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台製末代武士/徐明瀚 中國時報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eazy (隱君子) 看板: movie
標題: [轉錄]台製末代武士/徐明瀚 中國時報
時間: Thu Jan 29 00:03:42 2004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4012700181,00.html
2004.01.27 中國時報
台製末代武士
◎徐明瀚
過年春節的連續假期,跟隨著消費的行程與習性,逛街購物之後全家人多少
會去看電影。放眼全台,這樣消費的配套在購物中心或百貨商圈中屢見不鮮,而
大型的連鎖多廳式電影院如華納、喜滿客、影城也人滿為患。
台灣觀看電影的人口實在很多,位居全世界第七大,這也是為什麼國外一直
很注重這個市場的原因,台灣變成了一個影片放置亞洲市場的試金石與跳板。然
而我們檢視這次春節的電影,在這些規模廣大的連鎖多廳戲院的片單中,看不見
任何一部台灣甚或香港所出品的華語賀歲電影。因而,「末代武士」的票房為何
如此之好,比起大約同檔期的影片都好,也許正是消費者找尋年節味重的賀歲片
不成,轉而投射到東方感較強的此片吧。
「末代武士」劇情是維護傳統武士道精神與日本現代化兩股勢力所開展的內
戰故事。這一部批判現代化與反戰、反商、反美國化的電影,卻是由好萊塢八大
中的華納娛樂影業所籌製。近幾年來,筆者一直注意到一個文化藝術好萊塢化的
危機。電影本是集合文學、音樂、繪畫、戲劇、建築、雕刻、舞蹈的第八藝術,
而好萊塢電影的拍片體系與獲利體制已強盛到足以將所有外圍的文化、特殊題材
收編並拍攝成片(如日本「七夜怪談」、香港「食神」與「無間道」),更不用
提他一面倒的發行優勢。
另外,當好萊塢在世界各個拍片環境差而人才仍多的角落(如台灣)放入資
金,聘請當地的人才拍製一部有當地文化、歷史色彩的電影,再加以全球化的包
裝與發行時,這種將實驗性的投資轉為高額的獲利手段,對這些大片商來說,一
部小電影的投資失敗不足以構成什麼風險或損失,但低成本卻有可能製造高獲利。
譬如哥倫比亞影業投資台灣較成功的「臥虎藏龍」和較失利的「雙瞳」,或者如
泰國政府抗議連連的「安娜與國王」,以及之前在美國大賣的「我的希臘婚禮」,
若此隱而未顯的文化詮釋權問題,似乎被忽視了。
好萊塢所擁有的拍攝經費,由世界各地的觀眾經年餵養後,不只可以數億拍
攝一部觀眾所認為的芭樂片,另一方面還已經逐漸代替他國政府,以電影的方式
來替他國文化代言,撈一筆後抽身離開。過去好萊塢拍這類影片常把題材弄得太
簡略,或白人中心化,而今看到影片深刻動人如「末代武士」,危機儼然已是另
一個層面了。
當這樣的拍片機制繼續運轉,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而若沒有續進且深刻的文
化人才在這裡經營,沒有政府確切在政策上保育台灣電影的土壤,空有進步意象,
沒有反思發行、行銷手段和在地全球化的企圖心,就算廣告打出「台灣電影太厲
害 Tailly-high」的口號,但事實上在商業片市場上卻厲害不起來。而國人到戲
院只能繼續狀似有選擇地觀看洋人英姿來過年,殊不知,本土導演魏德聖努力募
集資金籌拍《賽德克巴萊》的主角默那魯道,也是台灣的末代武士。
明年台灣的賀歲片,會是好萊塢八大公司出品也說不定。台灣商業電影實在
太厲害,厲害到幾乎隱形,甚至要問,電影在台灣還是不是一個產業?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53.1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36.49
Ourmov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