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時時刻刻 (Re: [情報] 幾張奧斯卡片已出...)

看板Movie-Score (電影電視劇 配樂討論)作者 (胚胎)時間22年前 (2003/02/20 22:5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Grayhawk (灰鷹爵士)》之銘言: : : 三者的味道混合一下,或許就可以得出The Hours的韻味了。 : : 以上兩張,我都喜歡,各有不同味道。 : 滿貼切的形容,感覺時時刻刻的配樂比 Nyman 的音樂要再冷調一點,但不是 : 冷酷,也絕非無情,而是一種冷靜的表面之下慾望流動的洶湧。 : 這張專輯還真是詭異,我連續幾天跑公館的大眾和玫瑰都找不到,跑到最後 : 不禁懷疑是不是看完首映場的觀眾全都衝回來把配樂搶光了。XDD 剛才又去碰碰 : 運氣,總算找到了,大眾門口是寫 2/13 發片,這麼說都已經上市一個禮拜了呢。 : 看了側標介紹才知道 Philip Glass 幫楚門的世界寫過配樂,以前看電影的 : 時候印象還蠻深刻的,但後來沒去買配樂,這下我對 Glass先生的興趣可濃厚了, : 國內還找得到他的作品嗎?^_^ : Grayhawk Glass在楚門的世界中只小小露了一面,只是配樂者用了他的作品罷了 這個過去多歸類為古典音樂家的Glass 可能有感於在古典音樂界沒沒無聞的Nyman, 只做了一部「Piano」全球知名,因而有些吃味 電影音樂也越作越通俗了。 就拿他最近期為NAQOYQATSI(戰爭人生)所作的配樂 就相當的甜美,還是由馬友友擔任大提琴主奏 儘管樂評多認為,NAQOYQATSI並未超越前QATSI兩部曲成就 但是,卻可以看出Glass為了向暢銷電影配樂者靠攏 逐漸擺脫早期為極微而極微的機械式程式型音樂 奇怪的是,這張唱片明明有中文側標 我卻少在店頭見到,上回在FNAC買下《失衡生活》(Koyaanisqatsi) 也有煥然一新的感覺,這次買到The Hours,旋律性明顯更強烈了 我認為,如果喜歡時時刻刻的,應該也會喜歡戰爭人生,失衡人生 快點叫SONY把Glass與馬友友放出來吧~ 他以前的電影配樂作品,我認為比較冷僻,如Secret Agent,達賴的一生 ,三島由紀夫等,不過這些我僅聽過片段,印象不深刻,就不亂說了。 至於他的古典音樂,則多不可勝數, Glass正是發行The Hours的唱片公司Nonsuch的藝人 他在這家唱片公司裡,有不少古典音樂作品,甚至包括他的成名作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如果你真的對他的極微主義歌劇有興趣的話 以下是有關《戰爭人生》 ------------------ 下文轉貼自http://chinanews.sina.com.tw/movie/2002-11-11/66755.shtml 《戰爭生活》是「Qatsi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何謂「Qatsi」?這是美國印第安土著 Hopi語中的一個單詞,意思是生活。本片導演雷吉奧於1940年出生於新奧爾良州,於 14歲起,便進入嚴格的天主教學校學習。此後的14年時間中,他一直耳濡目染濃鬱的 宗教氣氛,形成了他對人類社會生存現狀的焦慮。在拍攝電影之前,他一直致力於社 區服務,為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教育、貧困人口等社會問題設立基金以及相關服務機 構。  1983年,受IRS(Institute of Regional Study)委托,雷吉奧拍出了一部非敘事 性的電視片,在此基礎之上,「Qatsi三部曲」第一部驚世之作《失衡生活》 (Koyaanisqatsi)應運而生。此片的誕生經歷了嚴重的資金危機,為完成影片的拍 攝工作,雷吉奧兼職出租車司機長達5年之久,整部影片耗時7年才得以完成。  這部非敘事性、論文式的影片以純粹畫面的形式,展現出對人類現代社會工業化進 程的憂慮。在得到了包括盧卡斯、科波拉等人的大力支持與推廣之後,《失衡生活》 在當時形成了轟動性的效果。由於第一部的轟動影響,「Qatsi三部曲」的第二部《變 形生活》(Powaqqatsi)於1988年誕生,制作時間3年。盡管沒有在第一部的基礎上取 得大的突破,但也不失為水準之作。  或許正是由於該片特殊的非敘事的形式,音樂元素在影片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甚至很多人(包括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戲稱該片是一部90分鐘長度的MTV。在畫面 +音樂這樣形式單純的結合下,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看到音樂對觀眾心理的引領、暗 示與影響。在很多看似冷靜的“中性化”的場景中,正是有了音樂的存在,使觀眾在 觀看時產生明顯的情感偏向(雖然這並不是導演所期望的)。  格拉斯注冊商標 《機械生活》(Koyaanisqatsi)大概屬於那種配樂比電影本身有名的影片。這不止 因為菲利普-格拉(Philip Glass)的名氣比戈弗瑞-雷吉歐(Godfrey Reggio)大, 還因為單論「易接受度」,其配樂也比電影高出不少。電影《機械生活》是獨一無二 的天才奇想之作,在普通觀眾看來,也許那根本不是電影;而其配樂雖被冠以「極簡 主義」的名銜,至少還屬於音樂的范疇。  當年搞音樂極簡主義運動的那幫人(Steve Reich,Philip Glass,Terry Riley等) 中,今天最有名的就是格拉斯,這張唱片正是他最早被大眾接受的作品之一(他後來包 辦了Qatsi三部曲的所有配樂)。主題曲「Koyaanisqatsi」膾炙人口,其旋律幾乎琅琅 上口。格拉斯強調此曲是超越時代的,「聽起來是全新的」。  現在聽來這首主題曲一點也不「新」,可能跟目前流行的「聖詠熱」以及「中世紀音 樂」潮流有關吧。據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那是純然異化與魅惑的音樂。其實格拉斯在 他的本行,也就是極簡主義領域的成就不及Steve Reich,倒是「Koyaanisqatsi」這種 作品,反而是他的注冊商標。 -- And in the dark times, Will there be singing? There will be singing. About the dark times. --Bert Brecht http://www.m4mu.com/clu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24.6.212
文章代碼(AID): #-LEnsnw (Movie-Score)
文章代碼(AID): #-LEnsnw (Movie-S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