨。音樂會謝幕五
分鐘後,那布已在後台再次拉上裝滿的行李箱,巴奈正幫朋友簽名在她新專輯上,直接就
問:「你要用買的還是送的?」那布一旁補充,要盜版的話記得跟他討論怎麼分紅。雙方
大笑。
八年了,從第一張《泥娃娃》到今天,終於讓巴奈迷等到這張《停在那片藍》,結果音樂
出乎意料地「很不巴奈」——不像你從《泥娃娃》出發所想像下一步會聽見的巴奈,不是
那個曾經被形容成「低沈、苦澀、滿是壓抑與創傷」的聲音,反而一派溫暖,輕鬆自然。
專輯裡的歌,全部來自2006年首屆都蘭山音樂創作營成果。二十五位學員和巴奈整夏天在
都蘭,學創作音樂,從零到一;好些學員原本連樂器也不會,巴奈一路從旁「助產」,結
業發表時大家的作品太有趣,就把它們唱成專輯了。
起念頭、錄音、發行、宣傳,通通自己動手。還有許多朋友挽起袖子來幫忙;幫忙一起玩
。像錄音時隨興之至,設備樸素,由旅居東部的雷鬼好手Patrick主事,樂團朋友有到台
東的就一起伴奏,吉他、鍵盤、口風琴、幾百塊錢的卡西歐小電子琴都上,往往也有壁虎
、蟋蟀擔任特別和聲嘉賓。因為寫歌的大夥兒生活在台東,日日與都蘭灣的海天山色相伴
,星星、月亮、椰子樹、大海自然跑進歌裡頭,開闊的不得了。
以前有唱片公司帶著闖,現在一切自營,雖然唱歌開心,但自己跑宣傳發行難道不怕麻煩
?巴奈笑笑,反正走到了這個地步,做得來就做,做不來也不勉強,不打算特別用力。就
像你再問她這八年生活在忙些什麼,其實也就是「好好生活、好好吃、好好睡,還有好好
養小孩」等等那些更「人跟人之間」的事。很多人察覺巴奈的現場聲音感受和以前不太一
樣了,她也同意自己的狀態確實有所不同。從前是豔陽天也覺得灰暗,寂寞比世界大,直
到《泥娃娃》把三十年來存放在個體內的痛苦一次宣洩,「很不人道」,她說,但很爽。
那之後慢慢找到更多出口,人變得比較柔軟,感官也有調整,雖然她承認手邊未發表的許
多創作依然很沈重,不滿照樣很多,依舊探討個人存在的痛苦感受;不過,豔陽天現在是
豔陽天了。
改變的原因,可能是快要四十歲,讓她腦中思考的事情不只是存在;也可能搬回起點
定居,台東山水發揮影響,讓心情踏實自在;更有可能當了母親讓人變得有耐心,能夠在
小小孩無法溝通的情況下繼續尋找更好的方式,把事情完成,於是現在跟人相處更輕鬆,
也有更多可能性在內裡發生。
巴奈著意提起《停在那片藍》的後期處理王繼三一句「為什麼不可以?」打通她許多關卡
;從前她常問,為什麼人要變,為什麼誰會負心,為什麼被這等對待,為什麼工作約得那
樣簽等等,連自己都不知道何時學會這些標準,在那上頭不斷用力。王繼三只是反問,卻
讓她一點一點鬆動了固著的疆界,不再絕對黑白分明,而能隨順無礙。「希望可以快樂活
下來,」語畢與生俱來的敏銳思緒又電光石火一閃而過,她脫口,「也不是快樂中就沒有
痛苦啦。」
這次錄音,所有母帶通通交給王繼三在台北後製處理。王繼三和巴奈是老朋友,也是《泥
娃娃》貝斯手,巴三一大樂隊成員。他說,這張專輯因為由別人寫歌,題目不同,自然沒
有以前的巴奈。以前巴奈咬字表情比較沈重、多吶喊,就算輕輕唱也會流露往下的重力感
;但《停在那片藍》大部分是在微笑的狀態下唱歌,輕盈多了。只是《停在那片藍》的輕
盈不能直接等同為巴奈目前的生命狀態,巴奈表示,比較像是自己以歌手身分去表達歌曲
。歌本身走向如此,即毋須太多設計,做法上用直接的聲音表現。但如果是她個人創作下
一張專輯,玩的方式必然不同,可能聲音表現設計就會跑到前面。像她對自己老是做逃亡
的夢很感興趣,如果以夢為題,那空間感如何以用聽覺傳達,就有許多發揮空間。
王繼三第一線面對隨興錄音的後續工程。台東那邊把兩三件樂器合併一次錄音,無法分開
單軌修整,挑戰很大。他認為,《停在那片藍》的隨性特質也可以說是一種抵抗主流的做
法,目前市面上的流行音樂專輯通常著意於避開統合的質地,使歌曲間差異很大,件件具
備商品感,卻失於自然;在製作上有什麼顧慮,往往都聽得出來。巴奈這次自由的錄音過
程造成品質差強人意,卻因此臻於「自然」精神,算有失有得。同時要感念壓片前夕,製
作群與巴奈相約看設計大樣、聽母帶,在座唯一沒拿酒杯的美術設計助理小千耳尖,聽出
專輯同名主打歌在蟋蟀和壁虎叫之間有個不應該存在的聲音,讓王繼三陷入苦思追蹤版本
,那布也默默開始練習壁虎叫準備上陣蓋住那個雜音。好在最後依然「用科技造福人群的
方式」修成正果。
《停在那片藍》美術設計蕭青陽同樣從《泥娃娃》就開始跟巴奈合作。都蘭山創作營期間
他常去參一腳玩樂,連創作營發表會宣傳設計都由他操刀。蕭青陽談起這張專輯顯得非常
開心,說,這兩年台灣樂壇已經很少聽到這麼盡興的作品,「裡面可以聽見酒的感覺」;
就連拍宣傳照那天都很放鬆。他們到東北角玩一整天兼照相,照完才發現巴奈衣服根本穿
反了,「難怪那天巴奈感覺前面怪怪的」。巴奈的聽眾很多是音樂圈內人,他在製作時,
是把這張作品當成給自己人的鑑賞收藏之作。設計構想時,蕭青陽因為不希望放專輯文案
,覺得巴奈的音樂不需要贅述包裝,有天看見巴奈寫隨筆,直覺「這個對了」,馬上討來
當作內頁。為了避免大家直接識破巴奈做專輯時的心情,文字兩段疊印,使用達文西手法
印成反面。但看設計大樣當晚巴奈已經找出解祕方法,CD背面拿來一照就了了分明啦。
對於美術設計還有一點要補充說明。CD剛出爐那晚,很多朋友對著打褶內頁裹足不前,以
眾人反應看來,遲早有人拿美工刀對付它。但這絕非美術設計建議的官方使用方法,動刀
子可能會散了裝,請用詩意或醉意溫柔地端詳閱讀即可。等你專輯到手就知道這裡在說什
麼了。
搬回台東定居,讓生活裡一切自然而然發生,做能做的。專輯不過是其中之一,還有策劃
東海岸音樂季、在都蘭辦音樂創作營、參與部落歌謠採集,以及,溯源。
溯源,一部份是為地方,一部份是為自身血統、文化。台東一向扮演原物料區,只能跟著
別人的腳步走;就連減碳音樂會當晚,那布隨手指向舞台上,八成表演者全來自台東。大
家都到台北,台北已經客滿了。台東可不可以在自己的地方直接生產,不必一定得靠台北
?
巴奈說,在台東,音樂人經常一小群聚在一塊便能演出,只要有地方和音響就行。音響是
要用來挺你不被台下更會唱的幹掉。但這種有機的音樂活動方式不符合政府的眼光,公部
門要看見的扶植成果是砸錢辦更大的音樂節、弄更炫的聲光效果,才算數。對這種大場子
她們已經覺得不好玩,在這類場合總會遇上的「原住民創作歌手」標籤也讓她思索,原住
民和漢人都一樣生活一樣仰賴科技一樣隨世界轉動,那麼所謂「原住民」到底是什麼狀態
?於是想回到自己跟土地的關係,是原點,最直接,你給它,它回應。那布組成原住民劇
團「阿桑」,在布農文教基金會發起「內本鹿布農族舊部落地圖製作」,一切都在回家的
路上。
六年前直升機首航計畫,讓他們看見林務局錯誤的政策決定在大地上留下諸多傷痕:將原
生林砍除售出,改植柳杉變成單一林相,水土無法保持,土石流處處發生。祖居地的一條
小溪在短短六年間大為改變,說明了一切。而政府還在繼續殖民原住民,以福利殖民改變
部落結構,繼續說下去需要還很多篇幅……,巴奈說,你看我們平常想到的都那麼嚴肅,
出專輯只是幌子啦,讓我們有身分地位用的。
如果把腦袋裡的事通通調出來,便有很多事情要做。短期的也許像專輯,長期的也已跨出
步伐,比如重回祖居地、下一代教育。怎麼樣不讓小孩被漢人教育體系限制了目光,巴奈
甚至考慮乾脆生個黑戶小孩永遠不要報戶口,不要讓義務教育讓它變笨變成忘記自己是誰
。更有今年二月,繼獵人行動後,巴奈、那布和龍哥、達卡鬧等一群朋友組成了新團「
MESSAGE妹誰聚」,每週四在河邊唱歌,什麼都唱,每次不一樣,唱部落古調改以新詞,
唱到聲音不再被以前學習過的「好」的想法繫住。看設計大樣聽母帶那晚,巴奈放了妹誰
聚的團練錄音,有個魯凱族巫師後裔男生才二十歲出頭,聲音一路放開,唱到破裂,直接
從赤裸的裡面出來。截稿前,「妹誰聚」幸運地申請到新聞局補助樂團錄製有聲出版品案
,八月也在台東有演出,意者請密切留意都蘭消息。
巴奈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panaipa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77.80
GOODSTA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