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朱宗慶:由組成音樂的四大要素看人生
朱宗慶:由組成音樂的四大要素看人生
【聯合報╱朱宗慶】 2009.07.11 03:12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012446.shtml
「節奏、旋律、和聲、音色」是組成音樂的四大要素,
對音樂的形成,上述每個要素都很重要,
而其變化則視音樂家的編排取材和創意而定,
比重分配有主有從,有重要,有不重要。
我一直認為這四大要素可以巧妙地套用在很多地方,
比如說對藝術的學習,或對於人生的追求。
我把節奏比擬為一個人的「心跳」,衍伸作為人的「身體健康」;
把旋律比擬為人的「長相和外在呈現」;和聲是「人際關係」;
音色則是一個人的「特質和生活多樣性」。
我在很多音樂推廣的場合中都會問觀眾,組成音樂最重要的要素為何,
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旋律」。
他們認為一個人的長相和外在呈現,最容易吸引他人的目光,
好聽的旋律,美的外觀,較有獲得外界青睞的機會。
一個人美不美 沒有絕對標準:
我不是矯情或反媚俗,暫拋開社會與時更迭也不甚「忠誠」的美醜標準,
在我看來,每個人都很漂亮,少有不好看的人。
不論是氣質、才華、認真的態度或者是精心巧妙的穿著打扮,
都能讓一個人的外在呈現加分,美不美,沒有絕對的標準。
節奏好比人的心跳,是身體最基礎的跳動,
一個人身體健不健康首居要位,不管是依賴他人導引、醫療或自己保養,
健康的人才有精神與活力面對外界種種挑戰。
和聲譬為人際關係,如Do Mi Sol是一個非常合諧的三和弦,
若加上一個La,聽起來就很浪漫,是印象樂派作曲家德布西經常使用的手法。
Do Mi Sol搭配一個Si則有上揚的感覺,在爵士樂裡常常聽到,
令人有意猶未盡之感。可見一個和弦的改變,可以對聲音、
對接受者產生奇妙的變化。人們對於聲音的接收力是很廣的,
這裡頭存在了一塊隨「趨勢」影響而變異的空間,
大家依對所處環境的理解而做出「喜好」的選擇。
但,趨勢如何形成,由誰而定,如何成為主流,
這牽涉複雜的社會心理學,不是我個人的專業領域,就不再深究。
生活的多樣性 全由自己定調:
把上述想法衍伸,你的朋友可以各色各樣,比起二、三十年前,
現今人們交往的對象和關係愈來愈複雜且廣泛。
我可能是你的老師,朋友,未來也可能成為你的工作夥伴,
每一段人際關係都存在著變異性。且有趣的一點是,不受地域限制。
透過網際網路和電話,你可以在此刻跟身處歐洲的友人連繫,
透過視訊問候對方或一起解決工作上的困難。
A和B是絕佳拍檔,A和Z可能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一塊,卻是命中知己的緣分。
音色是一個人的特質和他生活的多樣性。
一個表演藝術家,或許他也鍾情心算統計學;
一名醫生私底下可能是鋼琴高手或美食達人。
每個人都可以在工作之餘,以另一種身分「重生」,
將興趣發揚光大,好比說是野生鳥類的保護志工,語言天才,
喜歡速寫,或是3C產品專家。興趣愈多元愈廣泛,
生活的變化度及趣味就愈高,你生命的音色就愈美。
我以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分析人的生活,
就愈覺得很多道理是可以相互理解的。
由你的身體健康,長相和外在呈現,你的人際網絡,
你的特質和生活多樣性,將建構你未來的生活,
以音樂術語解釋,只能說節奏由自己掌握,旋律由自己定調,
和聲需要共同演繹,音色要懂得追求!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02.186
推
07/26 20:04, , 1F
07/26 20:04, 1F
MusicInTaiwn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