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被害者家屬的復仇:《徬徨之刃》

看板JapanMovie (日本電影)作者 (りんゆ)時間11年前 (2013/12/04 13:4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中文片名:徬徨之刃 日文原名:さまよう刃 原著小說:東野圭吾《徬徨之刃》 編  導:益子昌一 年  份:2009 觀影時間:2013/11/28 私心評分:3.5 卡司與其他推薦作品: 寺尾聰   飾 長峰重樹 伊東遙   飾 長峰繪摩 竹野內豐  飾 織部孝史 伊東四朗  飾 真野信一 酒井美紀  飾 木島和佳子 山谷初男  飾 木島隆明 岡田亮輔  飾 菅野快兒 黑田耕平  飾 伴崎敦也 佐藤貴廣  飾 中井誠 ※「少年法」&「被害者家屬」主題之引申閱讀: 電影:令人全身發冷的《告白》/書籍:門田隆將《與絕望奮鬥》 前言: 這次特地把《徬徨之刃》、《手紙》和《誰來守護我》這三部電影安排在一起,站在各個 立場角度來探討「被害者」與「加害者」的議題,算是一系列的心得文吧。這三部電影從 不同的視角出發,它們考驗著觀眾,讓人去思考:「自己認為的正義是什麼?」坦白說, 儘管我做了心理準備,但這三部作品連續看下來真的很難承受,《徬徨之刃》看到想吐, 《手紙》很溫暖但也很沈重,第三天看完《誰來守護我》受不了只好去睡覺,卻連在睡夢 中都還會想起片中劇情,衝擊很大,收穫不少。這三部電影中,有兩部改編自文學作品, 以「人」為中心,讓各種價值觀互相衝撞與爭辯,不就是文學和電影的存在價值嗎? 以下進入正題。《徬徨之刃》未看先猜4,看完評價3.5。翻了半天找不到原作心得文,我 當年沒寫嗎?原作是皇冠的東野書系中相對優秀的一本,原作細節到了四年後的今天已經 不記得了,不過對其探討的爭議性議題「少年法」與「受害者家屬對加害者的復仇」還有 印象,可惜本作也跟《半自白》一樣沒拍好。這個故事很沈重,但電影最大的問題是沉悶 ,以及文學影像化很容易有的通病:不夠深入。強烈建議願意看字的人直接看原作,至於 電影的話,我只會「介紹」(不是推薦喔)給不可能去讀原作且平時不會去思考這類議題 的族群,希望能激起他們一點點的反思。順帶一提,有一本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天使之 刃》也是以少年法為題材,中文書名還滿像的,之後有機會會看。(以下有劇情大雷) 片中用幾個人物來呈現立場的對立:年輕刑警織部的「應該守護人」V.S 老刑警真野的 「應該守護法律」,父親木島的「復仇」V.S 女兒和佳子的「不復仇」。如果我是警察, 我並不希望長峰復仇,可是一想到他的心情,我好像又找不到阻止他復仇的有力理由。不 過我可以確定的是,就算我不阻止(或沒能阻止)他復仇,身為警察我仍然會讓他在事後 為他的復仇負起刑責,因為「殺人」無論有什麼原因都是不可逆的行為。今天我站在一般 人而非警察的角度,我不希望一個好人為了這種罪犯而毀了自己,但當長峰把槍抵在菅野 胸口的時候,我竟然一度浮現希望他快點開槍的念頭。 長峰先前曾在電話中告訴織部,他希望能讓菅野體會到死亡的恐懼。這一點我有同感,有 些犯罪者殺人不手軟,自己卻很怕死,想方設法要免去死刑,甚至還有人抱著「反正殺一 兩個人又不會被判死刑」的想法。多希望能讓犯罪者真心後悔,萌生「我沒犯案的話,被 害者和其家屬就不會這麼痛苦」的想法,而不是認為「沒犯案的話,我就不會落到這種下 場」,可惜很多時候連要他們真心悔改都很難。長峰直到最後都不放手、不瞑目、不甘心 的神情,正是最痛切的控訴…… 還有一個爭議點是,少年法該不該修法?要不是考慮到世上的確也有痛改前非造福社會的 例子,看到那些仗著少年法就為所欲為的案例,真希望法律有一天能不論年紀只論行為。 法律一直都不是完美的,甚至可以說它在「人」之前不可能達到完美。不過真要說起來, 如果這些問題不矛盾、不會起爭議,創作者們就不必寫也不必拍了吧。 ※延伸閱讀: 系列文之二——加害者家屬的苦痛:山田孝之、玉山鐵二、澤尻英龍華《手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8.251.227
文章代碼(AID): #1Idi4xbN (JapanMovie)
文章代碼(AID): #1Idi4xbN (Japan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