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製片 讓國片更有勁
【經濟日報╱文/鄭秋霜】 2011.08.29
今年暑假《殺手歐陽盆栽》、《翻滾吧!阿信》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國片
上映以來,都已創下至少5,000萬元、甚至億元票房,加上9月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
萊》,在「國片夯」熱潮下,有人預言今年票房「破億」的國片應該會高達五、六部。其
中「製片制」的興起,是這波國片復興力量中值得關注的趨勢。
雖然國片還需更多成功案例,但積極促成創投投入電影等文創產業的文建會副主委李仁芳
認為,這一波國片復興,首先是很多國片題材都和台灣民眾生活相關,引起集體生命情懷
的共鳴,不再只是創作者個人自我表現。
整合資源 handle力超強
此外,「製片制」有興起之勢,也為國片注入動能。 李仁芳說,這些製片擁有跨領域專
業背景,也能扮演整合資源的角色,像是《翻滾吧!阿信》、《殺手‧歐陽盆栽》等,幾
乎都可看出製片扮演愈來愈重要角色。
以《翻滾吧!阿信》監製李烈為例,她所監製的三部電影,從《囧男孩》、《艋舺》,到
正上映的《翻滾吧!阿信》,都是票房與口碑雙贏的影片,使她幾乎已成王牌製片。
李烈認為,一個好的製片需具備的特質,包括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才能解決預期外的許
多突發狀況。其次要有很好的溝通能力,人多是非多,「好製片要很會『handle』人」。
尤其當製片若與導演的意見不同時,就得回歸溝通的過程,「看看誰能說服誰」。
更重要的,好製片對人生要有足夠的認識,才有足夠的視野與歷練掌握電影的風格。「一
個好的製片要知道,你所下的每一個判斷,對電影有沒有加分?」至於一般認為找錢是製
片的重要工作,李烈反倒認為不是最重要的。
出身投資銀行界的《殺手‧歐陽盆栽》製片黃心懋,雖以「媲美投資銀行規格」的計畫書
,取得了創投業者的信任而投資,但他也認為,「錢,是拍電影的必要條件,但絕非充分
條件。」
專業跨界 多元力勁爆
以黃心懋參與《殺手‧歐陽盆栽》的程度,絕對不只是負責找錢。黃心懋表示,這部電影
雖然改編自九把刀原作,但每段故事所設定的人物,都可代表台灣某一個族群,且即使像
「冷面佛」那樣的黑社會老大,全劇中幾乎沒有一個是被人討厭的角色,但這些都不是導
演或編劇一人個人意志所決定,而是六位核心人員腦力激盪出來的。
這六位核心成員除了黃心懋,還包括另兩位製片曾國駿(影星曾志偉的姪兒)和林明謙(
編劇統籌),導演李豐博、視覺及創意統籌王士銘及執導林立書。
「《殺手‧歐陽盆栽》絕對是百分之一千的製片制。」黃心懋說,傳統拍電影買劇本是常
態,但這部片子劇本內容由六位核心成員在拍攝過程中根據市場反饋,隨時有機式地進行
小組討論,讓題材更扣入當代台灣社會現況。
擁有十多年美國百老匯經驗、也熟悉好萊塢電影版權機制的《囧男孩》等電影製片馬天宗
觀察,近幾年來台灣想當製片的人確有增加趨勢,不乏對電影充滿熱情的專業人士進到製
片這一行,例如有些人從行銷轉來,有些製片也從事買片、賣片,讓國片出現較多「製片
制」的可能性。
馬天宗認為,電影若走「導演制」,從創意、籌資到行銷等,責任都落在導演身上,容易
形成導演「一個人說了算」的情形。但「製片制」通常常由不同專長的製片分工找創意、
找錢或安排行銷等,較不會出現一個人說了算的局面。電影工作的本質是分工合作的過程
,若所有事情責任都加諸於導演一人,那他勢必要分心在許多事上,的確比較辛苦。
李烈曾直言,台灣電影產業「最缺的是製片和編劇,最不缺的是導演!」但因為導演往往
是光環所在,大家都想當導演。
不過,新一代電影從業者已有新思維。例如由Ella、賀軍翔等人主演、明年才要上映的電
影《女孩壞壞》製片楊士賢,畢業自台藝大電影系,捨導演夢、走向製片之路,主因是他
發現大家都想當導演,但「光有導演、拍不成電影」,因此,他為了了解商業機制的運作
,甚至還去攻讀中山大學企管碩士,加強管理經營能力,「反而可以協助想當導演的人拍
電影」。
黃心懋表示,導演制或製片制,沒有孰好孰壞,但製片制的興起,會讓電影產業有更多樣
化的可能性。他也認為,帶進資源、整合資源是製片最重要的能力門檻,在製片制之下,
導演只是整個體系的一部分,不同的製片可依各自專長補導演的不足,有助集體合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103.152
Ourmov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23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