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侯孝賢:韓國能 台灣為何不能
【中時電子報 】
羅如蘭知名導演侯孝賢在國內受到觀眾票房肯定的程度,遠不如他在
國際影展得到的喝采聲。電影「最好的時光」是侯孝賢近來拍得最好
看的電影,看得出大師勇於轉型的用心,但國內票房卻不到五百萬元
。侯孝賢不怪觀眾:「他們看慣了好萊塢電影,品味定型了!」問題
出在,台灣官方不像韓國政府勇於對抗美國片商,全力守住美國電影
的配額限制。台灣不但對美國電影完全開放,也不敢對抗WTO。侯
孝賢拿著報紙關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通過的「文化多樣性公約」(
允許各國針對本國電影張開保護傘)說:「只要這樣做就好了!」
台灣電影並不缺資金和制度,再加上國際保護趨勢,侯孝賢認為台灣
電影工業不振的問題,出在專業未受重視,主管電影產業的政府單位
若能夠真正找到專業人才,判斷投資標的,以台灣在資本市場浸淫已
久的經驗、領先大陸的現代化都市經驗,台灣「可以比大陸做的更好
、也應該比大陸做的更好!」
作為華人世界最早崛起的國際級導演,侯孝賢雖然也在大陸享有好口
碑,但卻不得其門而入,目前只有DVD在地下市場流動。侯孝賢認
為,大陸市場尚不清晰,壁壘很多,電影類型也不完整,關於「電影
市場是什麼」還無法掌握,但「十年後就未必如此了!」因此,「這
十年很重要。」侯孝賢認為,台灣應該幫助華人地區找到華人市場的
特有類型,台灣才能繼續走在前面。台灣也應該和大陸人力資源合作
,一起提升、建構一個完整的電影工業。而且,「一定要搶在好萊塢
前頭」,探索出華人電影工業的模式、做好萊塢做不到的,否則,「
等到連大陸觀眾都習慣好萊塢口味,就來不及了!」
侯孝賢期待台灣能有一個像丹麥、南韓一樣的獨立的電影委員會。它
雖然是一個國家組織,但除了投資電影之外也負責教育和人才養成,
除了投資三十%的商業大片之外,也有四十%投資青年導演。因為投
資判斷非常專業,丹麥電影委員會甚至可以創造不少盈餘。台灣以前
有中央電影公司做類似的事,現在則有民營的中環影業。已經舉辦了
二屆的「師徒學苑」,是侯孝賢為低迷的台灣電影留傳一抹人才香火
的願行,但「說實在,這也應該是政府做的事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3.128.70
推
12/21 00:37, , 1F
12/21 00:37, 1F
→
12/21 00:37, , 2F
12/21 00:37, 2F
推
12/21 01:32, , 3F
12/21 01:32, 3F
Ourmov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37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