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手錶──從《扣扳機》到《台北二一》
小電影主義 文/楊順清
http://filmism.com/article.php?id=000475
「為什麼還要拍電影?」
作為一個夢想著以拍電影為志業(或事業)的台灣導演,經常要接受以懷疑或同情的
語氣作如上之詰問。
台灣導演就像是一群稀有且瀕臨絕種的野生鳥類,因為沒有健全的市場,沒有一片
生態豐富、生機盎然的沼澤,所以拍電影就是賠本生意,對沒有機會取得資源的
新生代導演而言,開拍電影更是件恐怖的冒險。
這兩三年間,我卻接續拍了兩部電影──《扣扳機》和《台北二一》。開拍之初,
都沒有取得政府的輔導金,或片商投資,而是靠著向親友借貸,在拮据的預算中,
磨練心志,也磨練作品。
「那…為什麼還要拍電影呢?」
來到人間許久的魔鬼遇到天使,天使問他:「你幹嘛那麼急呢?凡事一急就會造成傷害
,你會讓很多人陷入困境,自己也不好受,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魔鬼脫下手錶送給天使:「自從我有了這隻手錶,我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年有
三百六十五天,可我只有七八十年的日子好過。時間到了,我就會從人間消失,
閉上眼的那一刻,我希望我經歷過人間的悲歡離合,我希望我的人生很值得,我不再是
天使或魔鬼,我是人了。」
「你希望你是人?當天使有什麼不好?每天都很快樂!」天使不解魔鬼的告解。
「沒有時間造成的痛苦,快樂就不是真正的快樂,經年累月的痛苦就是要換來那種
幾分幾秒的快樂。那種幾分幾秒的快樂你還不懂,不過等你戴上手錶你就懂了。」
天使依舊不在意地搖頭晃腦,魔鬼突然將天使壓在地上,讓天使喘不過氣,然後拉起
天使的手腕,要他看著手錶:「過五分鐘,我就放了你。」
對天使而言,這真是漫長的五分鐘……
「舒服了吧?」五分鐘後,魔鬼放開天使。
「舒服多了,剛才差點沒氣……」天使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和解放,從此迷上這隻
手錶帶來的「時間感」。
這是我給自己的答案,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
*一次比一次接近峰頂……
我並不常戴著手錶,也不習慣匆忙行事,更不會先壓榨別人,等著看他的恐慌與解放,
不過如若沒有一絲絲魔鬼的因子作祟,我大概很難在困境中求生。因為創作是需要失敗
的,而且要不斷失敗才會了解這件事。就像練習投籃一樣,必須在自己最佳的學習狀態
期間,不放過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嘗試各種可能,而且體會到獲致成功並非絕對目標
,失敗反而會帶來更豐富的人生樣貌。換言之,就是盡量找自己麻煩,讓生活一直處於
危險邊緣。
一個電影創作者,無時無刻不受到生活經驗的挑戰,而且是當你覺得信心滿滿時,一個
不懷好意卻又如此重要的問題會突然冒出來,提醒自己依舊處於危險的邊緣狀態。然而
看一看手錶,時間總是如此緊迫:工作人員已經超時超班,小嬰兒臨時演員等到午夜
兩點居然還沒上戲,你只好告訴服裝人員,披在男主角身上的紅外套是他悲劇宿命的
象徵,所以原來的綠夾克可以換成紅外套,其實你心知肚明綠夾克已經拿去送洗了…
電影創作迷人之處就在這裡。
一生的關鍵時刻往往必須在兩個小時內說完,而一切深入淺出、化繁為簡的拍攝工作,
通常只能有三十個工作天。在這種處境下,我學到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同時也看到自己
的無知與無能。當作品完成時,我會有幾分幾秒的快樂,那種快樂無以名之,不過很快
就又陷入悔恨當中,悔恨自己的偷懶妥協與無知無能,造成電影本身難以彌補的缺陷…
這又是電影迷人之處,你永遠登不上頂峰,但一次比一次接近了。
*真實的悲劇‧時代的因果‧崩解的城市
開始有衝動寫下《扣扳機》,源自於一場真實的悲劇。
七年前我在華岡藝校擔任老師,我所教的學生在PUB裡被一群年輕人亂棒打死。這讓我
對當下年輕人所處的狀態與所面臨的社會,感到非常困惑。我一直想寫這一代年輕人的
故事,但是多次嘗試卻屢屢失敗,因為無法真正觸及他們內在深刻的問題。後來我發現
,要寫這一代的故事,必須從上一代開始著手,上一代是因,這一代就是果。
這其中的關鍵,和我的鄰居──國劇名伶徐露有關。她告訴我一個教會弟兄的故事:
一個黑道殺手因為老婆懷孕而去自首,想要重新開始,出獄後卻發現老婆小孩跟別人
跑了。想要復仇的黑道殺手和一個逃家的年輕男孩成為莫逆之交,兩個自認為沒有未來
的人,卻意外地從彼此的生命中看見了希望。
我從這個故事聯想到我想寫的年輕人處境,因為這一代年輕人和上一代有很微妙的
連結關係,要寫這一代,就得要從上一代下手,才會有深刻的內容。另一個關鍵是我
第一個孩子的誕生,對我來說,有了小孩是件很重要的事,它給我很大的勇氣。
這個劇本或許也涵蓋,我對為人夫為人父的矛盾、擔心與喜悅等種種感情的投射。
2002年,我剛完成第一部電影《扣扳機》,走在混雜著現代摩登、陳舊髒亂、繁華與
蕭條交會的台北街頭,我心裡想著為什麼要在這種地方拍片?完全沒有市場沒有資源,
台北街頭甚至連一個好看的構圖都找不到。一對在麵攤的情侶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們
很年輕、衣著光鮮,典型都會白領階級,不過卻坐在髒亂不堪的路邊攤,汗流浹背地
解決一頓午餐,同時也像在解決一段感情似的,沈默不語。
我當下覺得很感動。
這就是台北好看的地方,愛情在台北盆地裡,因著家庭的崩解、景氣的衰退和紛擾的
人際糾葛慢慢蒸發…,年輕上班族在這裡要談個戀愛是很辛苦的。對他們而言,工作很
辛苦可以辭職,愛情的辛苦卻很難瀟灑起來,因為沒有了愛情,生活還剩下什麼?
難道就像法國俚語中的「地鐵、工作、睡覺」嗎?
愛情即便是這麼辛苦、這麼無望,他們還是堅持著,像頑石般地坐在烈陽下,表面上
是在解決一頓午餐,事實是在挽回一段感情。他們就是後來《台北二一》裡的阿宏和
小瑾。
拍攝《扣扳機》和《台北二一》的過程,雖然負了債又深受打擊,可是我知道自己
比從前更強壯也更有勇氣,也更能接受新的挑戰了。
兩部電影可以順利完成,不免俗套地要感謝所有參與影片拍攝工作的夥伴們,同時對
賣衣服的李紅保羅、開飛機的石覺與銀行工作的劉奕成等好友出錢出力深表謝意。
還有我的母親黃芬嬌女士和大姐楊靜焄,她們不計代價地支持我,即便他們不完全了解
我到底在幹什麼。而完全了解我在幹什麼的太太何琦瑜,她除了工作賺錢,教養大毅、
小桐兩個跟兩部電影一起誕生的小孩外,還要幫我修改劇本,同時忍受一位懷才不遇
窮酸導演的壞脾氣,真是難為她了。
最後要感謝大學時代的好友,古迪絲和源成,他們絞盡腦汁地幫劇本增添了許多動人的
獨白和氛圍,使得改寫完的小說自成一格,更添生命力。希望這本書的出版,會讓他們
有像天使般的感受:「舒服多了,剛才差點沒氣……」
我想我還得感謝這個時代的許多矛盾、官僚和無知,讓我繼續保持著魔鬼般的鬥志。
※編按:《台北二一》將於6月12日在真善美和台北光點上映。
《台北二一》網站http://www.movie.com.tw/event/taipei21/home.htm
------------------------------------------------------------------------
發表於小電影主義第 242 期【影人廣角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2.26.138
Ourmov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