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 懷念中影 下一個李安在哪裡?
記者唐在揚/特稿
雖然電影「斷背山」未能奪下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但旅美導演李安終於以這部電影,
成為奧斯卡影史上第一個贏得最佳導演的亞洲導演,依舊讓國人樂翻天,台灣竟培養出
這麼一位電影大師,不過在此同時,國內電影圈也開始懷念舊中影,畢竟李安等一票導演
都是舊中影栽培出來的,而如今中影已改朝換代不再拍片,對電影有企圖心的年輕人,
要想找到資金拍片,是更難了。
大家都知道,李安的電影長片處女作「推手」是中影投資1200萬,以包拍方式完成的。
初次乍聽,大部分的人一定覺得「中影怎麼這麼小氣,只肯投資1200萬。」但卻都忘了,
在此之前李安已在家中窩了六年,苦無拍片機會,若不是中影願意「小賭一把」,
現在會不會有大導演李安 真的很難說。
其實放眼望去,目前還在檯面上拍片的導演,處女作幾乎都是中影投資,包括資深的
侯孝賢、楊德昌、王童,中生代的蔡明亮、王小棣、林正盛,較年輕的陳玉勳、易智言、
劉怡明、林俊傑、李崗、連錦華、章蕙蘭等,所以若說舊中影是國片的搖籃實不為過。
當然舊中影能投資培植出這麼多的國片導演,有其特殊的條件,因為原為黨營事業的
舊中影,如同半個官方機構,不是一般的民間企業,除本身就負有國片龍頭的使命外,
投資拍片是花公司的錢,不似民間電影公司是企業老闆自己掏錢,也因此在沒有必須
「將本求利」的情況下,敢支持沒有任何拍片經驗的年輕導演,於是包括李安在內的
一代一代的導演冒出頭,連帶著也培養了堅強的編劇群與幕後工作人員,而這是一般
民間公司絕對做不到的。
如今中影易主,新東家已裁撤製片部,製片廠也關門了,連電影都不拍了,怎麼可能還會
培植新導演。而大企業在市場風險考量下,當然是選成名的大導演為投資對象,強要他們
扮演「導演培訓班」的角色,不公平也不可能。因此對電影有熱情的年輕人,現欲圓
導演夢,在籌資的過程中勢必更為艱辛,就算有新聞局的輔導金也未必能拍成電影,
這是台灣影壇的一大憂慮,必須正視。
2006/03/11 聯合晚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7.23.142
Ourmov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