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從金曲獎頒獎典禮聊起
看完一些網友評金曲獎典禮,有人褒有人貶,
我覺得大家說來都言之有物,我只是想說其實東風辦的很不錯。
好幾年前,我也曾因緣際會的當過公視製作部的實習生,
過著跟前輩們架麥克風、鋪視訊工程線纜的生活,
當時才能體會,好的棚外轉播真的很不容易,
如果是Live播出,即使是棚內演出,在兩小時中要做到沒有出錯都很難。
所以過去在看日本做的「music station」時,我的心裡都是滿滿的佩服。
一個常態性的Live音樂節目,還可以設計許多千變萬化的舞台,
燈光有針對每首歌設計,邀請的歌手什麼都有
(樂團的收音跟獨唱歌手的收音就完全不同),
然後演唱者都是唱現場。
日本人做事真的很嚴謹吧!我想。
別的領域我不懂,可是看電視製作,我難以想像那背後下了多少苦工,
從電視台、工程人員、歌手、主持人,
是用怎樣的敬業態度,把每個細節做好啊!
而台灣,已經很少有電視綜藝節目或大型典禮,有這種雄心壯志了。
同樣的,這難以苛責是某一群人的問題,這是整個產業的參與者都應反省的。
有次公視錄製一個節目,是邀文夏和他妻子文香上台唱過去的台語經典老歌,
比方說大家嚷嚷上口的「媽媽請你也保重」等。
那是個預錄的音樂節目,可是這兩位老歌手事先彩排一次又一次,
當時我好菜,問旁邊的副導怎麼他們rehearsal這麼多遍,
副導帶著尊敬的語氣說:「以前的老歌手,他們會很注重排練和練習……」。
比對現在的台灣歌手,我有時真的會想嘆氣,
總會想著科技到底是幫了音樂人,還是害了音樂人……
這其實不能只怪圈內人,我們當聽眾的也要檢討,
當賣個臉,根本沒有歌唱實力的人推入市場,
還不就是聽眾的支持,使得他們在沒有基本功的情形下,
被推到更多更多的舞台上表演……
當這些舞台還可以賣錢,那整個產業又為什麼要賺那種排練再排練、
開會再開會的辛苦錢呢?
今年年初的跨年晚會,我就有很深的感慨。
高雄場和北市場的跨年晚會,
北市府場的跨年晚會真是慘不忍睹,工程出包次數恐怕超過一打,
歌手也準備不足(包括阿妹)。
高雄港旁的那一場雖然好很多,
但當隔幾天後,我看Music Station的新春特別號,
真的覺得這才是教科書的版本。
回頭看東風辦的金曲,說真的,這是這幾年我最願意花時間看的典禮了,
雖然還是會出包(我那天估算,成音工程部分大概出了三到五個吧!),
但是以國內動員的人力規模,東風可以說非常努力了,
舞台設計也盡量展現誠意(雖然創意也是用的差不多了),
最多只是沒考慮場地太大以致於場面High不太起來,沒法滿場瘋。
但鑑於這是第一次玩小巨蛋,敢於使用新場地,光是勇氣我覺得就該拍拍手。
當然今年搞的韓流風,我也不認同。
舞台已經不大了,在這種全國矚目的時刻,別說給主流音樂表演,
就算給原住民、客家、河洛語音樂表演,甚至是給古典音樂我都支持。
多少音樂人是早就準備好,卻連三十秒的spotlight都要不到啊!
東風如果真要有自覺,我就是在這點:
金曲是華人流行音樂最重要的典禮,
因此很多表演的分配要認真金曲的社會責任,
或至少是對娛樂圈的責任。
我也不太相信韓流表演的部分對於rate有何幫助,
不然把ACNelson的動態rate拿來看看,
基本上我是很懷疑那段表演時rate有上升。
雖然,東風按慣例總是會狂重播頒獎典禮,但考量這家電視台財務的不穩,
它還肯這樣砸錢搞金曲(它大可以惡搞一次撈錢),我很感動了。
金曲走到這,也真的是台灣少數可以拿出去的頒獎典禮了,
感謝東風,讓台灣的金曲獎項是華人市場的第一指標外,
台灣金曲典禮也是亞洲好看的頒獎典禮之一。
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
作為一位棒球選手,這輩子注定要死兩次,
一次是斷氣的那一天,
一次是他永遠離開球場的那一天。
——一位MLB 名將的退休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5.134.196
※ 編輯: smallhawk 來自: 59.105.134.196 (06/12 18:44)
推
06/12 18:44, , 1F
06/12 18:44, 1F
→
06/12 18:45, , 2F
06/12 18:45, 2F
→
06/12 18:45, , 3F
06/12 18:45, 3F
推
06/12 23:22, , 4F
06/12 23:22, 4F
Golden-Award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