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責任影評:《宅變》(有雷)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陌日程式)時間20年前 (2005/09/15 11:1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jimulder (陌日程式) 看板: movie 標題: 不負責任影評:《宅變》(有雷) 時間: Thu Sep 15 11:02:55 2005 原文刊載於《金桔粒的影像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jimulder 國片近幾年來鮮有「類型長片」的出現,尤其是「成功」的類型片。《雙瞳》可以算是 近幾年來唯一成功操作的商業類型片,但由於挾著美商哥倫比亞的資金挹注與跨國合製 ,儘管全台有近八千萬票房的收入,一切都是好萊塢式的商業操作也難以反映出台灣電 影的製作環境與真正的市場方向。而《宅變》的出現,無異地替近幾年來低迷的國片生 態,開創另外一股不同的新風貌。 《宅變》描寫一位自英國留學回來的建築師楊晉璿(張大鏞飾),繼承了一棟豪宅。他 與未婚妻徐筱佑(關穎飾)一同住了進去後,卻接二連三的發生無法解釋的怪現象,包 括好友的離奇失蹤與死亡,甚至連承辦這件案子的警官也無可倖免。為了追查事情真相 ,徐筱祐展開一連串的調查,卻意外發現了這棟豪宅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而甚至引來 她的殺機……。 一般而言,歐美的鬼怪片會賣弄怪物的視覺效果和音效上,日系鬼片則著重於氛圍的塑 造。如果你抱著看歐美鬼怪片或日系鬼片的態度去看《宅變》,那你可能會大失所望。 做為一部鬼怪的類型片,《宅變》少不了一些功能性的嚇人橋段,譬如說警探的離奇失 蹤,以及徐筱祐好友在機場上吊身亡的恐怖鏡頭。但電影中並未對楊家一家十五口上吊 身亡的過程做細節描述,反而是在片頭以極為淒厲的畫外音營造出看不見的恐懼。而旋 轉的死屍雙腿配上看不見繩子卻聽得見繩索緊絞的音效,也讓觀眾有足夠的想像空間, 去感受一家十五口被「小鬼」滅門的空前恐懼。 《宅變》講的雖然是一個養小鬼的故事,但所處理的主題,卻是「家庭」與「犧牲」的 概念。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我們往往被教育「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個「大我」 可以延伸詮解釋為個體所安以為居的群體,可能是「國家」或是「家庭」。可嘆的是, 在父權思想凌駕母性社會的華人家庭裡,這類被犧牲奉獻的弱勢者往往是女性。為了家 庭的興盛,她們是沒有聲音的一群,只能被教導逆來順受。有趣的是,這群被教育「逆 來順受」的女性,往往在日後,變成另外一個世代的加虐者。這種虐待/被虐的主客體 的循環,可以明顯地在傳統的「婆媳問題」中看出端倪。而《宅變》巧妙的抓住這個概 念,藉由「虐待」與「被虐待」的主客體轉換,來突顯了中國人對於弱勢者的無情,也 得以放大被虐者對於加虐者的仇恨,讓整個報復行為的動機更加強烈。 沒有跨國合製在條件上的綁手綁腳,《宅變》全面啟用華語演員,全部以華語發音做全 球式的行銷宣傳。演員表現的恰如其份,關穎將一位搖擺於事情與愛情之間的事業女性 詮釋的極佳,她對事業的執著讓她在舞蹈上有卓越的表現,而對愛情的堅毅也合理地解 釋了片尾她不畏懼恐怖的家族傳說,決心留下楊家後代的決定;特別一提的是飾演張大 鏞母親的新人演員林青青,她那瘋狂且歇斯底理的演出,將被虐待的弱勢婦女詮釋的令 人既心痛又惋惜,完全沒有新人的生澀,是值得期待的明日之星。 另外,《宅變》的攝影技巧與美術製作,堪稱國片近幾年來少有的精緻。七年級導演陳 正道以一向華麗頹美的視覺風格,搭配暗灰色調為主的底片質感,隱喻著這部電影中所 承載的悲劇性格;全片的主景(楊家豪宅)分別於台鐵與松山菸廠二地拍攝而成,天衣 無縫的營造出陰宅所該具備的特色:氣派的大廳、幽深的長廊、潮濕的空氣與神秘的古 典鐘。不像《見鬼》系列中彭氏兄弟過於好萊塢式的處理方式,來自香港的攝影關本良 (《2046》)將香港電影的氛圍融入《宅變》中,再輔以視覺華麗的美術設計,成 功地營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華人鬼片的新視野。 《宅變》雖然拍出國片少有的質感與類型感,但也不完全沒有缺點。由於過於強調「家 庭」與「人性」的概念,導致許多在類型片上所強調的敘事細節就顯得缺乏邏輯,如殺 人的過程與合理性、被害者如何通過監視器的檢查進入楊家大宅,電影裡都沒有清楚的 交待(錄影帶中的雜訊是怎麼回事好像也沒有解釋)。而部份橋段也看得出有其他鬼片 的影子,如像《陰宅》般被時間牽動催眠的受害者、像《鬼來電》裡出現靈異照片的鬼 手機,以及像《鬼影》揹在背上的女鬼,十足看出《宅變》極欲揉合許多不同國家鬼片 的優點,再發展出自己風格的野心。 在現在全球化的口號甚囂塵上的年代,連拍電影似乎都得趕搭「跨國合製」的列車,才 是票房的保證。然而《宅變》另開新局,以全然的台灣製作(台灣的資金、製片、編劇 與導演),拍出質感等同美國A級製作的類型電影,再經由美商的發行系統做映演。如 果《宅變》賣座的話,其指標意義必定大於其他跨國合製的商業大片,代表台灣的本土 資金,也能做出質感不輸好萊塢的精緻影片。不要去迷信美資挹注的商業迷思,因為本 土化的製作推廣到全世界,才是國片真正的出路。 -- Scully: "The answer is there. You just have to know where to look." Mulder: "That's why they put the "I" in F.B.I." ~"Pilot Episode", From "The X-Fil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6.3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6.35
文章代碼(AID): #13AEP93v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3AEP93v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