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熱潮外 更需產業鏈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3年前 (2011/11/27 20:22),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聯合晚報╱記者張博亭、曾桂香/特稿】 2011.11.27 金馬獎順利落幕,從結果來看,顯示評審終究拋開民粹,回歸專業。從圓夢及突破困境的 角度,台灣國片導演到上上下下從業人員的勇氣,大家都很佩服,但拉回現實專業角度, 未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波金馬獎熱潮後,該思考的下一步應該 是如何維持國片的 熱度,以及台灣電影娛樂工業未來發展,是不是還有更多可能? 今年有四部票房破億的台片,包括「賽德克‧巴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 及「雞排英雄」,真正耗資大成本拍攝的就只有「賽德克‧巴萊」。也因此當「賽」片僅 在金馬獎中獲得最佳劇情片等5獎項時,難免會有失望聲音。但仔細檢視,台灣電影過去 經歷十多年來的低迷,現在重生的希望才剛燃起,就要期待國片質量一步登天,何其容易 ? 台灣電影一直以來受限資金、資源不足,因此在特效或大場面製作上沒能有太多發揮空間 ,像魏德聖導演這樣一邊拍片,一邊向天使借錢的情況,其實也反映台灣電影工作者的無 奈。 台灣電影工業需要更有制度、更像一個產業發展般的商業模式來運作。私募資金或企業參 與電影工業這文創投資,無非想獲利,其他國家做法台灣必須好好學習,複製中、韓或美 國,讓片商透過上市櫃的方式、成立創投來募資,一方面能減少對政府官方的依賴,提高 創作自主性,二方面能讓電影工業建立更完整的產業鏈,這樣的商業運作模式,台灣得快 點建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103.152

11/27 20:25, , 1F
要一次到位是天方夜譚 一步步踏實邁向良善循環才是正途
11/27 20:25, 1F

11/28 16:43, , 2F
可惜過程的痛沒有人願意忍 連觀眾都不願意
11/28 16:43, 2F
文章代碼(AID): #1EqYkHNH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EqYkHNH (Ourmovies)