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 白靈 張艾嘉 金馬獎請不動 金像獎很捧場

看板Golden-Award (三金(金鐘 金馬 金曲))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20年前 (2005/03/30 11:5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5.3.30.自由時報 ■記者曹玉玲╱特稿 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熱鬧落幕,留給台灣金馬獎什麼啟示﹖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香港自家人辦的獎項,開放報名的影片也只限港片,然而一向團結的 香港電影人,光靠港片照樣可以把一個電影獎撐起來,主要獎項入圍者的出席率高達 九成五,香港影星對自家獎項的支持度可謂百分百。反觀金馬獎,邀不到人、經費不足, 中國人士來台總出問題,標榜兩岸三地最有影響力、最具規模的金馬獎,民間和政府 究竟還重不重視﹖ 日前才從香港回來的金馬獎主席王童便感嘆說,香港影人的團結是台灣影人所不及的。 據悉,多位影人如張艾嘉、白靈、張震、范植偉、陳柏霖去年也受金馬獎邀請,但是 經紀人總以忙碌為理由,最後皆無法參加,然而這批人卻出現在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 金馬工作人員的心情只能用「寒心」形容。 金馬獎每年年底舉辦,年底通常是電影拍攝的熱門時段,相較金像獎在四月的拍攝淡季 舉辦,影星出席率自然無法相比。影星不出席,總有各式理由,張艾嘉去年宣稱因廣告 拍攝檔期已排定,並說:「頒獎是年輕人的事。」然而既是年輕人的事,為何又出席 香港金像獎頒獎呢﹖ 白靈最先受金馬獎女配角肯定,當時人在加拿大拍片的她也以拍攝忙碌為由無法出席, 還一度傳出是頭等艙機票搞不定,但是香港金像獎一邀請,一向行程滿檔的她卻說什麼 也要去亮相,影星對待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心態的差異,由此可見。 一個國家的頒獎典禮熱不熱絡,當然不能把責任全都怪在影人身上,當地電影事業是否 蓬勃絕對是關鍵因素,金馬獎這幾年若不是有港片參與,光靠國片的產量,根本就上不了 檯面。電影工業已經如此慘澹,每位上任的新聞局局長都誇下海口要振興國片,但是 五年來卻換了六任局長,預算動不動就遭刪減,如此慘狀,影人和政府應同心協力 正視問題,不要老是喊喊口號敷衍了事。 台灣金馬獎 VS.香港金像獎 金馬獎 金像獎 歷史 42屆 24屆 經費(台幣) 1500萬 1000萬 常設獎項 21項 19項 評審制度 10-15人 評審團 初選:100人專業媒體工作者(提名名單) 決選:25-50人專業評審(得獎名單) 開放報名影片 台港中影片 純港片 (製表╱記者曹玉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3.74.220

06/25 23:30, , 1F
這真的很令人很感動
06/25 23:30, 1F
文章代碼(AID): #12IYGCuD (Golden-Award)
文章代碼(AID): #12IYGCuD (Golden-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