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看了《經過》以後的很長很長的感想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像猿猴那麼大的星球)時間20年前 (2005/11/15 00:04), 編輯推噓5(506)
留言11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被私人體驗所壟斷的歷史將永遠不會成為《經過》 你因為見了我才信;不見而信的,是有福的。──〈若望福音〉二十章29節 文化研究的先驅雷蒙‧威廉士(Raymond Williams)區別出兩種文化:經典的「文化」, 指的是一般被認可為人類社會中較有價值,比如音樂、繪畫等等優雅高尚的事物;而另 一種文化的定義指的是「生活的一切形式」,舉凡庶民日常生活裡風俗習慣,或是大眾 產業下的商業電影或是流行音樂,都是廣義的「文化」之屬。鄭文堂的《經過》,無疑 地就是對於擁有豐沛情意的前者大力著墨的電影──特別是關於「傳統」的典雅在現代 社會中誘發的,浪漫化的今昔之感。其實,在電影中被咀嚼再三的所謂文化,已經渲染 了一種對於「歷史」的看法:因為無法回復無法再現的「過往」是那麼地單純而真實, 因此,除了在沉默地追思中細細品味之外,人們對其束手無策。 因此像男主角東橫這樣充滿靈性的角色,必須由戴立忍這麼纖細俊美的演員,才有可能 適宜地詮釋:作為一位黃金年代的遺老(男主角對於古典文物的素養在電影中似乎無比深 厚),他身上所散發的貴族氣息,無可奈何地顯得和日趨庸俗的現代世界那樣的隔膜、那 樣的疏離。 當然,觀眾一定會認同與欣賞主角那種陰沉憂鬱的氣質,這種寡言是有最好的理由的, 因為正如同歷史的不可抵達那樣,人心也有尤其奧秘與深沉的那一塊,特別是像詩人一 樣敏感多情的主角,任誰也不應該進入他的內在,以至於他的路徑越發走向世俗的邊緣 。 請容許我這樣說,這種寂寞詩人的敘述是與某個日益頹唐、曾經佔據歷史中心的文化處 境息息相關。此一題材在美學上自然是引人入勝,充滿耽溺與自傷的趣味。然而這種溫 情主義式的念舊,卻很難避免成為一則政治提案,特別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擁有相當影 響力的華夏傳統,與主角靠近的如此密切的時候。 為什麼東橫對於自己過去那段銘心刻骨的戀愛顯得如此諱莫如深呢?他為了替故宮寫作 ,而去訪問故宮的老職員超伯時,雖然面對這位長輩詢問他:「每次都說我的故事,這 次換你說說你自己了……」,然而,我們這位可以說簡直是帥呆了的主角卻冷峻地拒絕 :「我嘛,很普通的一個人,哪有什麼故事呢。」 可是他才不是沒有故事!這部電影就是要講他的故事啊──雖然,主角東橫的故事是透 過他對於自己的沉默所鋪陳的。這裡的信念就是:除了「真正地」體驗過某段生命的自 我,誰都無法接近、觸及歷史! 姑且把這種宗旨稱為「歷史的唯我論」好了,哲學的難題被偽裝成歷史學的:對於那些 彼此獨立的不同主體,在他們之間到底能不能,或是該不該,互相穿透與理解呢──電 影對此彷彿並不樂觀。作家東橫不管是對「人生的曾經」或是「文物的過往」都表現出 一種小心翼翼的眷戀與低迴,這也讓他面對社會的姿態,將不僅僅是一個有性格的文人 的潔癖而已,更是一整個文化與傳統的性格、一則詠嘆「真實」的誄文!當主角在同學 會中,看見大家將自己視若珍寶的酒爵胡鬧般,毫不在意地扔著玩的時候,他所顯示出 來的落寞,難道不是政治上的一種偏愛嗎?已經失落的民族精髓,在現實社會中一文不 值──這一感喟豈非文化保守主義所日思夜想、縈繞不忘的哀愁嗎?將這段情節翻譯成 白話文就是:唉,人們顯得日漸輕浮,再也不知道要尊敬自己的民族傳統與文化遺產了! 這裡的感慨絕非無涉於政治意識的,它將會是一則本質主義的前提──特別是在民族的 想像上:就像在私人的層次上,東橫與超伯所經歷的往事,別人永遠無法真正抵達,而 在文化的層次上,遍尋不著的寒食帖正體,也同時封閉了我們通向歷史現場的道路。這 裡是把十九世紀的歷史學者蘭克(Leopold von Ranke)那種歷史主義推進的更遠了,歷史總是獨一無二的東西,於是,每一個民族身分 或是文化認同僅僅能夠擁有的只是它自己而已,這將導致吝於把體驗開放給其他的客體 ──難免引發讓自我被圈禁的危險了。就像主角們所生活的現代世界,與舊有中華文化 的不可能共享那樣,所有的國族或文明的樣態,都只能專情地愛著他們自己的過去,而 並非互相滲透、互相體驗──電影中,這一齣政治剛好被比喻為那些不能被化解、刻骨 銘心的羅曼史記憶,也就是東橫的個人史,在故事結尾時被「原封不動」寄回美國的情 信。 不只是東橫,由田豐所飾演的守護國寶的老職員超伯那裡亦是如此。只有當兩人有如師 徒一般,在僻靜角落中「傳承」著太極拳術的奧義時,電影裡的作家和電影外的觀眾才 有可能「探訪」故宮文物的「過去」──這種對於歷史現場的固執如此強烈,因此,當 東橫的手機響起時,超伯便停止講述故事,把東橫趕走,只因「歷史的真正版本」對於 此刻的、嘈雜的、文化上並不純種的台北城(沒有關掉的手機會把歷史過往和混亂的當下 聯繫起來)實在毫無好感,不願意讓乾淨的歷史受到一點兒污染。 從這個扭曲的意義來說,歷史只能是被私相授受的──曾經在世界中發生過的種種情事, 只有在性靈相通、親身體驗的時刻才准許被一絲不茍地謄寫──雖然此一戒律如此嚴謹, 足以造成歷史在認識論上就是毫無可能的。 《經過》中隱含的這種本質主義論述,甚至還可以偏激地引申:對於所有事關身分認同 的課題,都將因這種非開放性、執守於自我體驗的唯一性,而成為人們應該在社會上如 何行動的指南:面對與主體意見相左的其他客體,我們並不關心交談或共享的可能── 每一個單獨主體都是不可企及的。 所以,當超伯敘述其搬運故宮文物的回憶時,為什麼是動畫呈現,而非真實影像呢?恐 怕這裡再一次提示了關於原始情境的不可還原。而桂綸美所飾演的女主角阿靜,為什麼 那樣執著地要進入故宮收藏文物的「山洞」一窺究竟呢?但是當她大費周章得遂心願之 後,其實她什麼也沒看到──除了貼著封條的一箱一箱的鐵盒子的外殼,阿靜並不曾看 見任何「真實的故宮文物」。不過即使如此,這位美麗的女孩仍然被深深感動。除了她 自己的想像之外,還有什麼能夠那樣激動人心? 雖然由現代的觀點看來,歷史,應該「僅僅是」表象而已。就像國族認同、文化本質一 樣,除了建構與先入為主的信仰,沒有什麼真正的確鑿不移的東西。可是阿靜確那麼感 觸深刻、那麼失魂落魄。在另外一個主要人物由蔭山征彥所演出的日本遊客「島」那裡 ,我們也將看到一模一樣的困境:這俊俏的日本小生一邊表示他渴望一睹寒食帖真貌的 原因是非常私人的,可是當他面對阿靜的投影片時(然而──這種二手的效果與應該與島 所堅持尋找的真跡差的遠了,而且他應該早在郵票上就看過「複製的寒食帖」),他卻淚 流滿面,哽咽地說出祖父的心願。這番告白未免太輕易了吧,第一,他沒有「見到」真 品,第二,他與阿靜的交情不過攀談了兩次,一起吃了一頓飯,竟然能如此推心置腹地 吐露衷曲! 島雖然沒有任何藝術史與書法的專業知識,便那樣渴求著寒食帖的原作出現,大老遠地 朝聖般跑來台灣,但是恐怕他真正想要的不是寒食帖,而是要公開他所信奉的那種,朝 向純粹的歷史版本的膜拜! 歷史主體和個人主體將永遠是獨一無二的東西。當然,並不只是無從抵達「真正的事物 」而已,《經過》裡瀰漫的那種美學氛圍,告訴我們這些位於核心的東西將不可能過去 ,因為它是如此地深遂隱蔽,人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對此噤聲,心懷敬畏,不可交流的 事情就讓它留在僵局中懸而不論吧! 尼采曾經提出三種歷史觀點,他說,歷史有里程碑式的、有懷古式的,也有批判式的分 別。其中,懷古的歷史感,正是由那些在歷史現實中受益的人們所追隨。這種懷舊崇古 、對本然之物接納的信念,其實跟《經過》中的角色分配桴鼓相應:懷有悲痛過去的男 主角、天真熱忱,懂得適度撒嬌與感傷之必要的美麗女主角,還有一位充滿智慧,足以 啟迪後輩的老者……這樣的角色位置,忠實地複製了保守社會理想中的社會秩序:男人 滿懷心事而年長,女性天真稚嫩卻對愛情充滿憧憬、還有傳統的權威與教誨足以引導新 一代的事業與生命。 除此之外,尤其值得在這個「靈光消逝的年代」存疑的就是,在我們中產階級所主導的 文化秩序裡,「文化藝術」因為其超然於塵世,而享有聲譽與力量,是否理所當然的呢 ?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就認為,被視為高尚的「文化」之所以被奉為圭臬,其實 跟中產階級的統治策略有關。祭祀著「文化」的聖殿被建造的堂皇莊嚴──就是美術館 、音樂廳或是劇場(當然包括了藝術電影)這些地方──可以在品味上將黑手或搬運工區 分開來,由故宮所出資,並且為了博物館塑造形象的《經過》,剛好證實了一種有牌照 的文化,如何地自高身價,附庸風雅。 其實,我們分不太出來,由周渝民或許瑋倫這些當紅的金童玉女主演的偶像劇,會和《 經過》保持什麼距離。一部同時編織著現代都會男女愛情生活片斷、歌誦傳統之美與藝 術之崇高的戲劇──大概很難替《經過》在政治上非前進的位置提出辯護。將價廉的抑 鬱給審美化,必然對社會暨有陳規保持妥協與沉默,同時成為父權社會、中產階級價值 的宣傳了。 儘管那些峨冠博帶的雅士,看起來與社會主流價值扞格不入,但是也由於此保證了此一 集團的正當性,特別當他們獨特且高尚的時候。這個時候,在文化上他們就自然而然地 居於主導地位。他們因為愛慕「真實」而跟膚淺的社會脫節,然而,即使時移事往,許 多「歷史的權力」將會結構性地在這種雅俗對立之中繼承下來──雖然《經過》用一種 遺憾的口吻表示:美好已不經再了…… -- 克朗常常在想許瑞德為什麼要用東西遮住臉。許瑞德也常常在想克朗為什麼不肯用東西 遮住臉。(你注意到這兩人的共同點了嗎:那就是他們都察覺對方的臉長得真的很醜。)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hahapica&book=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88.92

11/17 20:00, , 1F
某種吞食知識過剩的影評 用點直覺看電影吧
11/17 20:00, 1F

11/18 05:46, , 2F
酷!
11/18 05:46, 2F

11/20 13:38, , 3F
難看的電影是否都要有空洞的影評互相取暖??經過真的是
11/20 13:38, 3F

11/20 13:40, , 4F
很沒味道啊 故宮的的那種中國之美根本沒有拍出來 男女
11/20 13:40, 4F

11/20 13:41, , 5F
的情感又是很淺薄幼稚 桂綸鎂配戴立忍是叔叔和姪女配ꨠ
11/20 13:41, 5F

11/20 13:42, , 6F
超沒說服力的 去電影院看的感覺是很空洞 跟這篇影評一樣
11/20 13:42, 6F

11/20 22:51, , 7F
可我覺得還不錯看阿~至少他用不同的方式呈現了另一種美
11/20 22:51, 7F

11/20 22:52, , 8F
->尤其電腦螢幕上出現的一些字眼 我覺得那些意念很深耶
11/20 22:52, 8F

11/20 22:53, , 9F
像"殘缺,也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我看到這句話居然感動眼匡濕
11/20 22:53, 9F

11/21 18:53, , 10F
有些人只用直覺審判別人,不針對內容就發出攻擊,這不是
11/21 18:53, 10F

11/21 18:54, , 11F
獨裁那是什麼呢?這不是反智那是什麼呢?
11/21 18:54, 11F
文章代碼(AID): #13UBMD7i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3UBMD7i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