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南特影展向楊德昌致敬 侯孝賢彭鎧立憶往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7年前 (2008/12/02 00:2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12.1 中央社  台灣導演侯孝賢今天在法國南特(Nantes)三大洲國際影展「向楊德昌致敬」座談中 表示,當年若沒有中影、沒有中影經理明驥,就不會有台灣新電影,也就不會有楊德昌和 侯孝賢。  侯孝賢說,當年中影出了一個奇怪的明驥,政戰背景的他,卻訓練出一批現今優秀的攝 影師、剪接師,並且用年輕人當企畫,找年輕人拍片,「沒有他,台灣的新電影就不存在 」,明驥不了解電影,「可是他非常尊重專業,而且想做好事情,又有意志力,不像一些 人又懂又不懂,社會就很慘」。  他以當年楊德昌拍「光陰的故事」為例,鏡頭定好了,老攝影師卻移位了,不是他要的 鏡頭,楊德昌火大了,就只好鎖住鏡頭,自此啟用明驥訓練的年輕人。  楊德昌的妻子彭鎧立也就她和楊德昌第一次見面,就談了啟發她出國唸書、楊德昌執導 的「海灘的一天」,還有外國導演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伍迪.艾倫( Woody Allen)和艾力克.侯麥(EricRohmer)。她說,家裡有許多楊德昌喜歡收藏的DVD ,從小孩一、兩歲起,他就帶著小孩看片子。  除了受很多導演影響外,不同的音樂結構也是他創作的支撐點。侯孝賢補充說,楊 德昌在「海灘的一天」中有放唱盤的畫面,那是他父親喜歡放古典音樂,而且還要小孩坐 著聽的回憶。  侯孝賢在拍「風櫃來的人」之前,都和唱片公司配合,所以在片中放了很多歌曲, 下片後,楊德昌說,「我幫你再做一次配樂」,結果他用「四季」來詮釋,「我自己感覺 真過癮」,從此侯孝賢對配樂改觀,他說,「我對音樂的敏感是從楊德昌開始的」。  侯孝賢還就楊德昌拍電影承受很大的壓力指出,他們的父母輩都是固執的文人,拍 電影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尤其楊德昌有個在原子能委員會工作的哥哥,每次在他家聚會, 只要他哥一來臉色就不對,「我們摸摸鼻子就走人了,直到新電影在世界各地影展得獎, 他媽媽才高興起來」。  彭鎧立也說,楊德昌出身文人知識份子家庭,使他在拍中產階級意識的電影明顯突 出,又因他喜歡法國文化,受美式教育,所以有很多中國文化以外的文化在他電影中交叉 出現。  在「一一」之後,楊德昌身體不好,在家養病期間的創作更多,彭鎧立表示,五十 歲以後的楊德昌,踏實平靜地在台北、上海兩地反省他的生命,「追風」就是一部楊德昌 落實一輩子想法未完成的電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00.59

12/02 23:10, , 1F
追風 以後有沒有機會看到阿 有人幫楊導完成嗎
12/02 23:10, 1F
文章代碼(AID): #19D0xrqG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9D0xrqG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