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電影‧夢 《海洋熱》導演陳龍男專訪
http://funscreen.com.tw/head.asp?period=12
報導 / 艾爾
去年一部以『海洋音樂祭』做為拍攝題材的紀錄片《海洋熱》,意外成為觀眾迴響熱烈的
影展熱門片,不但獲邀到國外參展,還在完全無宣傳預算與院線經驗的情況下,純粹應
觀眾要求,在台北光點戲院擠上了一週檔期,雖然比起近期在首輪票房大放異彩的
《翻滾吧!男孩》、《無米樂》,《海洋熱》沒有機會踏入市場挑戰更主流的觀影族群,
不過僅僅靠著影展傳出的口碑與DVD的發行,就已經悄悄地累積了一股從地下浮現檯面的
擁護勢力!
即將赴美攻讀電影製作的年輕導演陳龍男,憑藉著《海洋熱》的熱烈口碑,去年再度前往
『海洋音樂祭』為《海洋熱2》尋找題材,續集將以更深入且多元的角度呈現地下樂團的
理想、搖滾樂迷的狂熱、以及04年『海洋音樂祭』對社會與當地居民的象徵意義!趕在《
海洋熱2》正式問世以前,本期放映週報特地專訪了陳龍男導演,邀他暢談年輕電影人
自製自銷的艱辛道路、對臺灣地下樂團的獨到觀點以及放眼未來的電影夢,從這位熱血
沸騰為電影理想打拼的青年導演身上,我們又一次被宛若片中樂團『不輕言放棄』的
搖滾精神所打動!
Q 1: 會持續選擇『海洋音樂祭』做為紀錄片的題材背景,是機緣巧合、是對搖滾樂的
熱愛、還是純粹想捕捉熱情吶喊的青春本色?
陳:其實一開始都不是為了那麼偉大的動機,紀錄『海洋音樂祭』當時對我而言純粹只是
個可以賺錢的case而已,然而之後的發展完全在我的預料之外,接觸到這群對音樂充滿
狂熱的樂團,才發現這群年輕人做音樂的認真、奮戰態度,和我們這些獨立製片工作者
在精神上是類似的,也才開始愈來愈對他們感到興趣,其實拍攝《海洋熱》前我根本不是
搖滾樂迷,這群在地下樂團玩音樂的青年之前對我而言,甚至只是群製造噪音的激進份子
罷了!
接到這個case是台北縣政府找上的,他們舉辦『海洋音樂祭』多屆迄今,覺得其能量已經
到了有被紀錄下來的必要,其實第三屆就已經找人開始紀錄,我則是負責第四屆和去年的
第五屆(《海洋熱2》的題材 ),當初我在規劃這部紀錄片時,就不希望它只是一個演唱會
過程的呈現,所以在開賽前幾天,我們就已經開始紀錄了某些樂團的訪談與採排過程,
一路下來我們鎖定了幾個最有希望進入決賽的團體,當然也找了幾團所謂的『對照組』,
結果竟然是『對照組』進了決賽,一些原本被看好的團體反而與獎項無緣,過程中就是
充滿了類似這樣的意外或是驚喜,自然而然地豐富了這部紀錄片的戲劇性!
簡單來說,從一開始的接case心態演變到後來對題材的認可,我已經是用完成自己作品的
角度來處理這部片子,投入的心力與資金已超越原本想賺錢的目的,比賽當天為了保險
起見,我還額外請了三個攝影師和兩個收音師確保不會lose精彩畫面,加上後製期拉長到
將近半年,經費其實超過縣府給的50萬預算。不過我還是非常感謝台北縣政府的新聞室
主任廖先生,他算是炒熱『海洋音樂祭』的幕後推手,他也給予我拍攝這部作品相當的
自由度,讓《海洋熱》可以擁有自己的生命,而不只是一部官方歸檔用的幕後花絮紀錄
而已,當然觀眾對這部片強烈的迴響,也是縣府再次找上我紀錄次年音樂祭的主因。
Q 2: 除了樂團陣容外,《海洋熱2》與第一集最大的不同處會在哪裡,紀錄手法上會有
變革嗎?
陳 : 會有相當大的不同,這次除了樂團台下生活的捕捉外,我還試圖採訪了包括樂迷、
工作人員以及當地居民對音樂祭的想法,包括這次揚名海外的設計師蕭青陽先生等,
很多人都會到『海洋音樂祭』,我希望藉由更多元的角度與採訪對象探討這個活動的意義
與影響力。不過後來發現,這一集裡對樂團的呈現還是最有力的,例如這次還會有『
夾子大樂隊』的復出表演等,但假如把重心全放在樂團身上,又會顯得和第一集太過相似
,所以目前的後製過程我面臨了一些瓶頸,一方面要讓續集玩出新意,另一方面整合多元
觀點的討論又容易顯不出重心主軸,只能說我目前還在努力為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
海洋熱2》奮鬥中,這次需要克服的挑戰或瓶頸比首集更多!
Q 3: 可否談談《海洋熱》第一集院線上映與DVD發行的行銷經驗?有專門負責行銷的工作
人員或公司支援嗎?最後為什麼會由『角頭音樂』出線發行本片DVD?
陳 : 由於這是我第一次有作品獲得大眾的迴響,而我過去只有參加影展的經驗,所以在
行銷方面我確實只是個生手,加上我並沒有能力聘請或委託所謂的行銷專人推廣,所以
多數時候都處於被動的狀態。當初本片在台北電影節獲獎後,由於剛好時間點與『
海洋音樂祭』十分接近,所以角頭音樂就找上我洽談本片的DVD發行權,作為當時地下音樂
熱潮的反映產品之一;光點戲院找上本片也是在台北電影節傳出佳評後,剛好與當時在
北市院線反應良好的兩部紀錄片《跳舞時代》、《歌舞中國》搭配,組合成一個以音樂
紀錄片作主題包裝的影展,由於《海洋熱》當時並未在首輪院線有放映的機會,在獨家
上演的觀眾熱烈反應下,《海洋熱》後來又爭取到一週單獨放映的檔期。
Q 4: 看到近期紀錄片如《翻滾吧男孩》、《無米樂》在院線上映開出亮麗票房,是否
給了您將作品推上商業院線的信心,對於《海洋熱2》在台灣的播映形式,或是影音產品
發行的行銷宣傳管道,已經展開規劃了嗎?會循第一集的模式,還是有意走前述成功例子
的路線?
陳 : 看到最近幾部紀錄片在商業院線上的成功,我確實很羨慕,一方面也對自己的片子
當初沒能走這樣的道路感到可惜,所以從《海洋熱2》的籌備初期我就已經開始規劃它
上院線的道路,從一月份《海洋熱》官網上線開始,匯集影迷為影片的上映鋪路,不過
由於影片的完成度比當初預料地要慢,加上第二集的命題較首集來得嚴肅,不單單集中於
樂團的熱血與最後的得獎歷程,我們也還在研究它上院線的商業賣點,第二個變數是我
八月份就要出國留學,所以以我為主的宣傳勢必得再往後拉。我們目前的計畫是先觀察
本片在今年『海洋音樂影展』首映的觀眾反應,再決定影片是否走院線或會以多大的規模
放映,我覺得這需要從長計議,也不排除採一、二集同步上映一張票價的模式!不過一切
都還得等片子完工後才能確定。
Q 5: 您會親身投入影片的行銷工作嗎?對您而言這會是比創作更為艱鉅的難關嗎?還是
您認為創作過程中就該考量到行銷途徑,兩者密不可分?
陳 : 我覺得這還是得依據每個人的能力而言,不過純粹就分工的角度來看,我還是認為
創作者和行銷者應該分開,創作者就是應該專心地致力於創作,當然這是理想的狀態,以
臺灣目前的市場和環境來論,的確無法分工地如此明確,像蔡明亮、林育賢或是顏蘭權
這樣停滯創作多時,全省走透透以為了推廣自己的作品,雖然有它的效果,但終究不是個
健康環境的反映,對於近期紀錄片竄起的現象,對國內電影工作者當然有鼓舞的效果,
但離健全的電影環境還有一段距離,台灣的劇情片票房假如依舊起不來,或是沒能繼續
發展出強勢的製片發行公司,來分擔創作者的行銷壓力,最近幾部紀錄片的成功還是只能
以個案論之,很難就此視為景氣的回升或健康的環境。
Q 6: 可否用幾句話形容目前臺灣地下樂團的精神或特色?就您這兩年來實地深入紀錄的
觀察,您覺得他們遇到最大的瓶頸為何?
陳 : 好難回答啊…!其實臺灣的地下搖滾當然是比流行樂壇更豐富且具多元性的,但是
很可惜的是,我一直沒有看到像『交工樂隊』這樣風格鮮明、態度直接、用心在傳達客家
文化等反映社會符號的樂團。參加過多個臺灣的音樂活動如『海洋音樂祭』、『春天吶喊
』或『野台開唱』等,我對地下樂團的成長確實有所期待,但我也必須承認多數期待
並沒有被滿足,他們的創作並沒有與社會的脈動結合,或是融入更深刻的生命體驗,
但我不會氣餒,那股對新希望的等待還在,雖然這樣的期待始終沒有得到適當的回饋。
不過我想特別提一下『88顆芭樂籽』這個樂團,他們就是我心目中傑出的樂團之一,主唱
的即興表演中常會融入對臺灣當代現象的諷刺與調侃,例如前幾年奧運棒球熱和最近主唱
在軍中受到的一些『特別待遇』,搖滾樂不一定就非要批判社會或反政府,我欣賞的是
他們對社會關注的態度,在他們的作品中是看得到臺灣的在地現象的。
Q 7: 《海洋熱2》是否和首集一樣試圖打破一般觀眾對地下樂團『頹廢、嗑藥、雜交』…
等不『健康』的成見?
陳 : 有的,但不是刻意的,吸毒與性很可能是外人對地下樂團的刻板印象,但在我紀錄
的過程中,我並沒有發現這些墮落的一面,這群人有的也有正職或課業,下班下課後就
全神投入地練團,對他們而言這些就是興趣,與藥物或墮落沒有必然的關聯性,《海洋熱
》就是要把他們認真的那一面表現出來,看到他們對音樂的執著,你自然會忽略那些
硬要和地下樂團劃下等號的負面議題。
不過隨著經驗的累積拍到《海洋熱2》,觀察到的面向不再如此單純了,我也不單專注於
呈現樂團認真的一面,舉凡團中人與人的磨擦、創作理念的不合、對未來的茫然以及如果
能夠出片,又得做出多少妥協等更實際的問題,都會反映在這部續集裡。不過《海洋熱》
系列確實有它打破大眾對地下音樂節偏見的使命在,像去年媒體將『春天吶喊』污名化的
程度,就實在教人不敢領教!
Q 8: 衝著眾多熱情Fans的喝采與期許,您未來有繼續紀錄『海洋音樂祭』的計畫嗎?
現在當然不能把話說死啦 (笑)!我不會排除這樣的機會,但我都這題材與活動已經
有一定的瞭解,況且我八月份就要出國唸電影了,或許也應該交棒讓其他人來為這樣的
影片注入新意了!
Q 9: 70年代『伍茲塔克音樂節』紀錄片的剪接師~馬丁史柯西斯,後來成了近二十年來
最偉大的劇情片導演之一。許多紀錄片導演也都懷抱著拍攝劇情片的理想,您是否也已經
在籌備這樣的計畫?(據說是部原住民歌舞片…)
陳 : 沒錯,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拍一部阿美族歌舞片,一部可以媲美《紅磨坊》、
《芝加哥》等好萊塢製作的大型歌舞劇,拍攝《海洋熱》系列其實算是我對音樂運用與
說故事能力的訓練,未來這些元素都有可能運用進這部夢想中的劇情片裡,所以我沒有
為自己設限一定要繼續朝紀錄片或搖滾樂相關的領域前進,其實腦中已經有很多劇情片的
計畫在成形中了!像我其實一直對當兵的題材很感興趣,我之前的一部作品
『我的莒光作業簿』,談的就是一對學長學弟從入伍到退伍的過程,我也曾經以一群女孩
為主角,拍她們如何渡過男友當兵時期的經歷,算是從兩種角度來看『當兵』這件事,
未來也有可能發展成劇情長片的題材。
李安導演是我一直嚮往效法的對象,我希望拍出的電影就是既叫好也要叫座,不是僅僅
為了實現個人的理想或藝術堅持,這點我和《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都有共識,我們
是屬於務實型的導演,要拍就要拍觀眾喜歡、也能賺錢的電影,所以我們不會走侯孝賢或
蔡明亮導演的路線,不是不認同他們,事實上我們也推崇他們對影壇的貢獻,但是臺灣
有他們做這類型的電影已經夠了,我們未來會走不一樣的路線,也許就是所謂更大眾取向
、更商業的方向。
Q 10: 告訴放映雙週報的忠實獨立影迷們,何時可以開始看到《海洋熱2》這部迷人的
台灣搖滾樂紀錄片吧?
陳 : 這部片會在今年『海洋音樂祭』增設的『海洋音樂影展』作首映,沒有意外的話
應該會是閉幕片,時間是七月中在總統戲院,希望能順著『海洋音樂祭』的聲勢和近期
觀眾對優質紀錄片的期待,讓這部片吸引到更廣大的觀眾群,不過我倒也不急著隨著首映
安排本片的商業放映,我覺得無論紀錄片最近被炒得多熱,片子好不好看還是最根本且
最重要的元素,《海洋熱2》或許還有再被修改的空間,我會視首映後觀眾的反應與意見,來決
定影片正式上映的時間與規模,也許會延到明年也說不定,臺灣紀錄片今年不差一部
《海洋熱2》,要上映就一定要在最好的時機,上最滿意的版本!
編後感:
助理記者採訪後記 by k@te
《海洋熱》不是一部全面的紀錄片(但有"全面的"紀錄片這種東西嗎?),2003年我也去了
海洋音樂祭,但我只是一個要去海邊聽音樂和休息的遊客。龍男的記錄讓我看到了那些
樂團的投入,暫且不論音樂的好壞,那種純真和無畏或許那才是最實在的,即使短暫。
影像中重疊歲月的的搖滾與青春,...雖然不至於令人激動,但還是莫名感動。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61.230.118.52 (06/25 01:01)
ModernRock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15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