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討論] 2011高雄電影節--園子溫作品~漫談

看板JapanMovie (日本電影)作者 (hahamula)時間14年前 (2011/11/05 11: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EjAPryQ ] 作者: hahamula (hahamula) 看板: movie 標題: [討論] 2011高雄電影節--園子溫作品漫談 時間: Sat Nov 5 10:58:57 2011 有 [劇透][捏它][Spoiler] 包含園子溫導演的四部作品(按個人今年雄影觀賞序) "死魚(2010)""奇異馬戲團(2005)""戀之罪(2011)""愛之剝脫(2008)" 以及今年雄影兩場園子溫導演的映後座談內容心得; 另外可能點到一些日系推理作家的作品內容或創作風格, 如伊土反幸太郎、江戶川亂步等等。 底下一些amateur程度的心得分享,若有錯誤歡迎指正。 :) -------------------------------------------------------------------------- [前言] 1. 老實說,在今年雄影之前,並未接觸過園子溫的作品。對於導演的作品風格 也幾乎沒有概念。 這幾年在高雄看雄影,都會特別留意一些以推理、探偵、殺人、社會為主題的 影片。這些題材在2008、2009都有不錯的電影可選, 2010弱了些(只有改編松本清張的"零之焦點"還不錯)。 而今年看到片單簡介出來之後,自然就對園子溫的作品有著相當大的期待。 一口氣就選了"死魚(2010)"、"奇異馬戲團(2005)"、"戀之罪(2011)" 等三部。 而在"戀之罪"看完之後,更是覺得心癢難耐,決定加碼再買張單場票, 鎖定的就是號稱近4小時的長篇作"愛之剝脫"。 看了一半之後發現該片的風格似乎不若前面三部的陰沉、陰濕, 到越看就越開心XD,一直到最後一幕出現, 深深覺得今年雄影看到最後一部,也是第10部片,作為一個結束, 感覺真的很棒。 2. 關於上述的幾部影片,內容就不一一詳述了,版上有其他版友精彩的分享, 不然google也可以找到不錯的影評心得。 只是特別推薦今年12月也會在台灣院線上映的"戀之罪", 推薦沒有機會到雄影看的版友,值得一看。 -------------------------------------------------------------------------- [座談] 1. 真的要說有什麼心得想要拿出來聊的,應該是很幸運的參加了兩場映後座談。 選片的時候並沒有特意要參加座談會, 不過真的遇上了這兩場,外加園子溫導演淺顯易懂的日文回答, 似乎也能直接地感受到導演創作的魅力。 2. 幾個印象比較深的部份; 首先是創作題材和靈感來源; 座談會上好像不只一次有人問到這個問題,導演提到他一些以真實事件改編的, 主要是來自於日本的裁判書(判決書),加上他自己對於社會周邊的觀察體會,或 是友人的八卦都是他作品取材的來源。 另外也不只一次有人問到,說看完這些電影之後,似乎會讓人覺得日本人很壓抑? 或是日本對於這種異色題材的電影似乎特別有興趣? 導演的回答很妙,我也很認同,甚至當下聽到導演回答後,想拍手叫好XD "這些事情其實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發生,不只限於日本..." 不就是這樣嘛? XD 以台灣來說,如果有機會常接觸判決書,特別是刑事類的判決; 又或是每天打開報紙的社會版、電視新聞或八卦雜誌; 單看雄影一些刊物文宣在介紹園子溫導演、他的作品等,所用的關鍵字; "鬼才"、"(不)道德"、"奇情"、"社會黑暗面" "社會人性扭曲"、"亂倫"、"援交"、"出軌"、"詐欺"、"謀殺"、"強暴"、"分屍"; 這些東西,誰說只有日本限定或日本特別泛濫,台灣也好,歐美也罷, 真實的事件每天都在這個地球上不斷的發生。 差別只是在於今天有人當導演把事件寫成故事、劇本,然後拍了出來。 剛好寫故事的、拍電影的是日本人,用的也是日本社會的素材罷了。 所以結論是,從這個角度來說,似乎也不用對於類似這個命題-- "日本人(社會)真的那麼壓抑(混亂)嗎!?" 需要感到那麼意外了? 座談會上,我心裡浮出的問題倒是, 台灣不知道有沒有這種人才可以拍得出這些題材的電影? 3. 承上所延申出來的問題, 就是這些所謂以"真實事件改編"的情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綜合兩場座談會導演的分享和我個人的理解, 一場兩個小時或四個小時的電影,不代表100%都是真實事件改編的產物。 如"死魚",電影是水族店做為背景,真實事件則是寵物店 (參考日文wiki)。 崎玉愛犬家殺人事件 http://tinyurl.com/yhqls45 電影中在故事開始前被殺的人數說有30、40個,真實事件則只有個位數。 又有如"戀之罪",真實事件僅是件尚未解決的懸案, 但導演在真實事件的架構上加上了自己的鋪陳, 細節的部份,如人妻參與AV的拍攝、援交等等, 則是導演在日本社會中"田野觀察"的取材。 所以在觀賞電影的時候,倒不用特別在意每每在片頭出現, 提醒觀眾是事實改編的字樣,而且電影的呈現也未必是單一事件的再詮釋, 有可能是許多主題透過導演的編輯之後,所表現出來的作品。 不過真的有興趣,透過日文wiki去找相關資料,倒是有很多可以詳閱的延伸。 -------------------------------------------------------------------------- 4. 情欲、自主 現場沒問導演,也似乎沒人提到,以個人的感覺來說, 導演對於情欲、自主性,似乎有那麼一點傅科Foucault論述的味道。 不知道導演有沒有閱讀過他相關的作品或理論? 不過單就座談會上面的對答,特別是針對電影"奇異馬戲團"、"戀之罪"的回應; Foucault幾個論述,如權力關係無所不在/性欲才是人性最真實的自我理性等等, 無巧不巧,這和導演在座談中提到的,想要透過女性對身體、性自主掌握來做表達, 似乎有著非常類似,相呼應的觀念。 特別是"戀之罪"這部作品,或許有人會不認同導演所說的--想透過片中人妻以賣淫 來表達性自主、女性自主--這樣的概念; 但如果撇開性、道德這兩付眼鏡; "戀之罪"中的權力關係(作家和作家人妻),導演在敘事的過程中,慢慢的描述人妻 心境的轉變; 和丈夫、家庭的權力關係的轉變, 以至於人妻自主意識的增長(當然這部份,電影演得像是被人帶壞賣淫...^^"); 透過性的覺醒來象徵固有的權力關係宰制的崩塌等等, 就個人以一個"看電影的觀眾"這個角度來看,真的很 Foucault.....XD 有興趣的版友千萬別錯過"戀之罪"。 5. 另外,就是戀之罪裡面的主題,人妻出軌、援交、賣淫、 丈夫買春買到發現自己的老婆(女兒)也出來賣; 這些"素材"讓我想到以前和友人聊天,友人提到蘋果日報的那些情色副刊, 多是杜譔的,社會怎麼會這麼亂云云; 老實說,誠如導演講的,以及個人所知, 要真的有興趣,去翻翻判決書,或是去地院旁聽席坐坐, 或是接觸一下徵信相關從業人士, 就會知道報紙上的那些故事,電影裡的故事,一點都不誇張。 報紙的文字或許經過戲劇化的潤飾,但是背後的素材每天在社會上發生是事實。 另外像分屍也好,或是電影中許多"耽美"的表現方式也好, 其實如果熟悉像江戶川亂步(近年台灣很多中譯本)的小說來看, 這些題材也沒啥好大驚小怪的? 所以才說會,今天其實根本不需要對於電影所選擇表達的題材感到訝異, 今天只不過是有個優秀的導演把這些事情呈現在大螢幕上, 但回歸題材的本質,其實在社會中,在地球每個角落, 俯手即拾啊......。 --------------------------------------------------------------------- [雜談] 1. 看完死魚、戀之罪之後,回家上網找相關報導, 不少報導特別強調女主角的"歐派",或是女主角"奮力"的演出......orz... 老實說,個人的角度也同上面提到的"見怪不怪"。 見怪不怪倒不是指涉女主角神樂坂惠,在這之前根本對她沒有印象, 要是有人跟我講神樂,我可能會很膚淺的以為是在談KOF的神樂千鶴....囧 說真的,女主角"歐派"也好,"激情"演出也罷, 對於看習慣AV片,或是一般限制級電影的人來說,這有啥好大驚小怪的??? 結果一堆平面報導,甚至觀影者,似乎對這些事情特別覺得稀奇有趣??? 至於說電影題材爭議性,理由同前,這種天天在地球上發生的事, 有啥好爭議的??? 個人是覺得沒啥好奇怪或是好訝異的吧。 總不會寫報導的記者都涉世未深吧....XD 2. 雖然碰上了兩場映後座談,不過個人倒是沒有去排簽名會。只遠遠的在旁觀看。 不去排簽名倒是有個疑似(?)傲嬌的理由--- 不想麻煩導演手太累(?)、以及簽名這種崇拜偶像的作風已經不適合老人了吧 ^^" 但還是真的要說,神樂坂惠真的很正!!! 真人比電影正上100倍!!! 3. 導演在電影用的隱喻元素,如粉紅色代表Hentai、不斷在數部不同作品中出現 對於宗教(基督、天主教)狂熱的批判(十字架、教會、聖母像)、 甚至是古典樂當BGM的運用,都恰如其份,也如同導演所說,他認為這些音樂 可以帶出電影該段落想要表達的氣氛, 或是透過音樂,把影像傳達不到觀眾現場的氛圍,用音樂可能一點就通。 (像是"愛之剝脫"用了波麗露舞曲,看到時一聽旋律出來差點要拍手XD 真的很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4EoDQQOeQs
4. 雖然拍了這些多反映社會真實事件的電影, 座談會上導演倒是說,如果真的要問他電影有啥要表達的思想或主題? 那麼大概就是人的"無限可能性"。 除此之外,他不只一次提到其他他並沒有特別想要放進什麼教化或宣揚的意涵。 因為這些題材素材,導演一直有說,裁判書都有寫啊XD -------------------------------------------------------------------------- [總結] 這次看了四部導演的作品,最後一部是"愛之剝脫"; 在電影院看的時候就有種風格很像伊坂幸太郎的感覺, 就是那種劇情雖然蒙太奇式的跳越、分段鋪陳,但最後溶合在一起的時候, 完全不會覺得花這麼多時候等待故事的進展是浪費時間。 至少個人覺得這四個小時竟然一下子就過去了XD 此外,"愛之剝脫",以個人的角度來說, 是一部不符合觀影前預期的電影,但卻又得到超乎期待的觀影過程和結果。 特別是在經過死魚、戀之罪的洗禮之後, 愛之剝脫的結局,其實還蠻治癒的^^" 另外像是故事中用誇張的方式表現的橋段; 女主角和Miss天蠍初見面放無雙、男主角偷拍修行和實戰等等,都很有伊坂風味(?!) 另外像是片末男主角單槍匹馬拿把武士刀衝入頂樓深處的那段, 在電影院裡我竟然想到的是松平健的暴坊將軍.....囧!!! 很歡樂啊XD -------------------------------------------------------------------------- 透過今年高雄電影節,認識了這麼位有趣的導演,值回票價。^++^ 以上です. -- 「畫面上竟然出現兩個陌生男子開始打起來,打呀打呀打地好厲害, 打到後來突然出現七八個,十幾個人拿著棒球棒在棒球場上打呀打呀的, 唉呦不對,這前幾天新聞......」 表演工作坊_李立群_台灣怪譚(199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4.122.78 ※ 編輯: hahamula 來自: 218.164.122.78 (11/05 11:10)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hahamula (218.164.122.78), 時間: 11/05/2011 11:16:39 ※ 編輯: hahamula 來自: 218.164.122.78 (11/05 11:19)
文章代碼(AID): #1EjAgOo6 (JapanMovie)
文章代碼(AID): #1EjAgOo6 (Japan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