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Re: 有人記得"棋王"這部電影嗎?

看板HK-movie (港片)作者時間18年前 (2006/11/19 00:5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Ourmovies 看板] 作者: LoCoCo (洛可可) 看板: Ourmovies 標題: Re: 有人記得"棋王"這部電影嗎? 時間: Sun Oct 12 15:03:21 2003 這篇是從國片版轉過來的,有更詳細的解說. 這部片子是兩部小說的合演。 一部為大陸70、80年代作家 鐘阿城 所寫的<<棋王樹王孩子王>>當中的<棋王>。 也就是電影裡梁家輝那個角色戲份的那一部份。 另一部小說則是台灣作家 張系國 所寫的<<棋王>>, 也就是小棋王的那一部份。 這兩部的小說寓意非常的深遠。 在有小棋王的那一部<棋王>小說當中, 作者張系國以身為電腦博士的旅美科學人的眼光, 重新來看台灣在經濟起飛時代到頂點所產生的問題。 當時的人們一心只想著賺錢,而失去了重新省思自我價值的能力。 所以作者締造出了一個五子神童, 以他在最後緊要關頭中,放棄了先前利用超能力所預知來的棋譜, 而只想以自己的真憑實力,去和象棋天才劉教授一決勝負。 象徵了回歸人性與自我的精神意涵, 擺脫了當時普羅大眾汲汲於營利的那種醜陋面目。 但這一個意涵深遠的象徵畢竟需要氣氛的營造才能讓人感同身受, 就好比棋靈王漫畫用了"眼神"來讓人感同到書中角色們對圍棋的執著。 如果棋靈王失去了對於書中角色那些奮鬥面孔的細心刻劃, 那讀者所接收到的資訊, 充其量也只是明白天底下有一群人很努力在下棋和大家選擇不同的社會出入而已。 而不會感染到鬥志與棋魂的精神,因而帶起台灣新新的圍棋熱潮。 同樣的道理, 張系國的<棋王>為了營造那孩子放棄超能力而用自己力量重新出發的意涵, 其實花了很多筆墨和伏筆, 但很可惜的是電影當中完完全全沒辦法表現出來。 像是小說當中花了很多著墨在寫男主角程凌 對於自己畫畫的理想與世俗對他的眼光在他的心中不斷的掙扎。 (當時世俗認為要賺大錢才是對的 畫畫不能賺大錢所以被朋友們鄙視) 用來襯托出故事最後五子神童放棄超能力的高潮。 相形之下,人們對於理想與金錢的掙扎, 在五子神童的毅然決然抉擇面前,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所以這本小說當時鼓舞了許多台灣青年人們對理想的抱負與熱情。 但這部分的鋪排,電影不但沒有試圖去做, 還把原來男主角程凌潛藏理想的形象完全抹殺掉, 變成一個天天只會肖想和女主角丁玉梅在一起的中年禿老色鬼。 更而且小說當中劉教授的形象根本和電影裡陰險好色的感覺相距非常的大, 雖然在兩者當中男主角程凌都對劉教授不甚有好感。 但在小說最後,劉教授在象棋比賽前說了一個 "不管什麼職業,要混!就要混得出名堂!"的他在美國奇遇老富翁的寓言故事, 作為貫穿書中的整篇核心問題"理想與世俗的掙扎"的思考結論。 讓最後五子神童放棄超能力用自己力量一決勝負的情感結論, 有著能支撐這鼓舞人情緒的理性信念基礎。 使得整篇文章到此達到最高潮,反諷出當時人們的汲汲營利。 但電影根本不是,除了鋪排沒出來就算了。 很多劇情的連結也交代不清楚,像是叫小棋王用預知力先排譜的那邊。 這麼重要的劇情內容講的根本不清楚, 要不是有看過小說,鬼才會知道他那邊到底在演些什麼。 而另外一部<棋王樹王孩子王>又更是經典。 他曾在當時被獲選為台灣文壇十大事件的第四名。 就是大陸作家鐘阿城的<棋王樹王孩子王>登陸來台一事,造成一股龐大旋風。 這本小說,是在文革之後出版的。 在大陸文革之後有許多傷痛文學出現,紛紛指責文革的不是。 但大多滿紙只是充斥著空泛的情緒字眼而已, 對當時歷經文革的人可能還有不少共鳴, 但對後世來看,空泛的情緒字眼使得語句非常乾澀,一點意義也沒有。 而鐘阿城的這本<棋王樹王孩子王>可不一樣了。 它雖然也是文革過後的傷痛文學, 但他藉由一篇篇的故事事例來具體體現出當時文革的無奈。 而且文中多包暗諷與暗指,會讓人細細回味之後,還能再讀出不少深意, 是一本雋永的佳作。 而其中的<棋王>它除了想寫出當時在文革時期下,政治腐敗的一面, (像大家擠在沒人基本生活素質的火車當中,一同被送去勞改。 還有勞動生活的悲慘生活,以及腳卵必須用古董象棋賄落書記才能讓主角參賽等等。) 更重要的是,他在寫的是一種精神。 一種在卑劣環境之下還能屹立不搖的精神。 而書中的主角王一生就是這精神。 書中用了很多對比想要表現出來一個問題, 就是我們到底要有多好物質生活對我們而言, 我們才能夠堅定我們的意志去發展我們的精神生活? 而書中的答案則是:就算沒有物質生活,身為一個知識青年,精神生活應該是永在的。 所以書中花了一些篇幅在描寫主角王一生認為有得吃有熱量能活就好了, 人對食物有幻想只是沒有意義的嘴饞而已。 而書中和電影很細膩的花了長時間和鏡頭, 去刻劃主角吃便當時那種窮酸樣,連地上的米粒和飯盒邊的油光都不放過。 想講的就是這個。 以及在書中教主角下棋的老頭, 家中的祖訓"為棋不為生",為棋是養性,以免為生害性的觀點。 還有他們一群人抓蛇肉來吃到王一生以一敵八下盲棋。講的,全都是這些。 整篇文章重頭到尾就是要強調出一種在惡劣中堅忍不拔的氣節。 當中最引人稱譽的一段就是 有人看主角這麼癡迷於棋於是就問他說: "假如有一天不讓你下棋,也許不讓你想走棋兒的事,你覺得怎樣?" 主角王一生竟很天真地回答: "不可能!那怎麼可能!我能在心裡下呀!還能把我腦子給挖了?......" 這對答就正道出了,作者對於人們的精神意志超脫物質享受的期許。 所以書中的主角常說: "何以解憂,唯棋而已。" 這正是擺脫物慾與精神迷思的最高境界。 或許電影正是看準了這兩部小說的反諷訴求其實有圻合之處的。 所以意圖把兩部故事編合在一起進行, 但沒想到書中的原意卻被搞得蕩然無存, 令人不禁懷疑,這會不會只是看準兩部書都在講下象棋而且風靡全台, 所以試圖用這個噱頭大撈一票。 我小時候也是對這電影有著很深刻感人的印象存在, 電視大會場決賽象棋、水晶棋、電視轉撥的大場面、 還有在昏暗的破樓館中以一對八下盲棋的氣魄。 我到大了,都還記憶猶新。 但是仔細去看過小說,才知一山更有一山高。 小說的細膩和鋪排用心,根本不是那醬糊剪刀剪所拼湊出的電影能夠比擬的。 相形之下,要說他垃圾我個人也覺得不為過。 本來這兩部小說的主旨 是要反諷當時世俗崇尚金錢物慾而失去為人的骨風氣節精神的風氣, 進而想要進一步鼓勵人們找尋回自己的精神與理念的那股情感而作。 但這部電影被弄得最後只剩下象棋大對決的噱頭而已, 而且很多劇情轉折還被省略得令人有置身九疑雲霧根本看不懂的狀況。 或許這部想要反諷金錢世俗的商業片,自己本身才是最大的反諷吧! 唉 長大以後真不該回頭去看這部片子的, 童年的夢想都被打破了>_<" -- 呵呵~剛當上大學新鮮人之後 就忙得沒時間來逛國片版了 能回來逛逛真好^^ 大家的文章都寫的好好喔......要從九月份的一口氣看到現在 我想我的腦袋會當機 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49.3

推 218.165.91.63 10/25,
謝謝你的解釋 原來電影拍的不好啊
推 218.165.91.63 10/25

推 218.161.94.97 11/02,
推,解釋的好詳細 ^^
推 218.161.94.97 11/0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28.156.245 ※ 編輯: scream3 來自: 220.228.156.245 (11/19 00:57)

11/19 14:49, , 1F
阿城超棒的~
11/19 14:49, 1F
文章代碼(AID): #15Npi7dW (HK-movie)
文章代碼(AID): #15Npi7dW (HK-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