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the Orchids / Good To Be A Stranger

看板Indie-pop作者 (海德)時間18年前 (2007/09/09 10: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人只要還活著,一切都有希望。” --樂團重組聖經第二章第七節 當單曲”Thaumaturgy”發行時,the Orchids並不知道眼前的一切都即將分崩離析。 就在1993年初春,傳奇沙拉廠的倒閉與這個創廠樂團的解散似乎早就有機可尋,當時 清純可人的花草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幾乎每個樂團都結合了些許的電音和吉他噪音, 這當然也包括了the Orchids的最後一張專輯Striving For The Lazy Perfection, 當中電氣化的程度只有另一隻沙拉台柱the Field Mice差可比擬,然而這種鑽牛角尖 的樂風發展也間接地狹隘著沙拉廠的未來,終於過度小眾的Bristol夢幻唱片廠因為 不堪虧損而結束,跟Sarah實屬命運共同體的the Orchids這時也放棄了音樂。 時光輪轉、物換星移之際,誰能想到同樣來自Glasgow的小學弟Belle & Sebastian打 開了世人對於Indie-Pop的興趣,影響他們音樂的根源通通被樂迷挖根封聖,於是沙 拉廠變成傳奇,影響Belle & Sebastian最深的兩個樂團Orange Juice與the Orchids 更是獲得了當時欠他們的注目與名氣,再加上網路與數位音樂的盛行,這株來自 Glasgow的清純蘭花又再次地被樂迷討論著。 在2004年一次不經心的聚會中,他們發現了能夠聚在一起玩音樂的可能性,於是經 過幾次磨和團練後,他們決定讓這個傳奇的名字復活,正當他們全心準備新單曲與 專輯的創作時,LTM將他們絕版已久的三張專輯通通加了單曲重發,讓他們終於體會 到自己多年之後居然還有那麼多的樂迷支持,也為樂團的復出打了一劑強心針,終於 新單曲”Another Saturday Night”在2006年末發行,這隻棒透了的單曲更讓沙拉花 草迷一天一天的數著新專輯發行的日子。 既Aberdeen和Secret Shine之後,the Orchids是第三隻一度解散但又重組的沙拉團 ,再加上一直堅持著音樂道路的East River Pipe和Boyracer,這些沙拉遺族們在離 開Bristol的可愛工廠之後,一直有著不俗的表現,但是直到the Orchids的新專輯 Good To Be A Stranger出現後,心底對於沙拉的懷念與渴望,才真正地獲紓解與釋 放。 如同單曲所呈現的感覺,the Orchids無意再將這張專輯灌注電音,而是回歸於最簡單 的清新搖滾,宛如重回他們的Debut專輯“Lyceum”,同樣令人懷念的雙吉他編曲、同 樣令人懷念的鄉村氣息、同樣令人害羞的清純態度、同樣令人微笑的可愛歌詞、同樣 令人徜徉的樸實旋律:不同的是,更為成熟的編曲架構、不同的是,更為細心的情緒 羈絆、不同的是,更為耐聽的層次深度。但,一切聽起來還是那麼蘭花,沒有偉大、 沒有優異、沒有吹捧、沒有時尚,Good To Be A Stranger依然是那些Glasgow害羞的 大男孩。(雖然大家都已經是阿伯了) 所謂的經驗法則和人生歷練徹底地在這張新專輯上發酵,讓他們信手拈來都是長青的 花草曲調,不過卻多了些沙拉時代沒有的灰色哀愁,一種寫意附著在曲意上的情緒, 彷彿見證了十四年來的空白無奈,讓把專輯染成某種特別的黑色風情,如同之前暫定 的封面一樣,充滿了黑夜裡都市寂寞的塵囂,讓某些片段頗有夜晚聆聽限定之感, 一切真摯清澈的情緒都不言而喻。 沙拉終究不可能再起,重新聚首的樂團也不太可能重回那段年輕創作巔峰,所以 the Orchids的這張回歸之作更顯得難能可貴,因為我覺得Good To Be A Stranger 就算是扣掉傳奇再臨的感動加分,整體上面的可聽性依然不會輸沙拉時期的作品太 多,甚至還有某種特別的泛黃香氣,就像是時間在他們臉上留下的痕跡,自然地發 福、自然地生出皺紋、自然地唱著純情可人、自然地訴說著愛戀情緒、自然地…….。 我樂於當一個陌生人。 當妳牽起我的手時。 我們聽著木琴之歌。 我要妳相信我。 這是妳腦中所需要想的最後一件事。 在另一個星期六的夜晚。 我們深深潛入海洋裡。 感受那些奇妙魔法。 至少為了妳自己這麼做。 或許妳可以為了我做些什麼......... 原文: http://blog.sina.com.tw/hydeless/article.php?pbgid=2642&entryid=47879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85.64
文章代碼(AID): #16uyHBBR (Indie-pop)
文章代碼(AID): #16uyHBBR (Indie-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