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啟發》台灣電影業 復甦露曙光
【經濟日報╱鄭秋霜】 2008.11.21
電影《海角七號》以5,000萬元的資金,創下超過4億元的票房佳績,吸引不少金主想投資
導演拍片,但《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坦言,「這些都是假象」,因為投資者仍然有很多
限制,如何在導演的堅持與業者的需求間找一個平衡點,目前他還在找答案。
《海角七號》的好票房,不只讓導演、劇中人物、商品爆紅,由於《海角七號》中最後離
別的港口在台中舊酒廠拍攝,文建會所屬文化資產總管理處,日前也特別在園區內重建此
場景,讓影迷可以身歷其境。
在低迷景氣中,種種《海角七號》現象,彷彿帶給人們一絲安慰,國人振奮之餘,更想知
道這是否代表台灣電影產業即將復甦。
由新聞局電影處主辦、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承辦的2008台北影視節,日前邀請導演侯孝賢,
首度與魏德聖對談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等相關話題。
侯孝賢直言,一個地方的電影產業要起來,首先要能量產,但「台灣電影可量產嗎?」此
外,電影產業要興起,關鍵還包括投資機制能否建立,若銀行都不介入,量產也無可能。
以目前來看,台灣電影的投資機制尚待建立。
在台灣拍電影,導演常常需要揹負很大的財務壓力,賣房子、貸款時有耳聞。侯孝賢形容
自己是衝動型,年輕時才會拿自己的錢拍電影,雖然現在《海角七號》賣出好票房,但他
提醒魏德聖,「拍電影,千萬不要用自己的錢!」
曾在公開及私下場合多次稱讚《海角七號》的侯孝賢認為,拍片很多時候,是等待一個契
機的發生,像魏德聖這樣的新一代導演,路要走長一點,千萬不要拿《海角七號》票房的
錢去拍電影,而是應該趁這個機會去理解、累積找錢的經驗,把戰線拉長,了解不同投資
者的要求。
魏德聖坦言,《海角七號》走紅後,確實出現一些人想投資他拍攝下部大片《賽德克巴萊
》,但他看得很清楚地說:「我覺得這些都是假象。」因為資方還是會有資方的很多考量
。
魏德聖說,他拍電影喜歡照計畫行事,劇本、分鏡都要事先規劃好,才能照計畫籌資、找
資源。四年前,他一毛錢都找不到,現在想投資的人是很多,但「機會點多,不代表一定
成」,因為很多投資者不懂電影機制,「我一講計畫給他們聽,談完他們就縮回去了,可
能分析後,大概覺得無利可圖。」
魏德聖透露,有些想要投資電影的人,有很多限制和意見,介入很多,最後他只好問投資
者,「你想要什麼?」
魏德聖認為,導演堅持自己的原創或與業者的要求妥協,哪個一定對,沒有一個準,他自
己也還沒有答案。但做為一個導演,他會努力讓電影業外的投資者,了解電影機制,也會
弄清楚人家要什麼,如果雙方協調後,還能保有他原來的主體,才比較有可能合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3.128
Ourmov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