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台灣泛創意誌又進新時代(上)

看板Magazine (雜誌)作者 (沉默)時間14年前 (2010/11/02 00: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文純為個人觀察與意見,望各方先進指教。 雖然網路社群發展日益蓬勃,個人內容的表達舞台無奇不有,但在實體書市出版 仍被視為一種文化專業的達成,書籍亦然、雜誌亦然。而從2002年開始逐漸興起, 以主流通路為販售管道的台灣泛創意設計誌,訴求某種族群對非傳統光鮮生活的美 好想像,及其之外更多的潛在可能。 出版實務上,清楚的市場定位能收銷售實效,是無庸置疑的行銷理論。但分眾作 得越細緻,排他性也就越高,就越失去新讀者被開發的可能,頂多引起過路客對某 期主題產生興趣,但未必能持續影響。但反觀台灣在2003與2004年間問世的泛創意 設計文化誌,或因編輯部的用心,寄望透過幾期試驗與修正,吸納最適合自身編輯 取向的讀者;或因人力資源不足,導致內容雖豐富多樣,定位卻不夠清楚,主題與 目標市場無法疊合,形成曖昧與模糊的模稜兩可。巧的是,當時出版業界的衰退尚 未如同近三年快速得令人咋舌,因此出書選書的標準較寬鬆,使得這些資金不豐、 背後操作力也不夠雄厚的初生刊物,反而能打進許多主流通路,如誠品、金石堂、 博客來,甚至是以上架費高昂聞名的統一超商,也讓更多尚在培養自身閱讀口味與 尋求方向的年輕讀者,不僅有更多不同於以往的選擇,更與當時正在成長中的編輯 群產生共鳴,這或許也是那兩年能誕生這麼多類似刊物的原因之一吧。 「雜誌市場的成熟是一個重要的標誌,因為它的成熟往往與社會發展水平相吻 合,意味著一個社會達到了滿足溫飽以上物質和精神生活要求的水準,而這 個社會人均文化消費支出也較高。」(激活傳媒:傳媒競爭力發掘與執行策 略,陸小華著,2004年5月,中國中信出版社) 這波泛創意誌的興起,或始源於2002年發行的「札誌」。這本經驗式時尚誌以32 開本問世,手感迴異於時效性高的一般雜誌,目錄頁翻開來的洋洋灑灑讓人咋舌, 許多一時之選的演員與歌手,范曉萱、楊乃文、許如芸、陳綺貞、林嘉欣、馬莎、 朱孝天等人,彷彿深掘自身般寫起私密的內心話;Contributing Writer的雷光夏、 夏虞紹、林盟山、余靜萍也無一不是目前文化創意藝術界的當代名人,甚至連包式 國際包益民、設計生活作家王信智都赫然在列,創辦的時尚造型師曾瓊鶯、前任 ELLE與現任Marie Claire雜誌美術總監林偉洋,及攝影師胡世山俱備深厚業界人脈 可見一斑。甚至在封底可見大型連鎖品牌廣告,像是當時啓用莫文蔚代言的LEE牛 仔褲,以及剛開始進軍台灣的無印良品MUJI,而且採用主流通路販售,與後來的獨 立發行刊物多走小型特色書店迥異。 其兼容所有寫手文字的獨特性格、攝影風格與視覺編排上營造出非線性的、跳躍 式的閱讀節奏,處處充滿私密的爆發的刻意顛覆主流的實驗氣味,即使至今只發行 四期,仍在台灣年輕學生與設計工作者間形成典範絕響,連香港文化界人士與讀者 都以難能珍品視之,讓這場被編輯群視為顛覆雜誌美學的革命,無論成功與否都始 終被不斷追憶,甚至到了後來由王信智與鐘霓主導的「Dreamcase」系列,同樣塊 狀分佈的內容韻律滿載文青氣息,不定時出刊讓人引領盼望之際,也算是延續了札 誌的悠長生息。 事實上,縱觀當年雜誌書架,消費市場兩極化尚未開始蔓延,因此主打歐美各類 設計師專業成就與形塑場域的「PPAPER」、以消費角度強化商品價值與多方面發展 性的「SHOPPING DESIGN」、建築學界與實務場域交流激盪的「EGG」、帶著地下獨 立藝術青年爛漫夢想囈語的「0-99」,深耕挖掘親土親人無華素樸的「蘑菇手帖」... 全都能在主流通路看見,無非提供了目標讀者群在原有文化以外,更深或更廣,不 同面向的經驗視野。其中,被視為新型態創意誌最成功典範的PPAPER,讓沛報國際 在這幾年淘汰與衰退快速的消費市場中佔得相當地位,銷售斐然。原本PPAPER略帶 精英姿態是種特定操作,一如中興百貨之於大眾消費族群,沒想到它的在通路與價 格上的成功,形成了標竿之外也成了眾矢之的,好幾本後起之秀都以PPAPER為假想 敵便可見一斑,其中以EGG的意圖最為明顯。 晴天文化發行的EGG,瞄準了建築設計工作者和相關科系學生的年輕市場,以偏 向藝文、生活及學界的角度切入,與著重在幾乎以高質感作品集形態,以呈現中大 型建案的室內、建築、台灣建築等傳統業界刊物相比,路線明顯不同。出刊三年後, 晴天文化將原本雜誌內容中,偏向生活與消費的軟內容切割出來,另外成立一本稱 作「蛋報」的新刊,並以低價搶食由PPAPER建立的便利商店通路。然而,在不到半 年後兩本各自分立的刊物又重新整合成「EGG+」,期望兼容專業與大眾兩種市場的 野心,最後在2007年停刊,操作策略或許不如預期成功,但三年多的出版歷時也帶 來了不同於專業取向刊物的視野。 略顯混亂但多元的「懶人誌」作為雙月刊,橫跨影視娛樂設計時尚消費等多種主 流領域的野心,偶有佳作的當期主題,雖難以取代世界電影,但也提供了不同角度 的生猛趣味;而富有創造實驗性的0-99在雷克雅維克任創刊總編輯時,充滿軟糜搞 怪的網路世代氛圍,在鍾霓接任後,似乎也把Dreamcase思維融入其間,轉型成了 纖細柔軟中帶點叛逆的未熟女性風情,後期細緻有味但內容略嫌藝文零碎,與封面 主題的連結明顯不足,要作為新時代次文化發聲刊物也不夠有力。 此後,停刊者眾,泛創意雜誌的發行便越趨兩極。 本文未完,續下篇 -- 微茶鹼.綠茶.餅乾.變化型 http://blog.yam.com/tinkaichie 內含電影, 音樂, 文字, 請酌量服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216.37
文章代碼(AID): #1Cpk_fB_ (Magazine)
文章代碼(AID): #1Cpk_fB_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