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通往內心的橋1-4(含有些許劇透)

看板Japandrama (日劇)作者 (透明ptt新手)時間2年前 (2023/02/11 22:05), 2年前編輯推噓14(14057)
留言71則, 9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許久沒有開啟PTT,似乎也是第一次在日劇版發文,還請版友們多多指教。 (因為是臨時決定上來發心得的,可能比較是想到什麼寫什麼的形式,還請版友們諒解。) 這部在台灣觀眾群似乎比較少討論度,但每個星期播出後,在日文推特的討論都非常熱烈。 身為成年才被診斷出發展障礙(ASD+ADHD)的人,看這部劇真的每集都能哭。 雖然我的診斷還是俗稱的亞斯伯格&ADHD是近期才被發現的(女性的特質又更隱性),看到第四集志保的坦白真的很感同身受。 另外,因為本身之前的科系也接觸發展障礙(尤其泛自閉光譜)的孩子,因此佐山醫師在第四集對志保說的話(因為有相同經歷而能夠理解孩子)我也曾被說過,且同樣帶給我很大的鼓勵。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真實的「看不見的障礙」相關主題的戲劇(沒有特別點出障礙名稱但同樣溫暖的日劇,也很推高橋一生主演的《我們的奇蹟》)。 其實會知道這齣是因為日本的發展障礙友人先推薦了原作漫畫,並且大力宣傳有改編劇的這件事,因此從那時起就關注這這一部。 很高興台灣有跟播。 第一集有不少觀眾(日劇版的其他心得以及日本推特的討論)指出,除了小女孩末依需要被告知是「好孩子」、不是不好的人以外,也覺得母親是需要被陪伴的;這點在其他集數(如第三、第四)都有提到:「不是家長的錯」,總覺得有圓到第一集讓我很想擁抱末依母親的部分。 不過目前最喜歡的是第三集。 發展障礙者(尤其女性)的特質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和以往認知的典型特徵(偏向男性診斷的特質)不符。 因此,像小希那樣「從數值來看似乎沒有太大問題」、「不到診斷門檻」的情況很常出現;然而也如同堀凛醫生所說,(無論是學校或是社會上)大多數人普遍會對於能見、顯著的障礙更加包容,甚至願意伸出援手,卻對像小希這種「外在看不出凹凸」的人容易感到厭煩、排斥,甚至產生霸凌。 這便是許多年少時期一直未能確診的孩子的困境。 成長過程中被排擠、孤立,甚至在校園期間被霸凌的情況十分常見(我自己也遇到過)。 看到小希媽媽、堀凜醫師、Liaison診所的大家在內心祈禱著小希不會被欺侮的那段,眼淚真的是不可控制地一直一直流…… 每每在實習場域看到與我童年相似的孩子們,也總希望世界能待他們更加溫柔。 第四集最牽動我的便是志保和以前打工的朋友們坦承自己的障礙的部份。 我(以及許多發展障礙者)總覺得,坦承自己的困難,某種層面就像性向的出櫃,在面對某些人或情境時是非常難以啟齒、會非常猶豫的。 佐山醫生說的「可能會被當成武器(或做錯事的擋箭牌)」,以及像志保的情況,被當作「這不是大家多少都會有的困難」而玩笑或輕鬆帶過,甚至「那你是不是天才」的發問(雖然就像志保說的,知道眾人並無惡意),也往往令鼓起勇氣坦承的障礙者們退卻、甚至感到受傷。 原本在想,這部劇那麼多可愛的童演,以及找來如松本穗香等算是人氣、知名的演員,可能會採取比較輕盈的敘事手法;不過其實意料之外的沉重(與此同時又帶有溫暖)。 可能對一般觀眾而言會稍微沉重一些?但的確是目前看過非紀錄片類型的影劇中,最真實呈現隱形障礙者內心世界與身旁人們的困境的一部劇。 很希望這部劇能被更多人看到,也進而讓更多人理解發展障礙。 很期待後續的劇情發展(也覺得下一集會哭掉許多張衛生紙)T_T -- 很少用ptt的透明新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242.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drama/M.1676124328.A.E58.html ※ 編輯: littlesun11 (114.32.242.183 臺灣), 02/11/2023 22:12:01

02/11 22:47, 2年前 , 1F
很喜歡這齣劇
02/11 22:47, 1F

02/11 22:48, 2年前 , 2F
感謝心得分享 真的推我們的奇蹟 看到哭qq
02/11 22:48, 2F

02/11 22:48, 2年前 , 3F
推 我真的很喜歡這部
02/11 22:48, 3F

02/11 22:53, 2年前 , 4F
我在看第一集時真的覺得小孩的媽媽是最需要抱抱的 T_T
02/11 22:53, 4F

02/11 22:53, 2年前 , 5F
主要照顧者面對孩子狀況的無力與擔心 配偶與旁人的責
02/11 22:53, 5F

02/11 22:53, 2年前 , 6F
備(都是你沒管好小孩) etc
02/11 22:53, 6F

02/11 22:57, 2年前 , 7F
我們的奇蹟我也是一直哭QQ非常能夠共鳴!很羨慕日本
02/11 22:57, 7F

02/11 22:59, 2年前 , 8F
有這個類型的劇!
02/11 22:59, 8F

02/11 22:59, 2年前 , 9F
的確實習的時候也看到過家長不願替孩子「貼標籤」而
02/11 22:59, 9F

02/11 23:00, 2年前 , 10F
不願孩子確診的情況;也看過極度自責的家長,都讓人
02/11 23:00, 10F

02/11 23:01, 2年前 , 11F
感到心疼QQQ孩子在經歷困難的同時,家人/陪伴者又何
02/11 23:01, 11F

02/11 23:02, 2年前 , 12F
嘗不是在無助感與難受之中。喜歡這部劇對當事者與旁
02/11 23:02, 12F

02/11 23:02, 2年前 , 13F
人的刻劃都同樣細膩真切T_T
02/11 23:02, 13F

02/12 06:09, 2年前 , 14F
我也超喜歡這部戲的~~
02/12 06:09, 14F

02/12 06:13, 2年前 , 15F
第二集那爸爸應該是「躁鬱症」吧應該有改過病名在戲劇裡說
02/12 06:13, 15F

02/12 06:13, 2年前 , 16F
的那名稱應該是新的稱呼,難怪我覺得這症狀跟我看過的似曾
02/12 06:13, 16F

02/12 06:13, 2年前 , 17F
相似
02/12 06:13, 17F

02/12 06:19, 2年前 , 18F
我也對第三集那段深深有感平常看似正
02/12 06:19, 18F

02/12 06:19, 2年前 , 19F
常卻隱形帶有疾病的小孩往往是在正常
02/12 06:19, 19F

02/12 06:19, 2年前 , 20F
班上最容易被霸凌的一群,但往往要讓
02/12 06:19, 20F

02/12 06:19, 2年前 , 21F
一般家長接受需要去「資源班」的過程
02/12 06:19, 21F

02/12 06:19, 2年前 , 22F
格外艱辛,畢竟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小
02/12 06:19, 22F

02/12 06:19, 2年前 , 23F
孩不要說是天才但也要跟正常人一樣平
02/12 06:19, 23F

02/12 06:19, 2年前 , 24F
安長大,誰希望自己小孩去學校被貼標
02/12 06:19, 24F

02/12 06:19, 2年前 , 25F
籤呢?
02/12 06:19, 25F

02/12 06:37, 2年前 , 26F
像至保醫生同樣情況的人我在職場上也遇過
02/12 06:37, 26F

02/12 06:37, 2年前 , 27F
我私底下有稍微跟他聊過因為受疾病影響頻
02/12 06:37, 27F

02/12 06:37, 2年前 , 28F
頻的在更換工作,因為工作上的挫折與失敗
02/12 06:37, 28F

02/12 06:37, 2年前 , 29F
常常對自己極為沒自信但還是不斷的在職場
02/12 06:37, 29F

02/12 06:37, 2年前 , 30F
上努力,面對陌生人也不敢提起疾病的事,
02/12 06:37, 30F

02/12 06:37, 2年前 , 31F
怕跟陌生人說了別的人覺得他是在偷懶、不
02/12 06:37, 31F

02/12 06:37, 2年前 , 32F
肯學而貼上標籤
02/12 06:37, 32F

02/12 09:39, 2年前 , 33F
看了這麼多篇心得文,成功被推坑了
02/12 09:39, 33F

02/12 15:41, 2年前 , 34F
雖然戲劇一定有美化許多 但日劇在這種細節之處真的能
02/12 15:41, 34F

02/12 15:41, 2年前 , 35F
處理很好 覺得山崎能接演這樣的角色和劇本真是太好了
02/12 15:41, 35F

02/12 18:22, 2年前 , 36F
堀凛是言語聽覺士(類同台灣的聽力師、語言治療師)
02/12 18:22, 36F

02/12 18:22, 2年前 , 37F
喔~
02/12 18:22, 37F

02/12 19:22, 2年前 , 38F
第二集的劇情似乎是改動最少的(但我其實也只入手了
02/12 19:22, 38F

02/12 19:22, 2年前 , 39F
漫畫第一集),那位父親的確是躁鬱;不過在原作漫畫
02/12 19:22, 39F

02/12 19:22, 2年前 , 40F
其實在懷疑用藥可能不適合的時候,佐山醫師有提出那
02/12 19:22, 40F

02/12 19:22, 2年前 , 41F
位父親可能也是泛自閉光譜者,不過這點在劇裡沒有提
02/12 19:22, 41F

02/12 19:22, 2年前 , 42F
出。
02/12 19:22, 42F

02/12 19:24, 2年前 , 43F
我小時候去過資源班,但其實仍舊是以「普通生」但身
02/12 19:24, 43F

02/12 19:24, 2年前 , 44F
份在校內唸書;我自己在實習的國小也曾看過未確診但
02/12 19:24, 44F

02/12 19:24, 2年前 , 45F
被各方認定應該是泛自閉光譜(亞斯)的孩子,在班上
02/12 19:24, 45F

02/12 19:24, 2年前 , 46F
的人際發生困難。
02/12 19:24, 46F

02/12 19:24, 2年前 , 47F
真的很心疼……
02/12 19:24, 47F

02/12 19:27, 2年前 , 48F
之前其實曾經有像志保醫師那樣鼓起勇氣向身旁的人坦
02/12 19:27, 48F

02/12 19:27, 2年前 , 49F
承自己的情況。
02/12 19:27, 49F

02/12 19:27, 2年前 , 50F
不過只有向很熟的人,且我們科系本來就對發展障礙有
02/12 19:27, 50F

02/12 19:27, 2年前 , 51F
認知,大家都很能夠理解。
02/12 19:27, 51F

02/12 19:27, 2年前 , 52F
那時是因為學校教了一些其實有點過時的障礙相關資訊
02/12 19:27, 52F

02/12 19:27, 2年前 , 53F
,我不敢上課時提,累積到下課才找同學聊了。
02/12 19:27, 53F

02/12 19:29, 2年前 , 54F
我也覺得,只要是劇難免都會為了讓一般觀眾更好理解
02/12 19:29, 54F

02/12 19:29, 2年前 , 55F
、產生興趣而加入一些比較明顯、誇張的呈現,但這部
02/12 19:29, 55F

02/12 19:29, 2年前 , 56F
真的真的已經做得很好了(看到周遭有人棄追也同時是
02/12 19:29, 56F

02/12 19:29, 2年前 , 57F
因為「太真實太沉重」這樣的原因。
02/12 19:29, 57F

02/12 19:29, 2年前 , 58F
但我很感謝這樣的劇,不再是一再運用天才自閉症的設
02/12 19:29, 58F

02/12 19:29, 2年前 , 59F
定,而是去探討各式各樣更為隱形的障礙與特質。
02/12 19:29, 59F

02/12 19:33, 2年前 , 60F
謝謝Barbie版友「語言治療師」的正名!我知道也很崇
02/12 19:33, 60F

02/12 19:33, 2年前 , 61F
敬這個職業!我是因為記得劇裡的翻譯(還是劇裡的講
02/12 19:33, 61F

02/12 19:33, 2年前 , 62F
法)都是「先生(醫師?)」,所以寫了醫師這樣@@
02/12 19:33, 62F

02/12 19:39, 2年前 , 63F
想起小時候國小老師放了蹷@公升的眼淚隁輙畯抳{識脊
02/12 19:39, 63F

02/12 19:39, 2年前 , 64F
髓小腦萎縮症,感覺醻q往內心的橋醻o部也很適合用在
02/12 19:39, 64F

02/12 19:39, 2年前 , 65F
教育的場域!
02/12 19:39, 65F

02/12 19:39, 2年前 , 66F
!!!怎麼亂碼了,我是說一公升的眼淚。
02/12 19:39, 66F

02/12 20:33, 2年前 , 67F
通常因為叫「治療師」很拗口所以大家都直接稱呼老師(
02/12 20:33, 67F

02/12 20:33, 2年前 , 68F
台灣很多是這樣XD
02/12 20:33, 68F

02/12 21:07, 2年前 , 69F
這部真的很棒 吉田紀子改編的很好
02/12 21:07, 69F

02/12 21:15, 2年前 , 70F
第二集醫生是把他爸爸從憂鬱症改判為「急速循環性雙向情緒
02/12 21:15, 70F

02/12 21:15, 2年前 , 71F
障礙症」也就是「躁鬱症」
02/12 21:15, 71F
文章代碼(AID): #1Zvw2evO (Japandrama)
文章代碼(AID): #1Zvw2evO (Japan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