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香港電影回歸十年 港片「死未」?
香港電影回歸十年 港片「死未」?
明報 2007.02.08
1997年香港回歸至今將近十周年,真是幾番風雨,還爆發驚世病毒。現在經濟復蘇,風調
雨順了,然而病弱的香港電影仍然沒有起色,難以恢復過去的輝煌盛,今日再無人說「
香港已死」,但不斷有人問港片「死未」?
港片還未斷氣,不必開庭調查死因。那麼由盛變衰的病因是什麼?為何受1997亞洲金融風
暴打擊最大的泰國和南韓,反而刺激到他們的電影突飛猛進呢?肯定的是,回歸中國沒有
削弱港片的創作自由,仍然大拍鬼片、黑白道片,去年《黑社會以和為貴》還很政治化地
直指內地官方不容許香港民主選舉!百無禁忌。
港片低迷的主因,可以說是被長期得天獨厚的旺勢「縱壞」了,過去粗製濫造或「無厘頭
」之片很多,必須轉型求精,才能在各式資訊和娛樂競爭激烈、影碟盛行、翻版盜錄嚴重
,影院消費又不再廉價的新時代吸引觀眾。
從自大到自卑,目前港片仍處於空前的信心危機,並要適應大陸電影市場與製作不斷擴大
的趨勢。不過,港片並未全失應變能力,暫時還是華人世界最有自由市場商業特色的一個
電影中心。
人才流失的得益
97前後不少香港影壇人才流失,無可否認削弱了本地陣容。但有失亦有得,使生動的港片
特長進一步「打」入外地,尤其是西方電影積極引進香港式武打動作。典型例子是首先轉
往荷李活的香港導演吳宇森,拍西片最成功就是1997年《奪面雙雄》(Face/Off)。
隨後武星李連杰和成龍都成功進軍美國,袁和平作為武術指導亦受西片重用。那幾年荷李
活除了以大型電腦特技稱霸,大量吸收港式功夫也鞏固了霸業。
周潤發、楊紫瓊都演了西片,徐克、林嶺東、黃志強、于仁泰、陳可辛、元奎等都導演了
西片,雖然有成有敗,總之港片人才前所未有地受到外地重用。到了台灣李安拍《鎆虎藏
龍》、大陸張藝謀拍《英雄》,在海內海外揚威,掀起新世紀華語武俠片新熱潮,台前幕
後亦需要香港影人助陣。
據報2006年內地電影總票房大增,達26億元人民幣(香港去年總票房8億港元),十大賣
座片中,華人片佔6部:《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霍元甲》、《寶貝計劃》、
《墨攻》和《傷城》,都是中港合拍片和港片。
超級名牌與兩大班底
周星馳仍是超級「喜劇之王」,自導自演在新世紀更出色。王家衛的幽幽映像和靡靡之音
,已經是國際名牌了。走紅30年的成龍依然落力。然而港片整體失收減產,好打好笑的少
了,悲情和絕症的多了。
近10年有兩位導演成為港片低迷中的台柱,各有班底。其一是資深的杜琪㗖,與游達志、
韋家輝等合作,這班底曾走黑色偏鋒路铫,拍出《一個字頭的誕生》、《兩個只能活一個
》、《非常突然》等奇片,然後是江湖惡鬥佳作《暗花》、《鎗火》、《暗戰》、《全職
殺手》,並以通俗喜劇《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等大受歡迎。近年杜琪㗖的《PTU》
、《黑社會》、《放.逐》簡直是港片招牌貨了。
其二是九十年代由攝影師升任多產導演的劉偉強,1996年執導《古惑仔》已成熱門系列。
此後《風雲雄霸天下》是成功的電腦特技古裝武俠大片,到了與麥兆輝合導《無間道》系
列、《頭文字D》和最近的《傷城》,都在票房大有收穫,雙重鎆底片《無間道》尤其是
回歸後港片一個奇峰。
新舊導演都要掙扎
還有兩位相當重要,就是穩守香港的爾冬陞和飄忽多變的陳可辛。很多著名導演愈來愈難
找到投資,不易「開工」。妙在獨來獨往的楊凡,《美少年之戀》捧起吳彥祖,《遊園驚
夢》使宮澤里惠得莫斯科影后獎。王晶通俗片仍算多產,如果沒有他,近年港片產量就更
少了。
九十年代上位的導演,值得注意是陳木勝,《阿虎》的李仁港,《熱血最強》、《絕世好
Bra》的梁聣堅,《我要做Model》的谷德昭,《鎗王》、《異度空間》的羅志良,《爆裂
刑警》、《殺破狼》的葉偉信,《半枝煙》、《薰衣草》的葉錦鴻等。當然《香港製造》
的陳果很重要,不過獨立另類始終缺乏市場。
近10年新導演其實不少,特別活躍是馬楚成、林超賢和麥兆輝,還有《買兇拍人》、《伊
莎貝拉》的彭浩翔,《天作之盒》的關信輝、《天行者》的阮世生,《大佬愛美麗》的馮
德倫,《鬼眼》的彭順、彭發兄弟、《人咬人》的鄭保瑞等。當然,新舊導演都要在逆境
掙扎。
過江龍威脅地頭蟲
明星對票房很重要,尤其是男星,這10年仍以舊人為主。劉德華和梁朝偉成為穩守突擊的
壓陣中堅,最可惜是張國榮在03年「沙士」疫埠期自殺了。黎明、郭富城、鄭伊健、劉青
雲、古天樂等浮沉不定。一些非香港「土產」的外來男星相當吃香,金城武就保持明星吸
引力,較新的吳彥祖和周杰倫亦搶手,能說國語、普通話愈來愈要緊。
女星較多新血,由鄭秀文、張聣芝到楊千嬅、李心潔,而至Twins蔡卓妍、鍾欣桐、梁洛
施等。女星片還一度支撐半邊天,但近年少了,連影后張曼玉亦難得一見。內地女星鞏俐
、章子怡、周迅等就大出風頭。
過江龍威脅地頭蟲,其實香港人才一向經常離境做過江龍,同時歡迎來自東南西北的過江
龍。不過這十年港片疲弱,本地市場收縮,外地、內地吸收港片特色和人才顯然積極有效
,港片則不及全盛期兼收並蓄、多采多變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55.121
HK-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11
13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