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從海角到賽德克 魏德聖用電影寫史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4年前 (2011/09/06 00:3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聯合報╱本報記者項貽斐 2011.09.05 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以他執著夢想的精神再度交出漂亮成績 單。儘管魏德聖拍片的投入程度常被人視為瘋狂,彷彿賭徒放手一搏,也可以咬牙四處借 錢,但在他的電影裡卻以理性的態度,深入探觸台灣的族群與歷史。 無論是「海」片中台灣人的日本情結,或是「賽」片裡賽德克族與日本人的衝突,魏德聖 都細心鋪陳,以更寬廣的歷史眼光兼顧不同族群的觀點。 在「海角七號」裡,魏德聖透過兩段橫跨六十年的台日戀情,揭開許多台灣人對日本又愛 又恨的心境,以日籍教師與台灣少女的師生戀,象徵殖民統治者當年的挫敗與眷戀。 到了「賽德克‧巴萊」,魏德聖的眼光更遠大。電影從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後派「割台專使 」李經方,在基隆外海與日方在日本軍艦上辦理交割主權開始。接著是日本進入台灣後, 先遭賽德克族殺害,後以高壓統治經營偏遠山地,剝削賽德克族人利益,打壓賽德克族文 化,再帶出賽德克族人集結反抗。 其間更穿插賽德克族與布農族、以及同族中不同部落的對立恩怨,讓一部「賽德克‧巴萊 」不只是抗日或抗暴、更還原當年的歷史演變,讓觀眾得以認識事件背後複雜的來龍去脈 ,而非單一的莫那魯道造神運動。 對台灣歷史投入甚深的魏德聖,以十三年的時間打造出「賽德克‧巴萊」後,還希望繼續 拍攝以大航海時代為背景的「台灣三部曲」。 「台灣三部曲」以四百年前西拉雅原住民、荷蘭人以及漢人在台南發生的三種版本故事為 題材,影片開始都是荷蘭人來了,結束都在鄭成功時期。時序不斷往古代推進、努力將歷 史融入電影裡的魏德聖,笑稱打算以此三部曲為畢生「終極之作」。儘管影片能否拍成還 在未定之天,但魏德聖以電影寫史的企圖已展現無遺。 賽德克巴萊 小檔案 導演、編劇 魏德聖 監製 張家振、吳宇森、黃志明 主要演員 林慶台、大慶、馬志翔、安藤政信 等 籌拍經過 1997 魏德聖因看邱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對此產生興趣、著手研究歷史背景 1998 魏德聖志願當邱若龍紀錄片「Gaya-1930年的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義工 1999 魏德聖以「賽德克巴萊」劇本獲新聞局優良劇本 2003 魏德聖自資200萬元拍攝「賽德克巴萊」5分鐘短片 2004/2 「賽德克巴萊」在國內透過網路籌募資金 2005 「賽德克巴萊」國內募得 45萬元,計畫暫告終止 2008/10 魏德聖因「海角七号」大賣 (最後創下全台5.3億元票房),決定拍攝「賽德克巴萊」 2009/10/27 在霧社舉辦「賽德克巴萊」開拍典禮 2010/9/4 全片殺青,展開後製 2011/9/1 入圍威尼斯影展競賽單元於麗都島舉行全球首映 2011/9/4 於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台灣首映。影片分上下集,將分別在9/9、9/30上映 相關數字 ‧成本上下集 7億台幣 ‧跑遍全台 28外景地 ‧工作人員 400餘位 ‧幕前所有演員 1萬5000人次 ‧共拍攝 240個工作天 ‧拍攝 3808個鏡頭 ‧用掉 2000盒底片 共 72萬呎 (可從台北鋪到雲林) ‧全台 67家戲院同步上映 ‧全台共 358支拷貝 ‧相關專書已銷售 6萬本 ‧包場 4萬張票 ‧預售套票破 10萬張 ‧預售票房已破 4200萬元台幣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80.176.103.152 (09/06 00:37)
文章代碼(AID): #1EPFggNz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EPFggNz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