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音樂評論 戲說「台灣金曲獎」的「七宗罪」

看板Golden-Award (三金(金鐘 金馬 金曲))作者 (pcplayer)時間19年前 (2006/06/15 02: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音樂評論 戲說「台灣金曲獎」的「七宗罪」 2006-6-13 9:02:08 · 來源: 新京報 從烙印著「七宗罪」的金曲獎身上,我們分明能夠看到台灣音樂人把音樂引向純粹的努力 ,哪怕在某些環節上出現了偏頗,但整體上依然體現出「海納百川」的包容性。 備受關注的台灣金曲獎於上週六晚揭曉,從得獎名單中,我們可以「揭發」它的「七宗罪 」。 「捧王斥周」恐怕是今屆金曲獎讓最多人憤怒的「罪過」,同是華語樂壇叮噹馬頭的男歌 手,王力宏與周杰倫所得「待遇」天淵之別,由此得出金曲獎評委的「偏心論」。一個是 第二次奪得「最佳國語男演唱人」殊榮,一個是躊躇滿志了多年,卻先是在提名階段失利 ,然後捧蛋而回。這幾近是當年譚詠麟與張國榮之爭的歷史重演,周王的Fans罵戰勢必爆 發,這是金曲獎最終要面對的「惡果」,這不由得讓人為評委們喊冤。如果評委把獎分得 人人有份,大家會說這是「豬肉獎」;如果評委把主要獎項頒給獨立藝人,大家會說這是 「爆冷」;一旦評委硬下心腸,給一個眼看裹足不前的歌手當頭一棒,大家卻紛紛鳴不平 。下一屆頒獎,是不是要讓所有流行一線歌手齊齊拿獎,我們才可以擊掌稱快? 每台頒獎都有它的評獎機制,畢竟,評委們各有想法,而非電腦評卷式的機器操作。金曲 獎評委素來偏好於把獎項頒給一直謀求突破的歌手,而非著重於商業市場的認可。王力宏 的《蓋世英雄》之所以更勝周杰倫的《十一月的蕭邦》一籌,就在於前者更具有顛覆過去 的企圖,而後者,則依然是原地踏步。 「不冷不熱」是金曲獎的另一「罪過」。陶哲、胡德夫、陳綺貞最終沒有成為大贏家,吳 克群與上屆歌後孫燕姿未能「黑馬」跑出,金曲獎的「保守論」由此而起。提名的大熱門 最終只能獲得某一、兩個重要獎項,這其實是金曲獎一貫的傳統。陶胡陳三人在今屆金曲 獎上其實代表三種不同的音樂力量,從主流、冷門與小眾音樂中篩選出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進行加冕,不偏不倚,可以說是比較圓滿的抉擇。孫燕姿未能突破金曲獎紀錄成功連莊, 不算遺憾,卻無疑少了一段佳話。 「才女當道」是金曲獎的又一「罪過」,何以蔡健雅、陳綺貞、戴佩妮甚至拜金小姐等素 以創作取勝的女歌手都能夠分一杯羹,這莫非會成為金曲獎的獲獎趨勢?那麼,蔡依林與 梁靜茹該加油了。 「偏門太多」、「獎項太少」、「噱頭有限」、「主流氣息淡薄」等皆是本屆金曲獎的「 罪過」。可是,從烙印著「七宗罪」的金曲獎身上,我們找不到太多為了頒獎而頒獎的習 氣,沒有香港頒獎禮獎多為患、黑箱造馬嫌疑。從這個獎,我們分明能夠看到台灣音樂人 把音樂引向純粹的努力,哪怕在某些環節上出現了偏頗,但整體上依然體現出「海納百川 」的包容性。在這個舞台上,既能找到主流的影響,又能發掘一些幾乎被俗世繁音所淹沒 的動人音樂,十分難得。 只要能夠一直堅持這一份貌似曲高和寡的追求,哪怕再背負上更多無法赦免的「罪名」, 相信金曲獎依然可以走得更遠。□煙灰散燼(北京樂評人) 轉貼自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7/2006/06-13/012@090208.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32.171.118 ※ 編輯: pda2001 來自: 202.132.171.118 (06/15 02:34)
文章代碼(AID): #14a5Ox4x (Golden-Award)
文章代碼(AID): #14a5Ox4x (Golden-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