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金馬獎/最大贏家是《投名狀》 並非《海角七號》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gohole)時間17年前 (2008/12/07 14:1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記者姚南宏/綜合報導 金馬獎畢竟是個經過評審制的產物,其中一個意義是把台灣 、中國以及香港的電影放在一起進行評論與判斷。而今年最 特殊的狀況就是台灣媒體將焦點圍繞在《海角七號》的身上 ,這股海角熱潮的背後是一個電影工作團隊與台灣民眾的集 體記憶與激盪,我們應該要跳脫從《海角七號》看金馬獎的 觀點,回到一個華人電影「容器」的概念。 如果從獎項的個別意義來看,林書宇與蔡宗翰以《九降風》 拿下最佳原著劇本,《海角七號》在電影歌曲與電影音樂雙 雙奪獎;這證明了台灣電影雖然尚未完全脫離手工業製片, 至少在故事構思與音樂表現還是有著不錯的實力。 導演吳念真曾經說過:「電影是各種藝術的載具。」而藝術 的展現有時卻得燃燒出大量的「銅臭味」。《海角七號》與 《投名狀》的藝術表現自然各有千秋,可是5千萬新台幣與 4千萬美元的還是產生了一定的落差,因為越少的預算與人 力代表著製作團隊有時得面臨更多的妥協。 而在兩岸三地的硬底子演員包夾下,《海角七號》馬如龍能 拿下最佳男配角實屬難得,上一次台灣演員拿下此獎項已經 是8年前,台灣演員太保藉由《運轉手之戀》的精湛演出,拿 下當年的最佳男配角。 如果硬要用「誰是金馬獎最大贏家」的比較式問法,評審確實 是給了《投名狀》,畢竟要同時拿下最佳劇情片以及最佳導演 非常困難;而《海角七號》的六項大獎中,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以及年度台灣傑出電影是專門鼓勵 台灣電影的獎項。如果用獎項數來評斷誰是贏家,而不從獎項 的意義與華人電影圈的角度思考,實在失之偏頗。 http://www.nownews.com/2008/12/07/340-2376818.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46.14.2

12/07 18:00, , 1F
言之有理,海角確實是奇蹟
12/07 18:00, 1F
文章代碼(AID): #19EsaU4A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9EsaU4A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