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壯集---難為了動畫片
2006.11.27 中國時報
■三少四壯集---難為了動畫片
陳冠中
美日動畫影視業世代累積,益發精妙,觀眾看過了美日大製作,胃口被調教得更挑,
甚或出現口味路徑依賴。
1970年代台灣出現卡通代工業,頗具規模,其中78年成立的宏廣公司一度是世界最大
的卡通代工廠。大陸在改革開放後也成了美日歐原創動畫的重要代工基地,近年轉移至越
南、朝鮮。邵逸夫在85年成立了翡翠??公司,生產基地設在深圳。翡翠??雖以漫畫、動畫
原創和動畫代工為三大業務目標,但原創作品的主要客戶只是香港的關係企業TVB,主業
還是替歐美日動畫代工。
香港要到80年代初才有原創動畫影片,即胡樹儒監製、改編自王澤漫畫的三部《老夫
子》(因為在香港和台灣放映時的出品公司不一樣,故在台灣被認為是台灣出品),然後
就要等到97年的《小倩》和近年的《麥兜故事》。
台灣在65年有桂治洪兄弟攝製的10分鐘動畫片《武松打虎》,但之後除了一些短片外
,也要到80年代初才拍動畫長片,卻多在商業上失利,只剩下單打獨鬥。金馬獎自79年開
始就設有最佳卡通片的獎項,往往因為沒有好作品而入圍從缺。
可以說,香港與台灣的原創動畫片產業從沒有成過氣候。兩地動畫創作者的才能唯得
呈現在動畫廣告,或商業價值不高的動畫短片,或合成在電影電視中的特效。
在數碼新媒體時代,本來人人都可以玩一把動畫,反諷的是動畫影片和電視片集等昂
貴的上游大眾產品,因為全球競爭,門檻反而更高,資本、創意人材和通路同樣密集,美
日產品全球市場已在,可以消化高昂成本,後發者包括韓國都要花特大力氣去建立良性產
業循環,相對小成本的創作者則只能靠本地色彩爭取區域或分眾市場。
大陸的動畫影片製作有過一個黃金時期,就是由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到65年
之間的8年,共拍了49部動畫影片,除《大鬧天宮》上下集外,受歡迎的還有《小蝌蚪找
??》、《神筆馬良》、《沒頭腦和不高興》、《半夜雞叫》等。
記得小時候我看了無數迪斯尼卡通片之後,才去香港的「左派」影院看《大鬧天宮》
,依然樂不可支,或許說明在小孩子最無情的消費眼光中,國產動畫當時仍可跟迪斯尼卡
通拼市場。
水平高的觀眾也會欣賞當時一些動畫片裡的中國或民俗藝術風格,例如《小蝌蚪找??
》就以模擬齊白石的水墨畫風作為動畫特色。
當然,文革把一切打斷了。中國動畫跟美國日本同時並進、爭一日長短的最後一次機
會就此消失了。
79年後的十來年,中國還有流行的動畫長片如《哪吒?海》及短片如《咕咚來了》、
《嶗山道士》、《三個和尚》等,加上《黑貓警長》等動畫片集隨著電視機在內地的普及
而好像有了市場,故此有人說是第二個黃金時期,但這是關著國門說的話。先不談藝術成
就,那時候的國產動畫,仍強調寓教於樂,其實已是經不起公開競爭的了,因為同期的美
日動畫在娛樂性和對觀眾口味的掌握已遠勝國產動畫。
故此到90年代,消費者可以普遍接觸到美日進口產品後,國產原創動畫在大陸市場上
就立即萎縮。近年政府改以創意產業來看國產動漫,仍然用保護主義手段阻撓外來動漫產
品的流通。
美日動畫影視業世代累積,益發精妙,觀眾看過了美日大製作,胃口被調教得更挑,
甚或出現口味路徑依賴 ──小孩子不都偏愛那日式動畫的調調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253.42
推
11/30 20:58, , 1F
11/30 20:58, 1F
HK-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99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