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 永不停歇的電影畫家--王童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21年前 (2004/06/09 18:1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AnimMovie 看板] 台灣電影網 http://www.taiwancinema.com/people_040203.php 文/湯素貞 為什麼會投入電影的領域?您的美術和電影之間的關係為何? 從小我就很喜歡看電影,又喜歡美術,後來我讀國立藝專美術系時有兩位畢業於師大美術 系的助教,一位是劉思量,另一位是彭萬墀兩位畫家。當時正逢60年代,台灣的藝術觀念 有了改變,也就是在文學、美術、音樂都有了啟發。我們和兩位老師下課後閒聊常常談到 電影。那個時候台北剛好興起日本黑澤明熱潮,他的電影在國際上得大獎,以及義大利的 新寫實主義文章,還有印度導演薩雅吉˙雷,東方電影整個起來。那個時候的我非常喜歡 看他們的電影和相關文章,所以畢業以後我就考到中影去當電影的練習生,從事電影的 行業,但沒有想過要當導演,只想做一個很好的美術,這麼一個單純的想法。當初很多人 談電影,我覺得電影用談的是沒有用的,要真正去做才最重要,所以我很年輕才23歲 當完兵就考到中影,一做就做了36年,我覺得做電影就要動。學美術對做電影有很大的 好處,因為電影是一個視覺,美術也是一個視覺,就美學而論只是一個動一個不動。 一幅畫的框外可以看到藝術家的人文素養和他的思維,電影更是如此,藉著一個影像或 一個故事或一個事件去想到一個創作者他本身的想法,他對美學的想法,他對文學哲學的 看法,所以他是很相似的。所以,學美術做電影是有很多優點以及好處的。 您一路以來的電影導演作品題材相當多元,您如何辦到拍什麼像什麼?尤其您是江蘇人, 童年才來到台灣,如何把《稻草人》和《香蕉天堂》等深具本土性的電影拍得如此貼切; 把《假如我是真的》拍得如此深沉?一位成功的導演應當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這麼說好了,如果你要訓練一個畫家,可能在你還沒定型以前可以多嘗試不同的技法。 例如我們要學素描、速寫、水彩、水墨、書法、雕塑以及油畫,這些學問的背後是相通的 ,如果你通了以後就能選定一個方向。換言之,你先不要把自己的胃口鎖定而偏食, 不然到最後會沒有營養。所以你應該涉獵很多的題材,人文、歷史、地理、生活來訓練 自己的爆發力。有的人一開始就鎖定散文類的方向,結果遇到長篇小說時就很難處理了, 所以很重要的是你背後的能量。像台灣三部曲,當初我就想好以十年來拍《無言的山丘》 、《稻草人》、《香蕉天堂》,以及到後來的《紅柿子》,在這十年到十五年間來做功課 。並不是你一開始做就會做,這是要累積很久的能量。這些都要花很長時間去吸收與準備 ,否則你吞下去沒有消化馬上就吐出來,就會顯得很單薄。我覺得這和做菜一樣, 最好吃的食物是燉,溫溫的燉,火侯和力量比爆炒來得大。如果你每次把能量一點一滴的 放,到最後火花就不會很大。所以做電影不管是藝術的也好,商業藝術的也好,他是一生 的事業。人生很短,不可能讓你做那麼多事情。做電影要一面了解電影、學電影、思考 電影之外,更重要的你還要去做、去摸到。 電影不是以你是那裡人來定論你會還是不會,而是在於你用多少心、下多少功夫、 你有沒有愛、有沒有關心。以義大利的電影來說,當然義大利人拍會很貼切,若外國人 長久深入研究義大利再拍,也可能更好。所以我和文英他們都是很好的朋友,以心相待 是最重要的。生活在一起沒有其他省籍、語言等複雜的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感情。 對個人電影事業過程的看法? 當時的李行、白景瑞、李翰祥、胡金銓、丁善璽、宋存壽、陳耀祈、劉家昌等導演我都和 他們合作過,但是我是一個螺絲釘,不是很重要的人物。我一路和他們合作,學習美術。 這在電影工業裏算是非常專業的美術。當時有過一段很輝煌的電影時代,我參與的電影有 一百多部。例如三廳電影、武俠電影我都做,面向很大。之後我自己做導演,從80年代的 《假如我是真的》開始。我也跟當期的新導演合作,所謂的新導演現在也都五、六十歲了 。我做美術的時候,侯孝賢是場記、張華坤是製片,楊德昌和萬仁剛回來,那個時代 我和他們一起成長、一起運轉。我自己拍了很多電影以後,新一代的導演又出來了。 這些導演有些是我的學生,他們作過我的副導演、場記、編劇。蔡明亮替我編過劇, 王小棣是我很好的朋友。之後,再新的一代又起來了,像鈕承澤曾是我的演員,也是我的 學生;瞿友寧是我的副導演。從最長到最年輕的導演都是我的朋友,所以我從沒停過。 動畫導演和傳統電影導演有何異同? 美國的動畫導演除了有美術的底子之外,最主要是有電影的美學思維。他擴大了電影的 概念,和實拍電影一樣的運鏡、一樣的想法。尤其是3D出來以後就可以呈現以前平面和 2D無法表現的東西。以前的2D動畫是單面的,鏡頭一斜就沒有厚度了。3D來了以後 他就可以活動了。許多大陸和香港的老動畫導演還留在過去的時代。2D其實也很好用, 他可以做得很細。所以並不是3D就比較好,這是錯誤的觀念,有的2D做得出來不見得3D 做得出來。像《海底總動員》是用2D做出來再轉成3D。我們老闆(宏廣董事長王中元) 講過:用電腦寫文章和手寫文章,結果是文章的好壞,而不是電腦就贏過手寫的。 像《大象林旺爺爺的故事》我打算回到2D去畫(註),《火焰山》則是2D加3D畫出來的。 前陣子香港動畫《麥兜故事》我就覺得不錯,他也是2D加3D畫出來的,我認為他把 動畫的特性抓得很好。動畫的特性很簡單,就是趣味、幽默、熱鬧、動作,他的優點則是 令人感動。像《小馬王》、《獅子王》、《泰山》就很好看,不輸給任何電影。 我和這些動畫導演最好的互動是我把slide片的電影的轉場及鏡頭的概念帶入,幫助他們 完成很多以前辦不到的部分。 為什麼會轉而投入數位動畫的世界?還會再拍電影嗎?如果會,是什麼樣的題材? 我覺得這是唯一還可以走出去的一條路,因為他是和國際接軌的,在商業行為上也是 賣很多錢的。他不需要很多的卡司,倒是需要很多的時間、人力和工業的配合。機會來了 ,我就腳踏實地的去做。因為我們沒有錢請到大牌的演員,成龍沒有時間、梁朝偉也沒有 時間,話說回來也沒有這麼多錢請他們。電影已經那麼多人在拍,不少我一個。我已經拍 那麼多了,武俠片、大陸傷痕文學、鄉土文學我都拍過。我的夢想很大,所以跑來做動畫 。 王導演未來的動畫世界藍圖是什麼? 好萊塢的動畫表情畫得很好,類戲劇表情也是我現在在教他們的,這也是台灣動畫界最弱 的一環。將來動畫大片《馬哥波羅》我們打算邀請15位好萊塢的動畫師來,順利的話 會在明年開拍。《馬哥波羅》的導演是《花木蘭》的導演。這是一部跨國的動畫電影, 可能會由美國發行。導演現正在寫劇本中,我們也簽好約了,劇本已完成七、八稿。 大約要三年的時間來製作。我們採技術合作的方式,宏廣有15個人,美國有15個人, 共同互動、集體合作。我們去美國,他們來台北。《馬哥波羅》的製片是宏廣的董事長 王中元。這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故事,美國人非常喜歡。很多外國小孩也都知道馬哥波羅, 一個義大利人來到中國把中國的絲路通到歐洲去了,歐洲的宗教和文化就丟過來了。 這裡面有很精采的故事。 為什麼會選擇《火焰山》和《大象林旺爺爺的故事》的題材? 《火焰山》是宏廣和德國公司合作的想法。我進來是幫他們推動的。我來以後,發現 德國人的想法和我們不太一樣;我們認為西遊記是一部很重要的文獻,德國人就拿猴子 來表現好玩。雖然簽了約,雙方也還在磨合。《大象林旺爺爺的故事》則是因為我們 小時候就去動物園看林旺,多少聽過林旺的故事。牠和台灣很有情感,也有一些基本象迷 。我認為這是很動人的故事,可以拍得很好。宏廣有一個製片部負責到動物園去蒐集資料 、拍照。我們已經進行一年多了,現在還在做。第一個稿子我認為不太好,複雜了, 打算重拍。我們的編劇小組是電影電視領域的,他們和動畫導演及其他重要人員一起討論 故事,談3、4個月也談不完,故事現在還在修。 對目前仍堅持在電影和動畫產業的個人和公司有何建議? 有很多原因造成目前的電影環境狀況。過去對如何振興國片的議題談了很多,談了幾十年 也談那麼多,結果還是這樣,證明以前談的都沒有結果。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趨勢的時代 來了,經濟趨勢地球村的概念出來了。然而,目前台灣只有藝術性或本土意識極強、 在國際得獎、偏向純藝術與獨特性的影片仍能生存,於是,就商業行為來看,商業的沒落 是沒有人投資、沒有人看電影,造成沒有回收。種種的原因加起來就影響了創作,這是 必然的。打不開市場一切都是空談,電影工業也不會起來。一遇到錢的問題,大家都 沒辦法做,所以走到最後只好做小成本的電影,而這會循環到台灣的創作者不敢想 困難的電影。一想到困難的電影就氣餒,所以只好縮小成為人文的電影。所謂人文的電影 就是人性化、很簡單、比較感動的電影,衍生為小眾文化,之後越來越縮小成本、 越來越藝術,觀眾也越來越遠。之後,這種小眾藝術的電影也出現在電視上了,觀眾幹麼 去電影院看呢?但電影她是一個母體、火車頭。所以要阿亮(蔡明亮)到國際上得獎, 如果沒有這個也不行。然而,台灣有幾個阿亮?這是很現實的。就才華、智慧而論, 不見得每一個都會變成阿亮,也不能那麼多人拍這種電影的。有一陣子,一窩風學習 侯孝賢。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喜歡他,但是不能做他。 以畫畫來模擬一位老師的畫,模擬出來還是他的畫。你不可能學習他的思維、技巧後, 畫你自己的面貌。不可能有一百個張大千。張大千有很多學生,但若學生畫得跟張大千 一模一樣,那是沒有用的。藝術的東西要自我,卻也不能標新立異,還是有一個軌道在走 。這個軌道是以人文做背後的束縛,也是一種修為。有的人表面很棒,但修為不夠, 就變成曇花一現。因此,藝術就長遠來說,就是累積的一種能量。 對政府在此所扮演的角色和輔導方案有何看法?希望台灣能達到什麼目標? 目前遇到的難題有哪些?如何克服? 政府近年來頭腦很清楚。早在李國鼎時代,他就看出未來科技的潛力。當時他提出, 在未來20年內最重要的財富潛力就是所謂的電子科技的理論。那時沒有人相信。 而他在政府機關任職,就下了很大的力量在推動科技。後來證明了李國鼎的想法是 有權威性的,所以有台積電、聯電的起來。這是台灣經濟沒有垮掉的原因。這就是政府 睿智的頭腦。未來台灣兩大經濟財富領域,一個是數位影像,一個是生物科技。 比我們走得快的是韓國。他們經過經濟風暴以後,投入人文數位影像的發展,所以他們的 電影、電視劇、Game都興起來了。最大的龍頭是他們的電影。原本他們的電影落後於我們 和日本,就因為他們投入大資本拍攝《魚》,造就了韓國電影工業的啟發。我到韓國去看 全州影展,發現他們對電影工業非常投入,全國都在動。所以電影起來後,電視劇的韓流 也影響了台灣,賺到了相當多的財富。韓國是跨出去了。除了韓國外,目前積極開發的是 中國大陸和泰國。我去看過泰國的動畫展,很厲害!台灣雖然也在推,可是政府沒有錢, 有心無力,很麻煩。答應了一些事,卻不積極,膽子不夠大。我們應該看好就要做, 速度要快。一下怕這個人講,又怕那個人講。民主國家政策是較透明沒錯,但推動的速度 就慢。投一點錢就想開花。要和國際接軌不是只有嘴巴去接軌,也不能用台幣和美金接軌 。三億、五億就以為很大了,人家一部片就是三十億。台灣好像拿一根鋼筋去跟人家接軌 。應該是你出十億,我也出十億;你出15個人,我也出15個人;這才叫接軌嘛!所以才有 我幫你忙,你幫我發行全世界的關係嘛!條件不相對,人家不跟你合作的。技術不到可以 溝通,人家還是講情的。宏廣和美國已經28年的合作關係,這種關係是錢買不到的。 韓國的興起也只在亞太地區,宏廣的《馬哥波羅》一進入好萊塢的話,韓國就要退後了。 (註) 林旺爺爺的故事 已改用3D來呈現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61.222.26.138 (06/09 10:14)
文章代碼(AID): #10nkC1_M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0nkC1_M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