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不能沒有你-放大鏡與顯微鏡的差別 /聞天祥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6年前 (2009/08/18 16:03),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不能沒有你 放大鏡與顯微鏡的差別 【聞天祥】 2009-08-16/聯合晚報 一對親生父女,相依為命。在女兒屆臨入學年紀、想要補報戶口時,沒有監護權的父親卻 碰上無法申報的難題。他南北奔波尋求協助、解決問題,卻演變成一樁「父親抱女兒跳天 橋」的社會新聞。這是2003年確切在台灣發生過的事件。不過我想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有 點印象,卻沒有追根究柢。戴立忍導演的「不能沒有你」以這個真實事件為題,拍出了一 部批判與情感兼具的佳作。 回溯當時印象,電視鏡頭有如放大鏡般,針對局部真相加以渲染,「眼見為憑」的我們也 像影片一開始,圍繞在電視機旁的民眾,覺得誇張、感到離奇,有人認為這是浪費社會資 源,有的索性打賭男人跳或不跳,卻鮮少得以或願意深入去瞭解來龍去脈。電影,則比較 像顯微鏡,你以為它只不過刻畫幾個簡單的小人物,然而一旦有深入的能力,所翻視的社 會肌理就不是表面所能涵蓋,也正是「不能沒有你」後面所開展出的視野。 從戶政事務所的公務人員開始,到立法院的警衛(察),口口聲聲為民服務的立委、助理 ,警政署的主管,再回到戶政事務所,這段南北奔波的歷程,父女倆就像皮球般被踢來踢 去。也讓做父親的第二度北上求援,到處吃閉門羹後,演變成一場被外界視為鬧劇的極端 行為。對於這些敷衍的冷漠,串連而成的絕情、甚至罪惡,「不能沒有你」乍看之下好像 缺乏一點力道,但戴立忍特別的地方也在這裡,片中並沒有凶神惡煞,這些公僕絕大多數 時候都「和顏悅色」(除非你堅持才會變臉),但問題是無助的升斗小民以為你在幫忙, 到頭來卻發現根本沒人真正幫他,只是虛應故事。正因為有這樣的現實,才讓陳文彬飾演 的男主角,和一路挺他、甚至因此和圍觀民眾大打出手的「阿財哥」林志儒,那種毫不假 飾的同情和友誼,有了動人的力量。有趣的是,演技向來有口皆碑的戴立忍這回專心當導 演,平常作導演的陳文彬、林志儒卻在他的鏡頭下,展現了極有信服力的演技。 不過我認為這部片更精彩的應該是事件落幕之後的部分。男主角對被迫分離的女兒的想念 ,以及不放棄找尋的毅力,稍稍彌補了前面三分之二、兩人之間對手戲互動不夠的問題。 而缺席的女兒,透過社會局人員的口述,她的「不說話」也成了一種對制度與成人的「無 聲抗議」。這也令最後父女重逢的那刻無言,反而有超乎語言的堅定。 這類電影在國際影壇上珠玉不少;嚴格說來,「不能沒有你」不見得足夠頭角崢嶸。不過 放置在台灣影壇來看,它確如鳳毛麟角。我並非意指所有導演都該拍社會電影,而是台灣 在這方面的建樹,過去似乎侷限於少數電視單元劇(例如蔡明亮的「海角天涯」、楊雅吉 吉的「違章天堂」)。「不能沒有你」在此刻推出,一方面為近期台灣新銳電影的多元性 ,再添一筆;另方面當我們看到官僚在此次風災後的慢半拍反應,更發覺片中對人為與體 制的批判,一語中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

08/18 17:16, , 1F
最後一句說得真好...唉
08/18 17:16, 1F
文章代碼(AID): #1AYc0tZb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AYc0tZb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