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戴立忍談新作《不能沒有你》 用電影鏡頭做社會運動
新新聞 2009/08/13
《不能沒有你》的原型故事讓戴立忍感動,想要將這麼一個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尊嚴
與生命力的扎實故事,與觀眾分享;並希望透過他的鏡頭,讓電影可以發揮教育,甚至是
社會運動的功能。
【文/張世文】
「透過我的電影,我希望可以帶給社會更多的反省。」
在電影《雙瞳》、電視劇《白色巨塔》表演風格強烈的演員戴立忍,在自己執導的社會寫
實片《不能沒有你》中,希望透過情感的思考刺激,引起觀眾最真實情感的共鳴,「要做
就要做高級的商業片,不祇帶給觀眾聲光的刺激,還可以在社會上創造一個議題,或許鬆
動一點點早經長繭的人心。」
與觀眾交心 傾訴底層委屈
在台北電影節獲得百萬首獎的《不能沒有你》,被許多資深導演及影評人視為今年最受矚
目的一部國片,戴立忍其實有點不好意思,「想要拍這一部片的原因,祇是因為自己很感
動。」戴立忍說。
他純粹想呈現出生存在同一塊土地上,面對的同樣一個社會、同樣一種遭遇,以及同樣的
一個委屈與不公平,「或許就因為這樣,獲得了觀眾的共鳴吧!」他認為《不能沒有你》
,「最大的奇蹟,是讓兩個中年男人一夕之間變成了影帝,或許人生就此改變了吧!」戴
立忍笑道。
它的背景故事,是其中一個「中年男人」告訴戴立忍的:二○○三年在忠孝西路台北車站
前天橋,一位從高雄北上的父親,為了屆齡學年的女兒入籍問題,向立委和媒體陳情未果
,於是帶著女兒跨越天橋的欄杆,揚言跳橋自殺;警方與該名父親對峙兩個小時之後,趁
父親不注意一擁而上,將父女一把抓住救下,事件落幕。
「當時我看到這則新聞,也祇是當作一則午間配飯的小菜。」戴立忍回憶,因為沒有什麼
接觸,也感受不到什麼;但後來在電影男主角陳文彬把這一則故事作成電影大綱拿給他看
,使他深受感動,「我對當事人的處境或輕或重地感到委屈,認為這會是一個『有感覺』
的題材,會是一個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尊嚴與生命力的扎實故事。」這樣一個題材,是
值得與觀眾分享的,「它將會是不防禦地與觀眾交心,不自覺地改變觀眾的作品。」戴立
忍說,這才有力量,「要做就要做這個。」
「我常在想,電影工作者還可以拍哪一種電影?」在三十年前左右,當時的電影工作者拍
了一系列的社會寫實片,造成了國片的寫實風潮,「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希望可以試圖從
這樣的故事當中,再創一個局面。」
戴立忍認為,觀眾喜歡看商業片,主要是希望可以獲得一些刺激,「一方面是感官的刺激
,一方面是對於情感與思考的刺激。」他說,情感與思考的刺激,因為具有深度與強度,
最容易獲得觀眾的共鳴,「這似乎是比較適合台灣規格的商業片。」
在缺乏環境資源的情況下,無法創造炫目的聲光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訴諸情感,「我可
沒有房子可以抵押!」戴立忍笑說,沒有大場面,沒有特效和明星,就自己創造明星。事
實證明,相當成功。……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171期】
來源出處:http://0rz.tw/c38w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7.48
Ourmov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