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港片﹕患難見親情
【明報專訊】香港電影的產量與票房繼續低迷不振,2006年夏天更受德國世界
盃足球狂熱嚴重打擊,到下半年仍無起色。但港片減少了粗製濫造,還有突擊
能力,並未失去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可能。目前香港依然是華人影業最自由的特
區,內地大製作《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得獎片《三峽好人》,也要
和香港合拍。
十多廿部較好之作
全年港片僅得五十部左右,約十多廿部較好或有特色。這比例倒也不差,因為
年產二百部的時候,可能有一百五十部粗粗濫濫。本文只談香港創作,不計內
地導演的中港合拍片。
于仁泰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霍元甲》收三千萬元,是06年本地市場最賣座港
片。中國功夫加民族感情始終有吸引力。此片的武打、情節與包裝,都顯出港
式專業效率。
陳木勝導演成龍主演的《寶貝計劃》,發揮了典型港式動作喜劇之長,加上趣
致BB,生動風趣又催淚地受到歡迎。
杜琪峰的《黑社會以和為貴》不及上集出色,但針對選舉敏感問題,有政治刺
激性;《放.逐》也不及舊作《鎗火》,不過亦有奇情火花,保持杜家風格。
彭順、彭發兄弟的《鬼域》和《妄想》,都在流行鬼片中作出變化,側重心理
幻覺,不靠猛鬼嚇人,映像奇特。林健龍、徐小明的舊潮鬼片《犀照》則有中
式冤案與靈異的異趣。
張之亮的《墨攻》野心太大,心有餘而力不足,但誠意和魄力可嘉,亦拍出壯
偉蒼茫大場面,勝過近年中港多部太賣弄的古裝巨製。
鄭保瑞的《狗咬狗》極端黑色狂暴,超乎情理,然而超現實映像風格頗強。彭
浩翔的《伊莎貝拉》則把「父女」奇緣和澳門景物拍出流麗的異彩,邪中有正
。
吳彥祖的《四大天王》,是港片少見的「虛擬紀錄片」,雖嫌造作,也算靈活
有趣。
葉念琛的《獨家試愛》,是全年最佳青春愛情片,把小夫妻婚外情刻劃得豐富
貼切,成為可喜之作。其他愛情喜劇就只有韋家輝的《最愛女人購物狂》過得
去。
警匪片方面,阮世生的《天行者》挑戰黑白道,複雜曲折。麥子善的《鎆虎》
則細節多采。這兩部江湖群戲的演員們各有表現。劉偉強、麥兆輝的《傷城》
則有佳句,推理奇案本身卻尚未成功。
譚家明的《父子》,回歸寫實倫理,反潮流地「老土」,然而親情恩怨其實永
不過時。
港片多了「父母心」
這一年的港片,正是顯著地注重親情關係,多了「父母心」。連純娛樂片《實
貝計劃》的大賊成龍和古天樂,偷到人家的小BB,也變得「父愛」爆棚!
《伊莎貝拉》的杜汶澤和梁洛施,發生真假父女之謎,而父女情使杜汶澤飾演
警員改邪歸正,並後悔當年讓女友墮胎。墮胎的內疚,更是《鬼域》主題,使
女主角李心潔激發人鬼母女情的夢境奇遇。
鄭中基在《3分鐘先生》也發生真假父子情,該片拍得笨拙又胡鬧,不過十分
宣揚父愛,無論那孩子是否親生骨肉。
其實黑色狂暴的《狗咬狗》,也有強烈的警察父子恩怨。李燦森對爸爸林嘉華
由愛變恨,又痛苦悔疚,是該片最有深切感情的核心。《傷城》的謀殺奇案,
則為父母與兄弟姊妹慘死進行報復大計。
《放.逐》的關鍵也是父母心,殺手張家輝脫離黑幫,與何超儀結合生孩,做
了父母,卻引起追殺。後來何超儀顯出無敵母性,殺手兄弟們都願為她犧牲。
《臥虎》最佳細節之一,是警官苗僑偉與黑道吳鎮宇在雙方兒子同讀的學校巧
遇,大談兒女經,充滿父愛。《黑社會以和為貴》的龍頭任達華目睹兒子被黑
幫同學欺凌,最有悲情。馮德倫在《犀照》也有小女兒,發生幽異的陰陽界父
女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23.144
HK-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