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獎評》一場吊詭又痛苦的拔河賽

看板Golden-Award (三金(金鐘 金馬 金曲))作者 (小B)時間20年前 (2005/04/16 05: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金曲獎評》一場吊詭又痛苦的拔河賽 王祖壽 每年的金曲獎都是熱門/冷門,主流/非主流,大眾/另類的拔河比賽,今年也不例 外,入圍名單一眼望去,顯示各種口味評審共聚一堂,各有門派,各護其主,的確是一場 苦戰。 金曲獎先天的弱勢,在於擁有投票權的評審,並非出自流行音樂工會會員,而由官府 欽點,形成「患寡」。為了撇清生產線上的業者,只好在「曾經」是過來人之中遴選。又 為了兼顧正當性,於是已非流行線上的作者、業者、錄音師、不出片的歌手、樂評人、電 台DJ,形成了金曲獎評審的主要來源。 看似雜牌投票部隊選出的金曲獎,對市場銷售沒有直接影響力,卻受到重視,其實相 當吊詭。眾所皆知,唱片界所謂的「獎」,往往愈頒愈多,名目愈頒愈奇,因為大牌歌手 確認有獎才肯大駕光臨,試問,還須評選嗎?香港許多音樂頒獎最後流於尾牙團拜,就是 失去公信。而金曲獎儘管入圍得獎往往爆冷,但兩岸三地還把它當一回事,遊戲規則維持 既定的公正性,是它最大的本錢。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原本可以像美國奧斯卡影藝學會,變成金曲獎產生的主力結構, 可惜的是代表性不足,原本每年選十大專輯多屬同仁誌,有趣的是,今年改變作風,搶在 金曲獎入圍之前宣揚,藉王力宏「心中的日月」專輯出局,標示與主流市場價值有別的清 高地位。 這一招,像失手打破蟠龍花瓶,更暴露了金曲獎評審結構脆弱的質地,不過,物極必 反,金曲獎評審力保王力宏、S.H.E,等於一記回馬槍,有自我主張,而且國語男、女演唱 人獎項入圍歌手尚兼顧實力與知名度,聰明的營造拉鋸張力,博取好感。但是,無視市場 萎蘼現況,硬照語言分項的政策斧痕,甚至完全沒有流通性卻與「流行音樂」混為一談, 金曲獎還是難以避免左支右絀。   尤其上述評審結構,主流/非主流壁壘分明的結果,處處呈現怪象。最佳作曲與最佳 作詞入圍者幾乎都不是同一人,而名列前茅的黃立行「黑的意念」許多rap曲目,與美聲派 林志炫「至情至炫」角逐最佳男歌手,試問一個用唸的,如何與用唱的比賽?   再如今年內含黃、黑曲目的專輯(黃立成&Machi第貳樂章「印度神遊」,黃立行黑的 意念「你是我的誰」/SM),紛紛上榜,金曲獎最後會被另類評審帶向何方,倒是令人 好奇。 【2005/04/16 民生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177.21
文章代碼(AID): #12O3KmZN (Golden-Award)
文章代碼(AID): #12O3KmZN (Golden-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